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小额贷款公司配套发展路径问题研究

2012-04-29 00:44:03贾泰峰
金融发展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产业集群

贾泰峰

摘要:山东省泰山钢材大市场的少数资金富余企业通过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继承原有的资金互助传统,实现了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的转化,并以更高的效率缓解了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实现小贷公司与产业集群的共生发展。对该案例的分析表明,内生于产业集群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控制交易成本和风险上具有先天优势,对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业集群;内生配套;小额贷款公司

Abstract:A small number of enterprises of Taishan Steel Market Industry Cluster used their idle funds establish small loan companies,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industrial capital to financial capital. As the former capital mutual aid's self-supporting capacity,the small loan company transformed the original non-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o 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effectively alleviated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Es within industrial cluster,and achieved symbiotic development between small loan companies and industrial clusters. This case shows that in internalized market and with self-supporting characteristics,small loan companies which are established within industrial clusters,have inherent advantages in controlling transaction costs and risk,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mall loan company development.

Key Words:industry cluster,self-supporting,small loan companies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6-0028-05

一、引言

当前,产业集群内普遍存在少数骨干企业资金富余与多数小微企业资金短缺共存的现象。与此同时,一些外生性小额贷款公司也因处于市场探索期导致经营效益较差。山东省泰山钢材大市场则通过以骨干企业富余资金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并将大部分资金返投市场内部小微企业的方式,将外部市场内部化,低成本、低风险地实现了产业集群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共赢发展,这一依托产业集群的内生性结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成功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二、文献综述

集群发展的中小企业有一定融资优势,但现实中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朱冰心,2012)。2011年6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对浙江各地产业集群2313家小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63%的小企业有融资需求,但以银行体系借款为主的企业仅占21%(卫龙宝,2011)。银行对产业集群的信贷呈现“两个集中”的特点:即信贷投放集中于规模较大企业,信贷用途集中于流动资金。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我国缺乏中小金融机构(林毅夫、李永军,2001),二是中小企业因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导致银行的“信贷配给”(沈骥,2012)。

独自面对市场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也面临困境。据对国内外小额贷款公司的调查,小额贷款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但只有约10%的小额贷款公司有盈利,持续盈利的只有1%(刘一鸣,2010)。据对山东省13家小额贷款公司2009年经营情况的调查显示,平均股本回报率(利润/注册资本)为5.37%,低于同期正规金融组织的水平,且其中23.08%的公司有不良贷款产生(李永平、胡金焱,2011)。

产融结合有利于化解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何婧,徐龙炳,2011)。但通过上述途径向金融资本渗透的企业必须已完成股份制改造,且应具备雄厚的产业资本及良好的社会声誉(冯小芩,2009),目前尚缺乏由产业集群内生催化产生金融企业并服务于产业集群内部市场的案例。本文通过研究山东省泰山钢材大市场产业集群内生性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轨迹,对其依托产业集群发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三、小额贷款公司内生于产业集群案例

(一)产业集群形成过程

1992年,我国放开钢材市场,一些个体商户敏锐地发现泰安市靠近莱钢、济钢等钢材原产地以及交通便利、市场钢材需求旺盛的商机,果断进入钢材流通领域。到2000年,泰安市钢材经营企业发展到数百家,但规模大小不一、经营场地分散。2003年,几家骨干龙头企业带领一批钢材经营大户率先入驻泰安市政府批准规划建设的大型钢材经销专业市场,山东泰山钢材大市场产业集群应运而生,后几经扩建,市场经营业户、从业人员逐年增加。到2011年底,市场经营面积扩展到5000亩,入驻企业达732户,从业人员23000多人,经营品种增加到1000余种,拥有全国最大的37家钢厂代理权,并在青岛、北京、新疆等地建立了47个办事处,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集群经营格局。

(二)骨干企业资本富余和小微企业融资难并存

在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过程中,户数占比不到20%的骨干龙头企业依托资源、规模、信息、资金等比较优势以及集群化带来的便利迅速发展,资产、销售额占比超过整个集群的80%以上,积累了大量的富余资金。其中一些企业发现,钢材经营规模已达到边际收益为零的上限,开始进行资产多元化尝试,而曾经与银行打交道的经验让他们认为金融行业利润率可观,向金融资本扩张的欲望强烈。与骨干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产业集群内占比大约80%的小微企业却长期处于资金短缺的状态。从近几年的情况看,银行信贷对集群内小微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不足4成,其余6成的缺口只能在民间借贷市场高息取得。但产业集群驻地周边2500多户小微企业和14000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也十分旺盛,加剧了当地民间资本的供需失衡。

