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100例疗效观察

2012-04-29 00:44邱江红李留文李长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

邱江红 李留文 李长江

关键词: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中医药疗法;补阳还五汤加味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6-0045-01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由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以致山梨醇增多等所致,本病可以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等。临床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上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针刺、灼热或踏棉垫感,随后有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通常为对称性,下肢教上肢严重,有时伴痛觉过敏。并有乏力、神疲、汗出,畏寒等症状。本病病位在脉络,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根据“虚则补之,瘀则通之” 及“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临床采用益气活血,补益肝肾,通络止痛,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治疗100例患者,年龄45~80岁,男45例,女55例;病程1月~1 a 23例,1 a~3 a 40例,3 a~10 a 37例。

12 诊断标准[1]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修改的诊断标准:2次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尿糖阳性,并有多饮、多尿、善饥等症状,同时伴有肢端感觉异常,伴麻木、针刺、灼热或踏棉垫感,随后有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痛觉过敏,并有乏力、神疲、汗出,畏寒等症状。

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以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组方:生黄芪50 g,当归10 g,炒白芍30 g,川芎10 g,丹参20 g,桃仁10 g,红花10 g,全蝎10 g,地龙10 g,蜈蚣3条,僵蚕15 g,甘草3 g。湿热甚减当归加生薏苡仁、黄芩;寒湿甚加独活、细辛、桂枝,血瘀甚加穿山甲、水蛭、鸡血藤、苏木;痰浊甚加制半夏、胆南星;气虚加潞党参、白术,肾阴虚加熟地、枸杞子、黄精;肾阳虚加制附片、巴戟天、淫羊藿、肉桂;阴伤明显加生地、玄参、葛根、天花粉。水煎服,1天1剂,10天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服药后症状消失为治愈;症状减轻为有效;症状无减轻或加重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治愈46例,有效4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

4 典型病例

杨某,男,60岁,患2型糖尿病10余年,双下肢麻木、灼热、针刺样疼痛1年余。诊断:糖尿病并末梢神经病变。服用“瑞格列奈片”、“二甲双胍片”、“甲钴胺片”、“复方丹参片”治疗,血糖控制尚可,但双下肢麻木、灼热、针刺样疼痛未见明显好转而寻求中医药治疗。入院时诉:双下肢麻木、灼热、针刺样疼痛,口干,乏力,纳可,眠差,二便调,舌暗红夹瘀点,苔黄,脉细弦。证属气虚血瘀,瘀阻脉络,兼湿热内蕴。治予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清热利湿。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处方:生黄芪50 g,当归10 g,炒白芍30 g,川芎10 g,丹参20 g,桃仁10 g,红花10 g,生薏苡仁50 g,制半夏15 g,炒黄芩15 g,穿山甲5 g,全蝎10 g,地龙10 g,蜈蚣3条,僵蚕15 g,甘草3 g。5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双下肢麻木、灼热、针刺样疼痛明显好转,仍有口干,乏力,纳眠一般,二便调,舌暗红,苔黄微腻,脉细弦。患者湿热之邪已减,改黄芪为60 g,当归15g加强益气活血,加用生地50 g,玄参20 g,葛根50 g养阴生津,清热凉血。上方加减治疗20余剂后治愈。随访1年无复发。

5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模式变化及人口老年化,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但由于糖尿病发病隐匿,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不能从运动、饮食、药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疗,以致病情控制不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发生及发展。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痿证”等范畴,病机是由于消渴日久,气耗阴伤,阴损及阳,导致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瘀血痹阻脉络,气血不能通达四肢末端,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所致。本病病位在脉络,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治从益气活血,缓急止痛,补益肝肾为主,同时结合患者寒、热、虚、瘀加减运用。可使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方中生黄芪、当归益气养血活血,黄芪能增强肌肉弹性,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减少血栓形成;当归能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营养神经,具有缓解外周血管平滑肌痉挛,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外周循环,镇痛作用;桃仁﹑红花、丹参、川芎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管收缩,抑制血小板聚集,解痉﹑镇痛作用;穿山甲活血消癥、通经,全蝎、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地龙清热息风、通络,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芍药、甘草柔肝缓急止痛,白芍具有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扩张外周血管,抗血小板聚集,镇痛作用。诸药合用益气补血,活血化瘀,具有良好的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外周血液循环,降低血小板聚集,使受损的微血管病变得到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内科学[M]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12-04-02)

猜你喜欢
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失眠临床研究近况
三仁汤在眼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自拟祛风解痉平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风痰哮证26例疗效观察
三芪丹颗粒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重剂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现状
方邦江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自拟中药方治疗更年期失眠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