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教学原则

2012-04-29 04:33张雪
现代语文 2012年6期
关键词:近义词区分发音

摘 要:本文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教学原则,分别对如何在备课时发现近义词和如何讲解近义词这两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提出应该先讲授语法方面的差异,然后讲授语用方面的差异,最后讲授语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顺序

语言中的同义词有两种,一种是我们这里说的近义词,例如“鼓励”与“激励”等。还有一种是等义词,例如“自行车”与“脚踏车”、“维生素”和“维他命”这样的词。近义词是语言丰富性的体现,而等义词是语言的累赘,是语言规范化的对象。

外语教学,词汇为本。任何外语教学都离不开词汇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也不例外。初级汉语的词汇学习是基础,应学习那些最常用的词汇。中高级汉语阶段需要特别注意近义词的区分。这是因为随着留学生词汇量的增加,自然就有了区分一些近义词的需要。如何做好近义词的区分是关系到中高级汉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一、如何在备课时发现近义词

虽然书本中已经有一些近义词的区分,但是这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所以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充分。比如如果老师没有准备而被学生突然问到“接收”和“接受”时,恐怕得花好几分钟才能做出回答。课堂上,老师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思考回答类似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备课时要“预见”到学生可能提到的关于近义词的问题。

(一)凭语感能够感知的词汇意义相近的词

例如“你这是在敷衍我”和“你这是在应付我”这样的句子,凭语感,母语为汉语者马上就能够感受到表达的意思比较接近,留学生在课堂上也很可能会问“敷衍”和“应付”之间的差别,所以汉语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所准备。

(二)含有相同语素的词

汉语是一种孤立型语言,存在着明显的双音化趋势。在英语、法语这样的屈折语中,派生词是主流。而在汉语中,复合词在所有的词语中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如动宾式、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主谓式的合成词等等。所以,看到包含同一语素的词时我们就必须留意,例如“急忙、连忙、赶忙、匆忙”中都有“忙”这个语素,我们要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特别是构词方式一样的词,例如“急忙”和“匆忙”都是联合式复合词,更是要重点注意的对象。

(三)发音比较近似的词

汉语的语素有很多发音是一样的,在双音化过程中便产生了一些发音类似的词。这样的词分为两类,一类是发音类似,意义也比较接近的词。例如“接收”和“接受”,发音的区别在于声调;意义类似,都有“收到某种东西”的意思。所以讲解的时候要指出它们所涉及的对象不一样。还有“以至于”和“以致于”,发音一样,一个指“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另一个是指“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第二类是指发音类似,但是意义差别很大的词,例如“权利”和“权力”这样的词。严格地说,这样的词不算近义词。但是这样的词如果不单独讲解,留学生在使用时就会产生问题。第二类词如果符合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1.语义场相同;2.词性一样,比如上面所说的“权利”和“权力”,它们都属于法律方面的术语(属于同一个语义场),它们的词性也一样(都属名词),所以应该是教学重点。

(四)外文注释相同的词

有的词如果不是外文注释的提醒,恐怕一般母语者不会意识到它们是近义词。例如“参观”和“访问”,中国人一般都知道怎么用,也不会注意到它们是近义词。但是它们的英文注释都是“visit”,这提醒我们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参观”的对象是物,“访问”的对象是人。类似的例子还有“登”和“爬”,英文注释都是“climb”,也需要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二、如何讲解近义词

(一)区分近义词时,先将外围语义剔除

一个词可能有很多义项,但其中某一个义项才是我们要区分的,这时要做的首先是把无关的义项剔除出去。例如在比较“登”和“爬”这两个词时,我们要注意“爬”有两层意思,一是水平方向的移动,如“婴儿在地上爬”;一是上下或垂直方向的移动,如“爬山、爬长城”等。再如都表示选择义的“挑”和“选”,我们首先要把“挑”的“背负重量义”剔除(如“挑了很多行李在肩膀上”),然后再比较它们的选择义的异同。

(二)从语法、语用、语义三个方面入手

在区分近义词或者比较不同的句法结构时,我们通常从三个角度或者说从三个平面来区分,这三个角度或平面分别是语义、语法、语用。在研究句法结构时,通常语用这个角度是最后分析的,但在进行近义词教学时却不一定按照这样的顺序。近义词的讲解通常先讲语法方面的区别,其次讲语用方面的差异,最后讲语义区分。

1.语法差异

例如“品味、口味、滋味、风味”这四个词都带有“味”这个语素,意义都和味道相关。区分时首先要从语法角度把“品味”排除出去,因为“品味”是一个动词,而其它三个词是名词。其次要指出“风味”这个词经常作定语,如“风味小吃”。然后再从语义上区分“口味、滋味、风味”这三个词。

再如我们讲到“见面”和“遇到”的区别时,首先要从语法上讲清楚它们的区别。这两个词虽然都有“看到某人”的意思,但是“见面”这个词后面不能带宾语,我们不能说“我见面他”这样的句子,而应该将其放入“X和Y见面”这样的格式中。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说明它们在语义上的差别,即“见面”有事先约好的涵义,“遇到”没有这样的涵义。

语法方面的差别有多方面的体现,上面所说的带不带宾语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很多方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语用区分

例如“要是、如果、假如”,它们的语法特征比较接近,区分的时候就要指出它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体上,“要是”的口语色彩很强,“假如”的书面语色彩很重,“如果”介于二者之间。“母亲”和“妈妈”之间的区别也是这样的。

除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外,语用方面的区别还包括感情色彩的区别。例如“鼓动”和“煽动”都是要求别人去做某事,但“鼓动”是褒义词,而“煽动”是贬义词。

3.语义区分

语法和语用方面的区分对留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而语义上的区分则相对难一些。

语义的区分点有很多,比如语义轻重的不同,如“优良”和“优异”、“爱好”和“嗜好”。也有的是语义范围不同,如“开夜车”和“熬夜”都是“睡觉很晚”的意思,但是“开夜车”一般是指由于学习、工作等积极的事情而睡得很晚。而“熬夜”就不一定包含这样的意思,打麻将打得很晚也可以说是“熬夜”。有的是所适应的对象不同,例如“房东”和“房主”都是指房屋的所有人,但如果提到“房东”的时候,表明房子是出租用的,如果说“房主”的时候,就既可能是自住,也可能是出租用。还有的是词义的概括度不一样,例如“书籍”是一个集体名词,是概括所有的书,而“书”是一个个体名词,可以说“一本书”,而不可以说“一本书籍”。

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义词教学在中高级汉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处理好近义词的区分这一问题,中高级汉语教学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本文系2011年度东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研计划项目[11D21803]。)

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梅立崇.汉语和汉语教学探索[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5.

[4]刘缙.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漫谈[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5]赵金色.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理念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7).

(张雪上海 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0051)

猜你喜欢
近义词区分发音
区分“旁”“榜”“傍”
I’m a Little Teapot
你能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吗
怎样辨析近义词
找找近义词
教你区分功和功率
Playing with h
罪数区分的实践判定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