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蔚凌
前几天,老王到医院看病时,高热,口腔黏膜、眼结膜严重糜烂渗血,全身红斑丘疹。化验后发现,肝肾功能也出现了较严重的损害。医生告诉他的家人,老王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危及生命。
原来,不久前,老王因出现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在家里找出“阿莫西林”及止咳药自己服用了几天。随即,老王发现自己的唇部出现多个红斑水疱,并且双眼睑发红。到当地卫生院去看,治疗后效果不明显。随后,全身开始出现散在红斑丘疹伴痒感,皮损逐渐增多,口唇黏膜溃破出血。当地医院诊断为“药疹”,给予地塞米松、阿奇霉素、维生素C、维生素B6等药物静滴,但是症状仍未见好转,并于当晚开始发热。第二日清晨,鼻腔开始出现间断性出血,口腔糜烂,全身皮损加重,家人赶紧把他转到省城医院。皮肤科的主任医生看了他的病情后,分析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诊断为“重症多型红斑型药疹”,给予了及时治疗和抢救。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指人们在服用药物或注射药物之后,引起皮肤黏膜的炎症性反应。症状轻者仅表现为皮肤的局部皮疹,病情重者可累及身体各个系统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药疹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几种类型有:固定性红斑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荨麻疹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多型红斑型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约占全部药疹的四分之三。而老王所发生的药疹为“重症多型红斑型”,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药疹类型,严重时可危及病人生命。
皮肤科的医生解释,由于现在新药的品种越来越多,而过敏体质的人也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日益增多,且擅自服用和滥用药物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因素导致药疹的发生率一直都在上升。其实,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过敏,出现药物引起的皮疹。常见的过敏药物主要有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镇静安眠及抗精神类、血清制剂及疫苗、磺胺类、中药等,其中以抗生素和解热镇痛类药物最为常见。老王很可能就是因为擅自服用抗生素和解热镇痛类药物而引起重症药疹。抗生素类以青霉素及头孢类引起过敏性药物皮疹最为多见,表现为皮疹、哮喘、药物热,严重可致过敏性休克而引起死亡。解热镇痛类药物主要以吡唑酮类、水杨酸类引起过敏性药物皮疹较为常见,除有上述皮疹、哮喘等反应外,严重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肝肾功能损害等。
药疹根据其发病机制一般可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大类,其中大多为变态反应引起。需要注意的是变态反应所致药疹的皮疹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无关,与用药量也无一定相关性,它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患者,停用致敏药物并经抗过敏治疗后常常有效。
在日常情况下,若在服用药物之后出现皮疹,首先应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及时到医院,医生会在明确诊断之后,采取治疗措施,促进体内药物排泄,并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对于轻型的药疹,医生会给予抗组胺药、维生素C、10%葡萄糖酸钙等,对于重症药疹患者,医生会及时进行抢救,早期足量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选用与致敏药物结构不同的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医生会告知患者务必记住可疑致敏药物的名称,避免下次误用再次引起药疹。
专家提醒读者,如果出现病症,尽量不要擅自服用药物,特别不要几种药物随意同时服用。患者服药应该先听取医生的建议,服药后如出现药疹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作者为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李华敏整理)(编辑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