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1、活动背景
教育部已经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了新课程的改革中。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也应顺应新课程的改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二节内容是“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学习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原核生物的认识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笔者充分利用本地的特有生物资源龙须菜即“发菜”对本节只是加深理解,开展了一次以当地生物资源“发菜”为主题的调查活动。现对本次活动内容、方式、结果做一总结反思。
2、活动具体目标
(1)充分利用学校网络,上网收集有关“发菜”的资料,包括学名、分类、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等,在此过程获得活动背景知识,产生了解、观察本地“发菜”的、兴趣和意愿。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获取网络信息,整理和加工网络信息的能力。
(2)策划制定小组活动方案,到野外观察分析“发菜”的生存环境,并采集标本。获取小组所研究的相关信息,并及时记录自己的疑惑、思考或分析,争取引发进一步的拓展阅读。
(3)利用显微镜观察“发菜”的细胞结构并与真核细胞的结构做比较,培养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动手能力以及制片能力。
(4)通过实践过程中的调查、汇报、实验等活动,锻炼口头表达、人际交往、动手操作等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激发创新思维。
(5)学习收集数据、制作成果并进行交流,形成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进行展示活动的能力。并对本地特产“发菜”的保护和利用提出有效可行的办法。
3、活动方案设计
整体时间:2011年9月10日~9月30日,为期3周。
活动安排见表1。
4对活动的反思
本次活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发和利用校外生物课程资源,不仅是教师出于对节约时间和经费的考虑,活动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动手实践等多种途径对“发菜”进行探究,使学生获取大量有关“发菜”的信息,从发菜的结构、生存环境、药用价值、营养价值等方面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大胆想象,大胆创造,合作交流。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环境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爱护环境的意识和情怀。
4.1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
(1)学生方面:从被动到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活动中得到加强,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为了目标,需要大量浏览网站,还必须反复讨论,共同协商,分析概括,才能完成多媒体电子作品,不懂可以自学,可以互相帮助,可以向教师咨询。这种任务驱动式的培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了综合能力。
(2)教师方面:在这次实践活动教师亲自参与其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教师也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得到学生的承认和尊敬;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地与学生合作,从中积累经验,获得方法,完善自己。在与学生一起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发现: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调查中,往往不如成绩一般的学生,这也许正暴露了常规教学中教师用分数评价学生的缺陷。而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各自的长处,为他们展现自我风采、实现自我价值搭建各种舞台。教师应该学会用赞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学会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做人的价值,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4.2鼓励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由学生讨论分工合作”是这个方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个人负责整个研究过程的一部分还是其中的一个步骤,都由学生自主来作决定;每次活动前,决定一个新的中心主持人。小组成员集中讨论,个体汇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新信息,发现的新问题;小组成员像科学家一样商讨、争论,大胆发表自已的见解,相互启发,交流补充,集思广益,继续或改进研究方案,以达到新的目标。在协作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成功与同伴是分不开的,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协作能力,这也是未来社会越来越强调的一个能力。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笔者认识到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在教师。因此,生物学教师要在熟悉的学科知识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综合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