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兴文
【摘要】×村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之上,可以代表西北农耕区农村的一般情况。此文以一种在×村出现的特殊的现象——目前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是老年人和妇女,大量年轻劳动力都在外务工为研究的缘起。展开探讨了西北农耕区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原因,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现代化进程以及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等不利影响,最后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西北农耕区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生产影响
一 ×村农业生产现状概述
作为“百村十年观察”调研项目组的一员,笔者今年暑期赴宁夏彭阳县×村调研,由于正值夏收季节,就有机会观察到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大量情况。
农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除了种植业之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本文中所探讨的是广义的农业,也就是大农业的概念。
在×村,土地的经营方式全部是农户个体经营,没有任何形式的农业合作社。在农业耕作方式方面,还主要是以延续上千年的二牛抬杠的方式为主,只是在近一两年居住在塬面上的农户开始逐步采用机耕机播的方式,因为塬面上的耕地地形平坦,利于机械化作业,而在山里面,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根本无法使用农业机械作业。部分采用机械化作业的农户并不是每户都有相应的农业机械,有农业机械的只是个别农户,那些家中没有农业机械的农户如果想采用机械化作业,就会出钱雇佣,目前机耕机播的成本是每亩30元。在农作物收割时全村还都是人工收割。从总体上来看,×村的村民们还是一成不变的延续着和祖辈们差不多的农业生产活动,没有任何形式的现代化设施农业或灌溉农业。×村的特色农产品为烤烟,据调查,2009年,烟草公司在全村投资兴建了三座新式烤烟房,烤烟房现承包给农户,承包农户与烟草公司有这样的协议,即承包农户要每年至少种100亩烤烟,并且至少持续三年,在三年内自负盈亏,满三年后可以续约,也可解约。在调研中农户反映,由于去年雨水少,烤烟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烤烟产量低,所以去年的烤烟承包户全部亏损。由此看出,×村的农业生产存在着经营方式、耕作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成本投入高而收益低等问题。
在×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养一头猪,几只鸡,有一部分农户还会饲养羊,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牲畜有牛、驴和骡子,×村的村民饲养牲口的方式一般是用绳子将牲口拴起来,绳子的一端拴在木桩上,另一端拴在牲口的头部,很少有人用四周有围墙的牛圈饲养牲口。
在腊月农家就会宰猪,当然一头猪只在正月是吃不完的,人们会把大部分的肉腌起来,用于一年平日里的做饭和炒菜。养鸡一般是为了吃鸡蛋,同时会在过节时杀一两只吃。养羊是农户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同时会在婚丧事中使用。×村现有的养殖大户只有一户,目前饲养2700只鸡,是从2009年开始饲养的。这就是×村的现状畜牧业。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的主要经济作用就是对木料的原产品及加工品的利用。虽然说×村的植被覆盖率比较高,但是能够作为经济产品的木料并不多,农户家人工种植树木只是为了自家建房或其它之用,不会作为经济产品卖钱。所以说,在×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林业。
由上文可以看出,×村的村民的生活资料来源主要靠自家生产,仍然处于典型的自给自足的阶段,村民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很低,×村仍处于半开放半封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彭阳县×村地处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的交界地带,距西安、兰州、银川等大城市都比较远,加之以往交通不便(交通状况在近两年有重大变化),人们一般不会出远门,信息闭塞,思想观念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
调查中,笔者惊奇地发现,在田地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是老年人和妇女,青壮年劳动力却很少见,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趋向老龄化和女性化。于是,笔者就这一个疑问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和访谈。通过调研得知原来村里真正的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据村干部介绍,在×村近些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外出务工,而其中外出人数最多的是年龄在30岁左右的年轻人。
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大多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人们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或第二代农民工。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人数约为1亿人,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
二 农村社会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状描述其原因分析
经过在×村的多个个案的访谈,可以总结出多数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而不在家务农,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1.对更多货币收入的追求
×村地处黄土高原之上,地形条件差,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土地的耕种条件差,同时,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全年降水量少,蒸发强烈,并且×村没有灌溉水源,所以村民们还是靠天吃饭,广种薄收,农业的丰收没有任何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村民们特别是那些年轻人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想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用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在×村,村民们的居住向来以窑洞为主,一是因为黄土高原土质呈垂直节理发育,易于挖窑洞,二是挖窑洞成本低廉。近些年来,村民们开始从山里向塬面大规模搬迁,建起了砖木结构的大红瓦房。除了改善居住条件之外,村民们还在近十来年不断升级换代更先进的交通工具和家用电器。在×村,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辆摩托车,全村有三分之二的农户家有农用三轮车,各种型号的货车也在慢慢增多,电视机在×村基本实现了普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也购买了洗衣机。如果没有外出务工而仅靠种地的收入,×村近十年来村民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善就是不可能的。
徐勇、邓大才教授提出的社会化小农理论认为,“现时期中国小农理性目标是追求即期支出压力最小化和货币收入即期化,围绕这一目标的理性行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选择短期较低收入而放弃长期较高利润以满足家庭即期货币需求;(2)放弃高风险、高报酬的项目而选择低风险、低报酬的项目以确保收入的稳定性;(3)不以纯非农收入作为家庭收入的持久收入,选择亦工亦农最为家庭的持久收入,即在取得非农业收入的同时,并不放弃务农收入。
2.追求个人事业的发展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拥有更高的文化程度,他们还处于为人生事业奋斗的大好阶段,有着更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愿望,并且他们中间有很大一部分人曾在中高职学校学习过汽修,理发、烹饪等专业课程,拥有一技之长。与农村相比,城市中有对口的就业岗位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希望在城市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成就一份自己的事业。
3.城市生活方式的示范和吸引
新生代农民工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城市的生活已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凸显,城市生活的便利和优越越来越多的显示出来。城市居民有着较为稳定的工作,有较高的工资,物质生活有保障,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这对农民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4.城市对大量廉价劳动力的需求
这是又一个促使大量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客观因素。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三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在我国各个大城市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各类大大小小的企业不仅数量在增加,而且规模在扩大,自然就会带来快速增长的用工需求,加上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和限制的逐渐放松,大量农村年轻人也就加入了农民工的队伍。
三 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村农业生产的影响
文章已就西北农耕区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也就×村农业生产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笔者认为,是农村的一些落后因素从根本上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同时,正是农村越来越缺少年轻劳动力,导致农村农业生产发展的落后,停滞。具体来说,西北农耕区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及其发展产生了如下不利影响。
