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5日晚的北京音乐厅,由掌声、欢呼声掀起的一阵阵激动人心的浪潮,全都泼洒在一位儒雅
的老人身上。这位老人就是我国作曲家、指挥家刘文金先生。所有观众的热情汇成一句祝福的话语——祝您生日快乐!这一天正是刘文金七十五岁生日,为此,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民族乐团等单位成功举办了这场“华乐世界——献给刘文金先生七十五华诞作品音乐会”。
一、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的拓荒者
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拓荒者,永远是不朽的。
——〔日〕武者小路实笃
刘文金是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的拓荒者——此说毫不过分。为了开拓这片土地,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时代也给这位执著的拓荒者提供了一片等待开拓的土地。
出生于河北唐山的刘文金,幼年便随家人回到了祖籍——河南安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赐的契机,为他拓荒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埋下了一个伏笔。这个伏笔就是他幼年时期从冀东到豫北的这次迁居。1951年,十四岁的刘文金,考入了河南安阳县城的一所具有浓厚当代音乐气息的中学。学校的乐队又为他提供了进入音乐世界的机会。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音乐知识,还学会了拉二胡、吹笛子、弹月琴、脚踏风琴,以及不可数计的打击乐器。学校的音乐老师李景沛,非常喜欢这个“小音乐家”,并悉心地将自己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于他。渐渐地,“将来要做一个音乐家”的志向,在刘文金的思维中形成了。1954年,十七岁的刘文金考入了郑州市的一所高中。很快,在中学打下的基础音乐知识与技能,征服了学校的音乐爱好者,他们一致推选刘文金为学校乐队队长。省会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氛围。他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各种民间音乐,为他将来的拓荒又进一步充实了自己的行囊。
1956年,刘文金高中毕业,他同时考取了外语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怀着音乐家的梦想,刘文金走进了我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这是一座聚集和培养音乐大师的殿堂,在这里,青年刘文金充分呼吸着、享受着从没有体验过的艺术空气。他先后师从林超复、黄晓飞学习作曲;从吴式楷、段平泰、杨儒怀、吴祖强、王澍等学习和声学、对位法、曲式与作品分析、管弦乐配器等作曲基础理论;从刘育和学习钢琴,从陈振铎、赵春峰学习二胡、唢呐、笙等民族乐器。这时的刘文金,已经从少年时期的音乐爱好者,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一定创作实力的“准作曲家”了。在1958年大学二年级时,他创作了扬琴变奏曲《红江楼》,大学三年级时又创作了笛子独奏曲《信天游》等。
1959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这一年,历史赋予了青年刘文金一个民族器乐创作拓荒者的使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刘天华所代表的专业民族器乐创作,与华彦钧所代表的民间民族器乐创作,形成了我国近代民族器乐创作的第一次高潮。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民族器乐创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人们期待有人像拓荒者一样,在民族器乐创作领域,开拓出一条新路。刘文金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时机,他以饱满的创作激情,创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二胡独奏曲《豫北叙事曲》。紧接着,他又以百倍的热情,在1960年创作出另一部同样具有拓荒性的作品——被称为《豫北叙事曲》姊妹篇的二胡独奏曲《三门峡畅想曲》。《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一经问世,便在民乐界骤然掀起一股强烈的冲击波,“刘文金”——一个崭新而响亮的名字开始受到世人关注。《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之所以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拓荒性作品,主要源于作曲家全新的创作理念——其一,鲜明的民族民间风格。两部作品的音乐材料都来源于作曲家家乡的河南音调,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格感人至深、扣人心弦;其二,音乐素材发展手法的多样性。在旋律发展、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诸多方面不囿于民间手法,大胆吸收西洋作曲手法,并极大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法,扩宽了二胡的表现音域,开创了二胡演奏的“快弓时代”;其三,钢琴伴奏写作的丰富性。钢琴既不是单纯为二胡伴奏的陪衬,也不是独立于二胡独奏以外的因素,而是与二胡形成一个相得益彰、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完成塑造音乐形象的任务,所以,其体裁称为“二胡与钢琴”更为准确。在本场音乐会上,由二胡演奏家薛克、马向华以及青年钢琴演奏家原丁演奏了这两部经典作品,人们又一次领略了刘文金早期具有拓荒性的民族器乐作品的风采。
二、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的引领者
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的路。
——〔美〕约翰?D.洛克菲勒
刘文金是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的引领者。首先,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青年刘文金完成了中国器乐创作拓荒的使命后,不仅更加促进了自己的民族音乐创作,也影响了当时全国性的民族音乐创作。不仅限于此,同时也影响了民族器乐演奏领域。可以说,当时的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也可以说,这个时期的民族器乐创作,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的影响。因此,作为作曲家的刘文金,无疑成为了一个年轻的引领者。
1961年,刘文金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央民族乐团,担任作曲工作。他立志要在民族管弦乐创作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1962年他谱写了板胡独奏曲《边寨之夜》,1964年谱写了二胡齐奏曲《骑马挎抢走天下》和民族管弦乐曲《壮志凌云》等各具特色的民族器乐作品。这些作品,对我国民族器乐创作同样起到了引领作用。
