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寓言教学中的语文味

2012-04-29 00:44:03宗立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寓言寓意狐狸

宗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有人说寓言就像一枚果子,果壳美丽诱人,果肉却深藏在里面。寓言教学一直都被我们教师理解为应抓住寓意来教学,看似直奔主题,紧扣中心,但细细品味,我们的寓言不是在教学生学语文,而是一节思想品德课。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中有三则寓言,分别是《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和《蝉和狐狸》,我连续教了7年5年级。前几年,在教这一课时,我一开始就抓住最后一小节的寓意,然后让学生返回前面的课文,品味寓意,似乎也能完成教学,考试也能应付,但隐隐地总有一种感觉:课堂太简单,学生缺生成。学生如果不上课与上了课区别并不大,那么,我的课堂的语文特点在哪里?

结合这一课的教学,我逐步认识到,在寓言教学中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一、要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来感受寓意,而不是抓住寓意来反推故事

寓言都有故事和寓意两个方面。故事是形象的描绘,寓意是抽象的概括。只有当学生具体而完整地感受故事的形象时,才能领会它的寓意。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在逐步发展,但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的形象。这不仅是揭示寓意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

寓言的艺术形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形象,就要根据寓言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领会寓言形象的语言

寓言的形象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绘的,例如《狐狸和葡萄》中“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这段话语言简单,但蕴含丰富。在教学中,我试图充实这一段文字,所以我采用扩写的方式来教学,课堂上我问学生“这句话可以怎样扩写”。学生通过讨论,有的认为应该抓住“成熟”进行一段景物描写,把葡萄园丰收的景象描写出来,因为这样才会对狐狸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抓住“馋得直流口水”进行描写,把狐狸在葡萄架下的那种想吃葡萄的样子描写出来;有的认为,应该抓住“想尽了办法”把狐狸用尽所有办法吃葡萄的动作描写出来。同学们经过扩写,对寓言故事进行充实,在后面的教学中,当我一读到寓意时,学生马上就嚷起来了,一个一个对狐狸声讨,说刚才怎么怎么样,现在说酸……

2.通过朗读突出鲜明的形象

寓言的语言像诗歌一样精炼,且讽刺意味较浓。所以,朗读寓言时要用讲故事的口吻,语调轻松、幽默,带有讽刺意味。分角色朗读是朗读寓言的好办法,要指导学生抓住各种人物的语言特点,用有感情的朗读突出其形象。我尝试用学生扩写的内容代替课文,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在课堂上展示,请学生朗读、修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修改的过程中,对课文的字、词、句都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二、要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不能简单积累寓意

寓言的形象往往是以比喻的手法出现的。寓言所讽刺的真正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教师要做好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寓言的事件、角色,揭示寓意的引导工作,鼓励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自己揭示寓意。课后,我布置作业,题目为小练笔“我读——《狐狸和葡萄》”。在辅导时,我特意提醒学生:“伊索想讽刺的是谁?”学生都说:“是狐狸!”我接着追问:“仅仅是狐狸吗?”同学们陷入了思考,我顺势点拨:“由物及人,由人及己!要把这种现象引申到生活中去,引申到自己的体验中来。”

同学们的思维得到发散,在后来的作业中也放得比较开,有的写道:“我认为酸葡萄心理有点像阿Q精神。我觉得吃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其实是一种聪明的想法。对于没有可能得到的东西就应该选择放弃,如果对于得不到的东西还念念不忘,只会让自己痛苦。”(阿Q精神在课堂中我向学生做了延伸讲解。)有的写道:“看了这篇故事后,我意识到,自己本来就是错的,就不应该找借口掩盖自己的不足,要勇敢地承认错误,想办法纠正错误,最后肯定会成功的。否则,不就成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了吗?”从学生的习作中,我发现学生对这则寓言的理解比原文更加丰富,我想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在吧。

猜你喜欢
寓言寓意狐狸
美好寓意品芝麻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7:34
盛放的寓意
诗选刊(2021年1期)2021-01-04 04:16:12
寓言
文苑(2020年5期)2020-11-19 10:41:17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英语文摘(2020年1期)2020-08-13 07:25:54
成长的寓言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16
时装寓言
智族GQ(2020年3期)2020-06-01 07:26:50
模仿老鹰的乌鸦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