1.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当前西北农耕区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村现有的年轻劳动力由于受以上分析原因的影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因此造成当前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那些应当由这些外出务工者干的农活都负担在了留守在家的老人或妇女的身上,因此加重了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妇女的劳动量,造成老人和妇女劳动负担量过大的问题,这样长期以来,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造成农业生产劳动投入量不足,土地产出率下降,影响家庭的务农收入。
2.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西北农耕区农村农业生产后备劳动力不足
新生代农民在外打工之前的生活基本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完成他们的学业之后就外出打工了,因此,新生代的农民工的特点是基本与农业生产相脱离,几乎不懂一点农业生产的相关技术。于是,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他们的父辈们有一天真的老地再也不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之后,我们的生活必需品粮食从哪儿来?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不只是×村特有的问题。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人们的衣食来源,农业生产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有重要而且现实的意义。我将这个问题称之为“农村农业生产后备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国家必须提前解决这个问题,不然至多二十年后,这一问题就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影响每一位国民的日常生活。
3.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我国西北农耕区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点是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生产力水平高,农业科技发展迅速,土地产出率高,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程度高。想要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就必须以有高素质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前提,而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文化素质,并且正值而立之年,身强力壮,因此他们是农村现代化任务的主要担当者和关键性力量。由于他们与农业生产的脱离,影响了我国西北农耕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影响了农村畜牧业、副业等的发展。
4.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西北农耕区农村耕地的大面积抛荒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1.5亩。2002年我国的耕地面积为18.89亿亩,并仍在以每年43.14万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减。2005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人口总数的不断增长,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就会越来越明显,因此如何保护现有的耕地资源不再大幅度减少,以及尽可能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就是极为重要的事情,也是需要政府与国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农村由于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了耕地大面积抛荒的现象。农村耕地大面积抛荒致使耕地的生产和经济功能丧失。耕地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造成市场粮食供求紧张,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严重影响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 结论及建议
由于受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成本投入高、收益低而务工收入高、见效快,对自己事业的追求,优越的城市生活的吸引,城市中大量的用工需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由此造成农村当前劳动力和后备劳动力不足,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出现大面积耕地抛荒等问题。进而影响了整个西北农耕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从小农的最根本需求出发,既满足他们的货币收入最大化的目标,同时兼顾其他因素,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1.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农业生产做好硬件服务
在西北农耕区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过大,经济收益低,而这一方面归因于艰苦的自然条件,同时也归因于农业灌溉、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所以首要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
2.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农业生产一直很重视,从1982年1月1日发出第一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以来,截至2010年,中央已经连续发出十二个有关农业问题的“一号文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但这些成绩的取得区域主要是全国的主要种粮基地。客观地说,对我国西北农耕区的农业生产并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国家免除农业税后,又实施了种粮补贴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在调研中发现,虽然中央拨出很大一笔资金用于种粮补贴,但分摊到每户农民家时,就显得杯水车薪,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对种粮农户的补贴金额。
据调研,在×村没有一户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甚至很多人就没有听说过有农业保险这一政策,这一现状在西北农耕区的农村是很普遍的。农业保险对于易受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影响的农业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据调查,近十年来,×村的粮食作物年年欠收,有时甚至绝收。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动员和宣传,同时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有学者研究证实,如果政府农业保险每提高1%,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概率就上升8.1%。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尽量减少耕地抛荒现象,以有效地利用本来就十分匮乏的耕地资源。
3.推广农业技术,逐步提高西北农耕区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
在西北农耕区,农业机械的应用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就全国而言,是农业科技发展和应用最为落后的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一是西北农耕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要实施农业生态环境科技行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由于西北农耕区年降水量少,水资源缺乏,因此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三是培育良种,为农民提供优质高产的作物种子,以增加农业收成;四是加速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进程,发展农产品和畜产品的深加工,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培育职业农业工人,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就地就业。要加快培育高素质的新生代职业农民,借鉴发达农业国家的做法,对青年农民从事农业给予创业补贴。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落实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加强对青年农民的技术培训,鼓励农业高等院校、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回乡务农;六是通过农机下乡等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农业机械,提高西北农耕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4.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让农民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明显差别。因此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要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五保低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工作。逐步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改善农村社区的交通状况,提高农民的生存环境质量,让农民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只有这样,才能让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安心留在农村,为国家的农业生产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