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朗读艺术

2012-04-29 10:52叶睿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

叶睿

【摘要】对语文课堂中朗读艺术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论述,认为应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从“不想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的受教育者。

【关键词】语文课堂;朗读艺术;学生

朗读,就是眼、口、耳、脑并用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是要把充沛的感情、合理的技巧和心灵感悟集于一体的综合过程,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还可以展现学生的人性美,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感。

豪放旷达的北宋文学家苏轼亦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叶圣陶说“我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对于一堂课而言,讲解是生动的,朗读是灵动的;朗读赋文本予生命,赋课堂予生命。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其它教学方法无法取代的!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章愈好,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的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必须借助朗读体味,揣摩其内在意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在讲读课文中,要尽量地让学生多朗读,眼、口、耳、脑等感官调动的越多,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学习效果就会越好。要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必须让学生多朗读课文,朗读多了,也就容易掌握其重点,突破其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朗读纠正他们的错误发音,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语言变化中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都说明反复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在教学中我经常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指导朗读,这样使学生由开始的“不想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的受教育者。学生识字之初,正是被一首首韵味十足、朗朗上口的儿歌所吸引,从而对语文产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篇篇声情并茂的散文,一句句音调铿锵的诗词,要抓住了他们的审美心理,培养了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这“朗朗上口,声情并茂,声调铿锵”用什么来展现呢?除作者营造的意境外,当然得靠朗读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什么教学目的不能达到呢?

朗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手段。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典型的情境,加上抑扬顿挫的朗读,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文中蕴含的情感,陶冶情操,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现代教学提倡并强调学生在教学范畴中的主体地位,而朗读正是其主体地位的体现。朗读除了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外,还需要学生情感的投入。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必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地投入学习。

朗读是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是一项阅读基本功。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那么要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认为教师的范读引读很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读不到位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而且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张扬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初步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朗读正是让阅读主体把内涵丰富的个性特征放在阅读客体中来理解,来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阅读客体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提高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个性的不同,朗读的语调和情态也不同,这不正是张扬个性的具体体现吗?

朗读能使学生在对文章,特别是诗词的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风格不同的诗词,朗读的语音、语调不同,对学生的熏陶也有所不同。

朗读能训练学生注意的持久性,提高阅读效率。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容易受外物的影响,注意力难以持久。如果对课文默读,难免会“心猿意马,”出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情状,这样,看过的内容如过眼烟云,转眼即逝,根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而朗读,能引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注意,“口到”能提示“眼到”“心到”,从而促使他们持久地保持这种注意,达到阅读的效果。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当今社会,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这一能力的形成对成人而言主要植根于切实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对于交际面窄的学生而言则得力于朗读训练。习惯于默读的学生,哪怕是书面表达能力再强,当遇到需口语交际时,都容易“脸红脖子粗”,说话吞吞吐吐,表述词不达意。这主要是因为默读时,只需“眼到”“心到”。眼睛看、心里想,这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大脑可以慢慢地分析、整理。而口头表达有时间限制,在极短的时间内组合材料,又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自然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受人耻笑。这样一来,学生的自尊心很易受到伤害,当再遇到类似场合时,很多人会选择逃避。而习惯于朗读的学生,日常学习中大脑,眼睛、嘴巴三者长期配合,养成习惯,自然能临阵不乱,处之泰然了。其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更能激励其自强不息。

朗读是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语言,在语文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朗读。老师范读,就是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展示给学生;学生朗读,则是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反馈给老师。范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师生之间感情能否共鸣。师生共读时那会心的微笑,不正是心灵的直接沟通吗?

语文,需高声朗读方能得其无穷魅力;需密咏恬吟,方能探其深远之韵。让我们语文教育者共同浇灌,使朗读教学在语文素质教育园地里开出更多更璀璨的花朵。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