(三)制度变迁产生的产融结合契机

在产业集群内骨干企业富余资金急切寻求出路,小微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恰逢国家开始尝试让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2008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意见》,2010年,泰安市政府出台多个支持中小企业、农户、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文件。2010年12月,由泰山兴建贸易有限公司、山东捷力集团、泰安市巨恒金属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起的三和小额贷款公司获山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办等部门核准经营,公司注册资本金1.5亿元,股东共11个,其中企业法人8个,自然人3个,全部来自泰山钢材大市场产业集群。主发起人泰安七彩建材有限公司出资3000万元,占股本总额20%,其余股东最高持股份额不高于10%,前5大股东持股份额合计为50%。公司员工17人,其中3人有国有商业银行从业经历。

(四)小贷公司实现快速良性发展

三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在富余产业资本与资金严重不足的小微企业间架设起一座合法、高效的桥梁。截至2012年3月,三和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向705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23笔,金额10.12亿元,无一笔不良。其中,6.98亿元投放产业集群内小微企业;1.82亿元投放产业集群驻地周边的工商业户、中小企业和农户;1.32亿元投向产业集群的上下游关联企业。首年实现利润1376万元,股本回报率为9.17%(见表1)。

四、小额贷款公司的内生基础、自我配套和衍生效应

从本案例故事看,三和小额贷款公司内生于泰山钢材大市场产业集群是在资金缺口、利润驱动和制度变迁状态下产生,由于有产业集群为市场基础,产生了外部市场内部化,各方交易成本、违约风险下降,交易稳定性、持续性增强的良好效果。

(一)内生基础:内化信息不对称

对于泰山钢材大市场产业集群的小微企业而言,由于缺乏有效抵押资产,与外生性金融组织的融资博弈大多属于一次性博弈,即便出相对高价,仍难以顺利、及时获得必要的信贷资金支持。同样,对于游离于产业集群外独自开发市场的小额贷款公司而言,由于客户群体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上升,信贷违约风险较大。因此,当产业集群与小额贷款公司各自作为市场上独立、理性的经济人进行交易时,外部不经济现象便随之发生。而当小额贷款公司内生于产业集群,则内部市场替代外部市场,信息不对称被内化,重复博弈关系建立。

1. 信息不对称问题内部化。由行业一致或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成熟的产业集群,具有两个突出特点,即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s)和根植性,前者体现在集群内企业能更好地获取外部经济提供的利益和便利(马歇尔,1890),而后者则体现在集群内企业的信息具有附着性(王黎明等,2012)。但协同效应带来的产业周期性波动及根植性产生的内部复杂社会关系网络,外生性金融组织很难预测和掌握,不确定性上升。加之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规范程度低,信息生产能力较弱,外生金融组织无法借助价格机制消除或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张海清,2008),不得不将有限的信贷资源集中投向产业集群外企业或产业集群内信息生产能力相对较强的骨干企业。而产业集群内生小额贷款公司,“嵌入”产业集群内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取集群内中小企业在内部社会关系结构中的位置及强度,以及其他必要的信息,使之与这些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内部被弱化,交易成本随之下降。

2. 重复博弈替代一次性博弈,交易稳定性增强。按照信息不对称博弈理论的基本立场,市场参与者的交易如果仅仅是一次性博弈或有限重复博弈,则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动机较强。在一次性博弈中,“对抗”对双方而言是最优策略。而在有限重复博弈中,由于最后一次博弈是确定会出现的,这个“最后一次博弈”可以被视为一个“一次性博弈”,即在双方的最后一次博弈中,“对抗”是最优策略。由于信息不对称,外生性金融组织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博弈多属一次性博弈,或者有限重复博弈,在这种博弈过程中,双方仅考虑本次博弈的利益权衡,机会主义动机强。而当小额贷款公司内生于产业集群,一次性博弈被重复博弈所替代,“合作”对双方而言成为最优策略,机会主义动机受到抑制。此时,拥有信息优势的产业集群内小微企业会选择按照契约的另一方(小额贷款公司)的意愿行动,而小额贷款公司也会考虑尽量满足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巩固这种重复博弈行为,最终双方都能趋向于效用最大化,达成激励相容效果,交易的稳定性增强。

