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2012-04-29 14:54:02郑锴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驱动信息技术

郑锴

【摘要】“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是以信息处理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任务”设计的四个方面,论述了“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法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走进了中小学的校门。它实践性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研究教学的出发点是,抓住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以信息处理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整合的技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任务”教学法的关键,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多个容易掌握的“任务”,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

1.“任务”要有层次感

“任务驱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关键是要注意如何选择合适的任务作为目标,总的原则是,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知识层次等客观因素来综合考虑。在设计“任务”时,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要“任务”要有层次感。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不端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法”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法”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设计一个统领全局的任务,而是要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二、“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创造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操作要有效得多。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单人单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实践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初级探索阶段

学生通过努力不仅解决了当前的任务,更为后续任务的探究创造了条件,同时学生因此获得探索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起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2.布置的任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如果设计的“任务”太难,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去进行尝试,这样会增加教学的难度。如果“任务”太容易,学生很轻而易举就完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分寸,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的了解,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3.任务必须有明确的可观察、可评估的目标

任务必须有明确的可观察、可评估的目标,便于学生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进行努力,也便于任务完成后的评估。

三、“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首先,“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设计一个好的学习任务,应该能适应不同的学生,并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四、“任务”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辅合思维相结合的能力,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不应该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教学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同时,很多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教学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总之,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分解每个知识点,设计一系列典型的“任务”,让学生从完成教学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驱动信息技术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 20:15:43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19:21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