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的本质

2012-04-29 11:25张花荣
考试周刊 2012年55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文学生命

张花荣

一、语文是什么

仔细想来,多年来语文教育上的历次纷争实际上是在“语文是什么”的问题上没有取得共识的缘故。对于“语文”的理解影响最大者主要有三种。

第一,语言文字。《现代汉语词典》称“语文”有两个义项,其一即语言文字。取“语言文字”说者远源是我国古代包括音韵、训诂、文字的“小学”,近因是50年代初社会对语言文字的重视以及语言学家更多地参与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语言文字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自明的,但对它的过分突出和张扬应该说是后来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知识性”的机械理解以及最为人所诟病的语文教学对课文层层肢解的远由近因。

第二,语言的文学。“语言文学”可以有两种理解,即“语言的文学”和“语言和文学”。持此种看法的人是把“语言文学”实际理解为“语言的文学”即“语文”是“文学”或主要是“文学”,大概是由“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引来。由此,他们把“语文”教育看做是“文学教育的基础阶段”或语文教育就是文学教育。1997年发端于《北京文学》的“忧思中国语文教育”大讨论中的许多文章的出发点即在于此。“文学是人学”,如果语文教育就是文学教育,那么语文教育当然应该以大力弘扬和阐发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为自己的终极目的,但“语文”是否就等同于“文学”,或者说语文教育是否就等同于文学教育恐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第三,语言和文学。持此种看法的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语文教育包括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两部分。《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文”解释的义项之二即“语言文学”,并示例“中学语文课本”,大概亦是此义。此种观点起源很早,影响也很大,1951年3月胡乔木同志在第一次全国中学教育会上指出,由于没有把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分开,而使语文教学存在着特别混乱的现象。他认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部分,二者任务不同。1956年先后出版了《汉语》、《文学》教学大纲和《汉语》、《文学》课本,1956年开始在全国学校正式实施分科教学。虽然在1958年3月,由中央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决定停止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但“语文”即“语言和文学”、语文教育即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的观点影响深远,一直到今天,许多人都把“语文”即“语言和文学”看做是毫无疑义的。

二、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复杂的,我们必须直面它,要认真地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寻求探索解决的办法。

首先,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与当前整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紧密相关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实际上是当前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在一个学科中的反映,或者说语文比较突出地反映出的当前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正是教育存在着问题,才使语文教育存在问题。

其次,社会的功用主义认为,语文的目的只是能认识字,写得来,读得懂,其他学科才是社会和生存的根本。他们不知道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偏见,一种短视,完全是一种错误,他们没有看到语文真正的意义和作用,更没有看到良好的语文素养对一个人的一生将会产生如何重大的正面影响,对社会将会产生多么重大的正面影响,对弘扬中华民族文明与精神有多么重大的作用。即使讲功用,语文的功用极其重大,一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否则他无法立身社会。

第三,语文教学方法模式化。很多语文老师上语文课都按一定的程序操作,或者设计一个程序,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程序,好像是在流水线上“做工”,即使偶有变化,也是在稳中求变,没有本质的区别。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对语文教学的外行或无知的评价,教育教学的理论误导,教师的惰性,按一定的模式程序显得轻松,不需要自己去思考、去发挥、去创造,当然也就不需要更多的创造能力,也可以掩盖自己的不足。按部就班,无可挑剔,一劳永逸。但是这种程序化的东西,展现不出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不能授予学生受益终生的语文素养,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

最后,社会意识对语文的负面影响太大,把语文活生生的人文熏染以一种教条方式与政治思想等同起来这样,就使语文丧失了生活化、人性的特征,因而也就没有亲和力。我们单就一个方面而言,为什么课本上的一些文章,“我们”认为是“名篇名作”,学生却不感兴趣,而有些杂志上的文章学生却争相传阅?例如,《读者》上面的一些文章,老师不提要求,学生也读,不是学生的人也读,有一种自觉地读的愿望和兴趣,就因为这些文章与人生、社会、人的情感相连,有极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我们语文为什么不受学生欢迎,是不是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三、真正的语文

语文的本质,就是展示生命。我们创造,就是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就是展示我们自己的生命特质,就是表达我们自己的生命感悟。我们创造,就一定融入了自己的生命特质。也只有融入了自己的生命特质,创造才有活力,才有生命。而生命又是创造的原动力正是最原始的生命胎动,才促使人类不断地创造更新鲜更灵动的生命,更伟大更崇高的生命。正是那种创造的欲望,促使我们奋斗,促使社会前进,促使人类进步。没有生命特质的创造是毫无意义的,也根本不是创造,这是创造的真理。枯燥无味的语文,毫无疑问,生命的意识没有被激活起来的不是真正的语文。

真正的语文,将为我们的生命奠基,我们的生命需要富有生命意识的乳汁哺育和滋润,我们的生命需要富有生命意识的理念去激发,我们的生命需要富有生命意识的文字去表现。没有哪一个生命离开过这种哺育和滋润,没有被激活的生命不是生命,仅仅是块顽石而已。如果一个生命没有表现欲望,那么这样的生命一定正在走向枯萎和死亡。更为重要的是,语文以积淀着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的可歌可泣的生命精华,来哺育和滋润新的生命,激起我们更强烈、更旺盛的生命活力。语文与生命同在我们的生命因语文而更加灵动鲜活,更富人性,拥有魅力。因此,本质上说,语文不是一个学科,而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没有人能够离开语文。离开语文,就是离开生命。

学语文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创造,学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有一点更加重要,那就是,我们学习语文,本质就是在创造我们自己,就是在创造我们自身的能力、自身的形象、自身的气质、自身的灵魂,是在给我们自身涂脂抹粉,使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自我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其实就是在创造我们自己的心灵,创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伟大的心灵。语文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地创造,而这种创造没有止境。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文学生命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我们需要文学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语言文字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