正当刘文金欲在民族器乐创作领域大显身手的时候,“文革”降临了。年轻的作曲家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之中。但刘文金很快就从茫然中醒悟过来,利用当时的环境,埋头研究创作技法和民族管弦乐队配器法,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 “文革”后期,刘文金创作、改编了板胡独奏曲《飞歌走太行》,唢呐独奏《二八板》,民族管弦乐曲《山村的节日》,以及根据冼星海的管弦乐《中国狂想曲》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下山虎》等。在民乐界,这些作品像作曲、配器教材一样被广泛地传抄、学习。这个时期,刘文金和彭修文、顾冠仁等几位大家,怀着对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忧患意识,共同担负起引领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的责任。
由于刘文金在“文革”期间的潜心研究和积累,一部部新作的构思蓄势待发。“文革”的结束,迎来了文艺创作的春天。刘文金的创作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1977年,他与丁鲁峰合作,创作了板胡与乐队《胜利中的怀念》。1978年,根据古曲改编了同名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1979年,创作了民族管弦乐曲《难忘的泼水节》。1980年,与赵咏山合作,根据古曲改编了同名民族管弦乐曲《十面埋伏》。这个时期的许多作品,都成为了许多民族乐团的保留曲目,也成为了各音乐院校民族管弦乐法的教材。
1982年,步入中年的刘文金又奉献出他的又一部扛鼎之作——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这是一部四个乐章的协奏曲。每个乐章都将人带入由作曲家设置的场景和情感中去。叫人为之冥想,为之紧张,为之哭泣,为之振奋。同时,我们从《长城随想》中可以感受到,刘文金对材料的构思、发展;对和声的控制、变化;对曲式结构的灵活构架;对民族管弦乐队配器法的娴熟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本场音乐会上,《长城随想》不是由二胡独奏的形式,而是以“二胡群、钢琴与民族管弦乐队”的形式出现,作曲家选取了原协奏曲的序曲和第四乐章改编而成。作品在中央民族乐团常任指挥、青年指挥家刘沙的执棒下,将协奏曲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将整场音乐会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三、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守望者
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
——〔日〕松下幸之助
说刘文金先生是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守望者,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因为,从他作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的拓荒者至今,已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在这个不平凡的时空中,刘文金曾作为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的引领者之一,践行着自己的神圣使命,坚守着这块自己用生命开拓的土地,和中国热爱民族器乐创作的同行者一起,掀起了中国民族器乐创作一个又一个新的高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股新的“现代技法”作曲浪潮几乎席卷了民族器乐创作领域。如何将这些现代创作技法和中国民族音乐合乎逻辑地结合起来,并使听众能够接受,才是最重要的。刘文金不是全盘否定或无情排斥这些新的作曲技法,而是“批判性”地借鉴,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他说:“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雅俗共赏的观念在我的创作中根深蒂固,不考虑听众是不可取的,没有人文关怀的创作是绝对不行的。”在刘文金的创作理念中,民族民间的音乐风格,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人文关怀的精神内涵,不断超越自己的进取精神等,始终是他坚守的音乐创作准则。他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坚守的精神,为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奉献着累累的硕果。我们仅从本场音乐会中的几部新作,便可从中感受到刘文金的坚守精神。
三十六簧笙协奏曲《虹》,是作曲家2006年受新加坡华乐团委约创作的。乐曲意在歌颂生命(包括一切生灵)同大自然神圣的依存关系极其戏剧性的活力。作品体现了在生态观视野下的人文主义精神。
唢呐与民族管弦乐《渔樵农耕》,是作曲家2008年的作品。作品运用天津民谣因素为音乐动机,在展开过程中注入了鲜明的现代节奏,使唢呐浓郁的民间韵味融入了新颖的当代风格。作品突出体现了刘文金对民间音乐素材娴熟的运用及发展技巧。
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初稿完成于2006年4月,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作的。2007年7月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音乐气氛宏大、凝重,音乐情感细腻、深情。尤其是作品中引用了《十送红军》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调,更加强了作品的时代感。作品体现了作曲家驾驭重大题材的创作能力。
二胡、琵琶与乐队《火——彩衣姑娘》,是作曲家2005年改编自本人的二胡套曲《如来梦》的第三首。作品融入了印度和西域的异域风格音乐色彩,力图揭示属于东方的真善美。作品体现了作曲家对美的多元化追求。
《梦幻妈祖》是一部单乐章的古筝协奏曲,是作曲家2010年为澳门中乐团为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举办的专场音乐会而作的委约作品。作品体现了作曲家在民族器乐协奏曲的追求方面的又一次突破与追求。
《酒歌》是作曲家2009年1月创作的同名柳琴协奏曲,2011年又移植为阮族与民族管弦乐。移植后的《酒歌》在本场音乐会的亮相,使观众为之一震。尤其是阮那柔美、醇厚、温馨的音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品也突出体现了刘文金对民族管弦乐音色的不懈追求。
音乐会的突出亮点是作曲家的一部最新的力作,即2012年4月才完成的竹笛协奏曲《云》。三个乐章分别引用内蒙古“二人台”、“青海花儿”、“陕北民谣”等音乐材料加以发展,抒情、欢快、高亢而富于变化。无论是作品的质量,还是笛子演奏家戴亚的演奏,都堪称是登峰造极的佳品。
作为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发展的守望者,刘文金先生不懈地努力着,辛勤地耕耘者,执著地坚守着,并对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前景提出了自己的展望:
“民族音乐工作者和作曲家们应以饱满的热情及科学的态度,投身于生机蓬勃的时代生活中去,为我国新型的民族器乐艺术,创造出无愧于前人,也无愧于后代的好作品!”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刘文金提供)
宋璐璐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副主任
(特约责编 于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