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小丽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成为地理课教学的首要重任。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是教育者本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标要求,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的结合,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得当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到学生参与的兴趣,这就要教师精心选取和设置恰当的案例,为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打下基础。
案例教学;选取原则;获取途径
1.教学案例的选取原则
选取的案例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教师在教学时是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由于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和知识能力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案例来。例如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一课中,学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不理解,笔者通过展示渭南市区图,让他们找出商业分布区、住宅分布区及工业分布区,让学生思考东风街商店集中分布有什么好处?工业为什么要集中分布在开发区和渭北辛市工业园区?这些内容由于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感觉有话可说,于是学生都很感兴趣,发言积极性很高,思维也较活跃,通过讨论很容易形成功能分区的概念。
再如笔者所在校另一位教师在讲《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时,课堂上做了一个案例活动:以当地“华山”景区为例,进行景区形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的设计。这位老师课前也进行了学生调查,班级共有55位学生,到过华山的有31位,就预设出这个案例学生会很感兴趣,反响也会比较强烈,但期望与实际相差很远,这个案例展现接近10分钟,只有一位学生能回答出对景区形象的宣传口号,其它两项无一人回答出来,这是因为案例超越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用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达不到对功能分区、空间布局的设计,因此这节课出现了预设和实际不相符的矛盾。
选取的案例要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案例教学的出发点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案例的选取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而且要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的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寻找结论,能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上升为“乐中学,学中乐”。好的案例还具有启发性,因为案例本身不只是简单的事例,它包含着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隐含着地理概念和原理,能为学生预留出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维,形成地理结论,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教学向纵深发展,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创新精神的目的。如在《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一课中,笔者让学生自行编写一条在陕西3日游的线路。要求:
有旅游线路和交通方式。
至少包含两个旅游景点。
沿途景观特点的介绍。
注意的事项及需要的经费等。
这个案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合理选择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理解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上这节课时正好在五一节前,有的学生恰好有出游的打算,因此,这个问题一提出,就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使他们有了探究的欲望。于是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分工合作,结合自身旅游实践体验,查找资料,在课堂上展示出各自小组经过深思熟虑设计好的旅游线路。
选取的案例要服务于教学。作为教学案例,它是教材相应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它能使教材更贴近生活,便于理解,便于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在选取案例时,不能随意选取,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如果使用了没有突出教材重点内容的案例,不仅达不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而且会使案例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南辕北辙。
选取的案例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地理课堂中案例的选取,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还要关注案例的思想教育性。一般来说,好的案例,既能联系社会实际,又能恰如其分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联系乡土地理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一课中,在讲到可持续性发展思想的提出时我选取了日本“水俣病”事件,播放视频来展示“水俣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及形成原因,学生观看视频后被深深的震动了,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选取的案例要有典型性。不是所有真实、生动的案例都可以进入课堂,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必须要进行严格地筛选,选取最能反映地理原理、揭示地理规律的典型案例来。因为越是典型的案例,揭示的规律就越准确,蕴含的道理就越深刻,而且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学生快速的进入课堂角色。
2.教学案例的获取途径
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地理教材是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选取的案例科学精炼,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精心策划编辑而成的,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不可轻易弃之不用。但现在教材是一标多本,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把握不同版本的特点,认真分析案例的实质,选取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当然了,还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本节课的实际内容灵活利用教材案例,而不只是单纯的教教材。
从日常生活中获取教学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通俗易懂,真实可信,而且运用起来富有趣味,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地理课堂上的深奥理论。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经常收集、引用一些鲜活的、真实的事例,并把它加工成有一定背景,一定过程的情境呈现给学生。例如在学习《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时,笔者选取了“陕西八大怪”的例子,并让学生重点分析其中陕西人爱吃面条及喜欢吼秦腔的原因。这样把理论的知识生活化,学生很快理解了地域文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它与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从新闻时事、社会热点中选取有用的案例。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社会参与的意识很强,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会引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选取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新闻时事、社会热点作为案例,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而且这些案例贴近社会现实,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果。在学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笔者利用西北地区“沙尘暴”的新闻、图片并在课堂上以案例呈现,通过课堂的分析讨论,相关知识学生就很好地掌握了。
利用教辅资料中的材料改编为案例。地理教师完全靠自己去创造案例,工作量太大,往往也不现实,而每位教师手上都有这样那样的教辅资料,其中有些内容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能很好地紧扣教材内容,地理教师可试着将其改编为教学案例并引入教学过程之中。
以上就是笔者对教学案例的选取原则及获取途径的粗浅认识,笔者认为只有这样选择的案例才能真正服务于教学,才能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地理教学更具活力,更有魅力。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卫作辉,王建春.整合教法和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中学教育,1999.05
[3]胡永生主编.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