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庆红
《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纳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行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目前,在全世界兴起了一门新的教育门类——生命教育。
一、为什么要关注中学生生命教育
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核心,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问题,还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社会是否和谐的大问题。而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校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学生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人格人性方面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在生存、生活及生命方面存在错误的认识,少数人甚至走上残害自我及他人的道路。富士康屡屡发生的跳楼事件就给我们这样的警示。另外,班主任工作中遇到一些学生,动不动打架斗殴,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以死相逼,很难下手,工作非常被动。这些现象说明人们在对待生命问题上缺乏足够的重视。
二、什么是生命教育
1.生命教育简单的说即是关于“生命”的教育
这里的“生命”既指“教育的内容”,又指“教育的对象”,还涉及“教育的方式”。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生命教育应当是一种更为根本的“教育理念”。
“生命”的基本内容:包括自然生命与人文生命。相对于前者,生命教育是指对自然生命的保护教育。这方面很多学校都有开展,尤其在汶川大地震后,学校更加注重安全教育活动;相对于后者,则是对生命价值的开拓教育。这里所说的生命教育更加侧重于后者。
2.什么是人文生命
人文生命包括三层内容:血缘性亲缘生命:人的生理性生命显现为血缘性亲缘生命,其在生理层面传承的父母的血脉都非完全自然生理的,而是千百年人类生命、文化与文明凝聚而成的血脉,其禀赋的是社会性的亲缘关系。
人际性社会生命: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生活在社会之中,生活在与社会其他人组织而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必须从社会的角度考量生命。
超越性精神生命:其内涵是精神、意识、思维,能对各种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是一种研究、分析、反省、思考对象的智慧,是一种情感、心理的综合体,也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承载体。比如,学生就是对老师生命的传承。
可见,人的生命萌发之初便是文化与文明的凝聚,但是现代市场经济却导致了物质化的生命观和个我化的人生观。人们只重感觉,而不能透过生活的感觉把握生命的存在和价值。
3.正确认识生命教育
我们要把青少年自然生命的保护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但是,生命教育不能简单等同于安全教育。自然生命安全保护的教育主要是掌握如何获得安全的知识,比如消防演习、紧急疏散演习。单纯的知识学习不足以保护自我生命。
生命教育还是人文生命之性质、价值和意义的教育。仅仅是自然生命的安全教育保护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生命存在价值的教育。现在中学开设的思想政治课就包含有生命教育一些的内容。比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生命教育中要告诉学生:生命是“我”的,却也不完全是“我”的。必须将个人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去思考。放弃自我的生命并不是个人的权利,一个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采取自杀的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
生命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我们通常讲的人生包括两部分:一是“生命”,二是生活。生命是人生的存在面,而生活是人生的感受面。讲生活就是当下存在的感受,过去的生活已经过去,未来的生活还未开始。所以人之生活只是一个“点”。讲生命则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集合体。没有过去的生命,不可能有现在的生命;没有未来的生命,你是一个死人。所以生命是一条“流”。生命的过程必然是起伏曲折的,在生命教育中要培养学生承受各种挫折和失败的气度和能力,要从生命的意义上去理解生活的感觉。
推行合理的生死观教育。以往生死观教育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三点: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从理论上说,这属于生死抉择问题,从根本上说,英雄主义“不怕死”的生死观是正确的,也是我们青少年应该有的生死观。但关键是英雄主义“不怕死”的出现是有条件的:一是特定的时代背景,二是在特定的时刻,比如救人于千钧一发之际。在今天和平年代下,不是每个人必然都要面对的。而在学校教育当中,除了英雄主义生死教育之外,就没有了其他的生死教育。
另外,社会大众在生死问题上的一些负面认识也在影响学生。
不可否认人是必然要走向死亡的,但这仅仅只看到人的自然生命,人的人文生命的生死与自然生命的生死并非同步。死是生活的终止,但人的精神生命可以延续,比如钱学森。所以必须重构死亡教育的核心价值。不能用“生死抉择观”代替“生命价值论”,这是在生死教育观上的错位。不应该不怕死,,而是要重死、贵生、保生、珍生、惜生。要懂得生命的神圣性和最为宝贵性,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尊重别人的生命,承担自我的公民、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强调生命价值论,以人的生命为“本”,为“体”,其他一切都是“末”,是“用”,努力去创造去实现人生的理想,人生的价值。正如赫曼·赫赛所说:“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并非我的责任,但怎样安排此生却是我的责任。”
三、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这里介绍两种生命教育的操作方法。
1.生命时光计算法
为了让学生体验生命之可贵,生命时光之不可倒转和有限,从而珍惜生命,奋发努力,获得人生在成功,可以尝试此方法。
2.由“死”观“生”法
先让学生观看生命诞生的影片。告诉学生精子的存活期是五天,而卵子必须在排出后的24小时内受精,否则就会死亡,这是一场生与死,成与败的特殊战斗。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说说自己的感受。
再播放根据汶川地震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短片。让学生感受到死亡正步步逼近被压在废墟中的孩子,然后让学生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片中的主人翁将如何面对死亡。
除了生与死,人生还有很多东西,比如幸福,谈谈自己对幸福的认识,实现生命认识的升华。
中学生在学校,不仅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教育,还受到老师为人处事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受到老师和家长判断事物好坏、优劣、是非、美丑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应该得到教师无形人格力量的感召,接受教师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训练,这一切都不是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而是在老师与学生的亲密交往中通过生命的融通来实现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当是“经师”与“人师”的合一,作学生生命的引领者,用生命去涵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