(二)自我配套:对非正规金融的替代

小额贷款公司共生于产业集群,要求双方能够提供对方稀缺的资源。已有的研究表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在实践中主要面临资金与客户的制约。李永平、胡金焱(2010)对山东省14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根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融入不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资金,但被调查小额贷款公司中仅有2家从正规金融机构融入2400万元资金,占14家小额贷款公司10.9亿元注册资本的2.2%。李扬(2010)对江苏省75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小额贷款公司面对的客户行业差异较大、规模普遍偏小,缺少传统意义上的抵押物,企业信息缺乏,客户经济信息资料不全,提供的财务报表可信度和参考价值不高。以上研究都说明,外生性的小额贷款公司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在小额贷款上并不具明显优势,反而因资金实力弱、专业技能经验不足等原因而处于劣势。相比之下,产业集群内地域集中、行业一致、信息可得性强的小微企业群则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了稳定、低风险的客户来源。同时,产业集群内处于资金短缺状态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呈现额度小、频率高、时间急的特征,正规金融出于风险考虑在审批额度及审批效率上很难满足或只能部分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而小额贷款公司“小额、分散”的信贷原则及简单高效的审批流程则能够为这些企业提供“救急型”、“短平快”的资金支持,真正发挥了微型金融的优势。事实上,在三和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前,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就有资金互助的传统,据估算,集群内过去常年有5-10亿元的流动资金在关系企业间融通,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将这部分非正规金融行为转化为正规金融行为,起到了对原有非正规金融的替代作用,这也说明产业集群为什么会具备为小额贷款公司自我配套的能力。

(三)利益驱动和制度安排: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的路径选择

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的首要动机激励是金融业的高利润率,其次是降低交易成本、内部化优势等。目前中国产业资本主要通过对银行或证券公司控股、企业集团创设财务公司或持有商业银行股权等方式进入金融资本(徐天信和沈小波,2003),但这些方式对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而言门槛过高。而选择小额贷款公司这种准金融组织进行资本渗透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则相对容易:首先是进入门槛低,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元。其次与正规金融相比监管相对宽松,由省级政府明确一个主管部门(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第三,跨产业投资者通过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可以积累经验和资本,为转制村镇银行进而融入正规金融领域打基础。因此,在现有制度安排下,小额贷款公司成为产业集群模式下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的路径选择。

五、拓展分析:小额贷款公司与产业集群的共生优势

(一)非正式信贷契约: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回流形成共生关系

泰山钢材大市场产业集群骨干企业投资建立三和小额贷款公司时,事前并未对其信贷行为形成任何正式契约的约束。而通过1年多的实践,三和小额贷款公司超过60%的信贷资金重又回投给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其他贷款也基本上都是依托产业集群背景建立起来的关系型贷款。这种事后才能观察到结果、依靠重复交易下的激励和惩罚机制来保证交易双方的合作行为呈现非正式契约的特点。这种契约是非强制性的,却具备较强的稳定性,这是由小额贷款公司产生的内生性原因所决定的。泰山钢材大市场产业集群的骨干企业出资建立三和小额贷款公司,从而持有小额贷款公司稳定的股权,形成产业资本对金融资本的渗透。三和小额贷款公司又将大部分资金返投产业集群,形成对产业集群信贷投放的非正式契约。这种资本渗透和非正式契约使得小额贷款公司与产业集群形成共生关系,资金、信息等稀缺资源从而能够在两者间高效率、低风险地快速流动、组合,并产生额外收益。

(二)运用Logistic模型对小额贷款公司与产业集群共生发展前景的预测

内生于产业集群的小额贷款公司与产业集群所建立起的共生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发展的,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共生形态。近年来在经济分析方法中常使用Logistic共生模型对类似情况进行分析。本文将小额贷款公司与产业集群视为两个具备共生关系的种群,在单种群增长模型中加入一个相互贡献率系数项,从而建立如下共生模型:

