政治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2012-04-29 11:24刘艳斌
考试周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思考题教材目标

刘艳斌

学生是教学主体,这一观念已被大多数政治教师所接受,但是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习惯于“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被动接受。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我在此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根据学生实际处理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实际上,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设计合理的教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堂课的学习,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地用好、用活教材。

二、为学生搭建思维碰撞的平台,引领学生探究知识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以为这才是教师主体性的体现。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呢?

因此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宽松的课内环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在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而这种点拨既是即兴发挥,又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增强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创造能力受到遏制。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还要具有一定梯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具体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提纲式”阅读训练题,按识记、理解、分析的顺序排列,课前发给大家。二是从实际生活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从课本中典型内容出发,提出若干思考题。政治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对较高要求的目标,其思考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这些题目既不同于传统的名词解释或简答题,又不同于一般的目标展示,它既表明了识记、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三个层次的目标,又具有启发性。通过自读思考,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既达到了识记目标,又培养了分析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在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依据预习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全面性;对于新旧知识易混淆点采用对比练,做到求同存异;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训练题的设计要思维容量大、思维过程强,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迁移的过程。训练的方式要从实效出发,精心安排,多样活泼,不要拘泥于寻找问题答案。通过练习训练,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教师可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进行补偿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而意义重大。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广大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思考题教材目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2016年《护理学报》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我们的目标
2014年《护理学报》上半月刊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