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壮乡

2012-04-29 02:38张邦兴
含笑花 2012年6期
关键词:纸马广南支系

张邦兴

壮乡是歌的海洋,舞的海洋,这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实。那么,壮族人何以会那么能歌善舞呢?这与他们的生活有关、与他们的劳动有关、与他们的性情有关、与他们的文化有关。

早在春秋时期,文山壮族先民句町、进桑等诸僚就有较高的青铜冶铸技术,文山壮族侬支系的创世史诗和宗教经典《摩荷泰》这样唱到:“远古的时候……雨下铜才出,水冲铜才来,土剥铜才落……母皇不知道,拿来砌鸭厩,拿来拦鸡舍……上界的神去找马,下界的人去找牛,牛拉马驮运回来……在山梁中间挖洞,在半坡上面做炉子……去砍树做风箱……用老本土做窝,用香灰做模……铜放在灶里,炭火环绕铜矿烧……铜花便闪闪飞溅,铜水便哗哗沸腾……要铸成摩公用的铜铃,就铸成摩公用的铜铃。要铸成皇僚用的宝剑,就铸成皇僚用的宝剑。要铸成大王用的铜鼓,就铸成大王用的铜鼓。要铸成锋利的刀斧,就铸成锋利的刀斧。要铸成斟酒用的铜杯,就铸成斟酒用的铜杯……”

这首诗,完整地讲述了壮族先民们从发现铜源到学会炼铜、铸造铜鼓、武器和生产生活用具的过程,说明壮族先民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远古,就掌握了冶铜技术。1919年,在广南阿章出土的“竞渡鼓”,是今天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来,在广南县的沙果村和砚山县大各大村出土的春秋早期铜鼓,属于世界上最早的铜鼓类型——万家坝型。目前,文山州已经拥有学术界公认的8个类型的全部铜鼓,是世界上发现和出土铜鼓最多的地区之一。清乾隆《广南府志》记有“花土僚……自正月至二月,击鼓起舞为乐”。乾隆年间,广南人陈章龙有铜鼓诗云:“咚咚铜鼓响曾修,祭赛六郎信有求;夜静人家声寂寂,恐惊车马待神游。”民国《丘北县志·种人》载:“沙人……遇有敌,则击诸葛铜鼓为号,则众相助。”。

想必,早在人类的童年,发现了铜源并发明冶铸技术的壮族先民,为着自己这一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发现,是那样的欣喜若狂,激情难抑,情不自禁地踏歌而舞。后来,这样的舞蹈,被用来娱神,被用来号令将士,被用来庆祝丰收。

比这更早和更晚的时候,在田间劳作的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模仿着青蛙的动作,跳起麻拐(地方土语:青蛙)舞,因为他们认为青蛙可以通神,只要青蛙一叫,天就要打雷下雨了。为了娱神驱虫保护庄稼,他们披上稻草舞蹈,希望借助神的力量,赶走为害庄稼的虫鸟。秋天,他们的兴奋溢于言表,又情不自禁地挥动着用来揩汗的布片、手巾或者什么别的,舞之蹈之,重复着他们劳动的动作,庆祝来之不易的丰收。收了稻粮,他们就舂糯米粑祭祀神,也慰劳一下人们自己,于是舂堂声声,边舂边舞,经久成习。某一次,男人们都在神牛的带领下,舞着刀枪棍棒征战去了,村子里只剩下了老人、妇女和孩子,阴险的敌人却在这个时候突然来袭,危急之中,聪明的妇女们找来竹蔑、纸和铜铃,扎成纸马,在村里来回跑动,造成了千军万马的假象,给敌人唱了一出壮族版的空城计,使不知就里的敌人怯战而退,这样的文化符号被传承下来,便有了后来的弄(壮语:耍)娅歪(壮语:母牛,指饰以牛头的舞蹈,亦即牛头舞),有了纸马舞。

据记载,铜鼓舞多在节日和喜庆丰收时表演。清道光《广南府志》卷二载:“花土僚……自正月至二月击铜鼓跳舞为乐,谓之过小年。”铜鼓舞壮语称“弄宁冬”或“弄越”,舞者五人、十人不等,舞时围着铜鼓转,舞步随鼓点的变化而变化,节奏简洁明快,动作强劲威武,场面气氛热烈,充分表现了壮家人团结奋发、勤劳勇敢和热情豪放。

手巾舞,壮族侬支系称手巾舞为“龙阿耶”。流行于广南县者兔、底圩、莲城、那洒、那伦一带。动作大多表现妇女撒秧、栽秧、打谷和纺织、做针线等,参与跳舞的人数越多,越能体现气氛的欢快热闹。一般舞者只用一至二块手巾为道具,在广南那洒的贵马村一带,龙阿耶有专门的银饰铺排的舞服,喜庆时节,敲铜鼓伴奏,即兴而舞,往往参与者越聚越多,举寨皆欢。

草人舞是砚山县壮族土支系“开年节”表演的民间舞蹈。舞者身着稻草衣,带草面具,舞蹈主题鲜明,诙谐幽默,充满原始色彩和古朴气息。

舂堂舞是广南、富宁壮族民间的传统舞蹈,多在壮家庆祝丰收的时候表演,在富宁县皈朝的百油村,壮家过“陇恩节”必跳舂堂舞。故有“正月舂堂闹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的诗句流传。唐刘恂在《岭南录异》中说:“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弦,皆有偏柏,槽声若鼓,闻于数里。”

牛头舞也叫春牛舞,壮语称“弄娅歪”,流行于广南、西畴、马关等县侬支系。舞蹈表现的是壮家崇拜牛、赞美牛的心理。舞队中常配有刀、枪、棍、三截棍等原始武器的表演,反映的是壮家先民出征的场面。

纸马舞壮语(侬)称为“弄马洒”,流行于文山、马关的土、侬支系中。以纸或布料装饰成马的身躯,人立其中持纸马跳跃奔跑,以跑马或走马的节奏抖动马铃,舞蹈风格热烈奔放,每逢喜庆和年节必跳。

去年,我去贵马村过七月节,那天,牛角声声,铜鼓铿锵,村中的妇女还跳起了古老的,就是在壮乡都已几近失传的麻拐舞,让我和一些所谓的壮族文化人大开眼界,而一些来自美国、韩国和北京、广西的朋友,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啧啧稀奇。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工作者承认,中华文明五千年,有三千年的历史由南方文明占主导,而南方文明的主要创造者,是壮族的先民百越人,他们驯化的水稻,养育着今天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他们发明的棉麻纺织,让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获得了温暖,而他们掌握的航海技术,早在郑和下西洋以前,就已经开通了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了今天的亚洲和非洲……这其中,任何一项对于人类发展史的贡献,都不逊色于来自中原的古代四大发明。所以,舞蹈的壮乡,才会乐此不疲地以舞蹈的形式,传递着他们的历史和文化,表达着中华文明多元一统的自豪!

猜你喜欢
纸马广南支系
广南坝美 一个藏在青山绿水间的世外桃源
纸马
On the heating mechanism of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thruster immerged in a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论边疆哈尼族支系语言
——以云南墨江自治县为例
广西凌云地区背陇瑶的支系研究
广南蒜头果发展现状与保护
都市花园
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
两年出栏的广南高峰牛身价过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