式中 、 分别表示t时刻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供给(信息需求)与产业集群的信贷需求(信息供给),本文 取小额贷款公司成立6个月、1年两个时点对产业集群实际发放贷款余额, 取两时点产业集群外部融资余额(含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等); 、 分别表示两者在某个时点的最大值,本文中 为小额贷款公司最高可发放贷款额, 为产业集群两时点的最大融资需求(该数为跟踪调查估计值); 、 分别表示两者的内禀增长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用两者近年的资产平均增长率代替); 、 表示小额贷款公司和产业集群相互间的贡献率系数。

由于现实中受资产规模限制,小额贷款公司业务会迅速达到饱合,其增长也主要与其现实发展速度及密切关联的产业集群贷款满足率高度相关,因此可令:

当 时,小额贷款公司与产业集群互不相干,二者独立发展,不存在共生关系,其产出和增长均符合一般的Logistic模型。这种情况主要指外部民间资本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对产业集群而言属于外生金融组织,两者间的交易完全遵循市场规则。

将小额贷款公司成立6个月时的调查数据代入模型,计算得 , , ,小额贷款公司与产业集群存在偏利共生关系。在这个阶段,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刚刚建立,规模较小,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低,更多依赖于产业集群的内部市场,以规避外部市场风险,并熟悉各项业务,培训各岗位专业人才。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对产业集群也有帮助,但更多依附在产业集群上,而不能脱离产业集群独立存在。

将小额贷款公司成立1年时的调查数据代入模型,计算得 , , ,但 、 差值逐渐缩小,说明小额贷款公司与产业集群向互利共生关系演变。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前期的偏利共生,在人才培养、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等各方面均得到锻炼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外部市场业务占比开始上升,在信贷非正式契约约束下,小额贷款公司与产业集群的共生关系进入稳定阶段。

总体来看,小额贷款公司与产业集群的共生关系发展大体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初始阶段。小额贷款公司对产业集群的资金、客户依赖较大,属于偏利共生。二是高峰阶段。小额贷款公司、产业集群在合作共生过程中,双方所有可挖掘资源均已利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双方的共生关系已基本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空间。三是稳定与拓展阶段(内部共生与外部交互共存)。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担忧未来政策、市场的不可预期性,特别是担忧公司主导权问题,来自产业集群的小额贷款公司股东一般不愿意接受外部的资本。但长远来看,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仅靠产业集群内部资金很难满足。当外部资本注入,小额贷款公司与产业集群的关系进入新阶段,即内部共生与外部交互共存阶段(见图1)。此阶段由于新市场资源的缺乏和信息优势的丧失,必然出现边际收益的下降。

六、简要结论

本案例表明,与外生性金融组织相比,内生于产业集群的小额贷款公司有其先天优势:第一,小额贷款公司根植于产业集群内部社会网络,信息获取准确、及时,交易成本下降,交易效率上升;第二,小额贷款公司与产业集群内企业建立起重复博弈机制,违约风险小,交易稳定且持久。由此得出结论:一是在当前制度安排和市场条件下,民间资本设立小额贷款公司,选择内生于产业集群或与产业集群共生发展,是保持竞争优势、规避外部风险和快速发展壮大的一条新捷径。二是内生性小额贷款公司只能解决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的初期客户需求,在超出产业集群所拥有的配套能力之后,仍然面临外生性金融企业同样的市场资源问题,小额贷款公司在经济性上或许应有一个合理边界。

参考文献:

[1]崔玉林.过桥贷款:小额贷款公司的变异与兼容[J].金融发展研究,2011,(12).

[2]张海清.内部优化与外部联结: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核心问题[J].金融发展研究,2008,(5).

[3]孔凡保.我国产业资本渗透金融资本的理论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7).

[4]陈茂直,谭志雄.新形势下我国产融结合的实施路径与政策取向研究[J].经济学研究,2012,(1).

[5]何炳华,宋国防.基于贡献度的集群与供应链共生阶段性演变[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4).

(责任编辑 耿 欣;校对 XS)

猜你喜欢
小额贷款公司产业集群
利率市场化削弱商业银行对民间借贷利率标尺效应探析
小额贷款公司反洗钱监管模式比较与选择
辽宁省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化解途径
对外经贸(2016年9期)2016-12-13 04:55:21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研究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0:33:26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0:09:58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37:56
基于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探索
江淮论坛(2016年5期)2016-10-31 16:39:53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19:07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1:16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