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群 杨静芳
关键词:三伏天灸;穴位敷贴;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6-0072-02
1 理论渊源
11 治未病、逆灸与三伏天灸
111 治未病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治未病是于疾病未生之时进行保健治疗,此为开中医治未病思想之先河。
112 逆灸 逆灸通过在疾病未显露之时或发病之初,运用灸法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迅速截断疾病的发展及传变,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种思想和现代医学所提出的“预处理”的本质基本相同,都是通过预防性措施,最终将机体的损害降至最低,故逆灸是“治未病”的重要手段[1]。
113 三伏天灸 天灸是祖国医学传统灸法中非火热灸的一种,又名自灸、冷灸,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属现代医学的“穴位敷贴”。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五十二病方》,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宋懔《荆楚岁月记》。因其根据《内经》“春夏养阳”原则,特取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进行治疗,又称三伏天天灸[2]。
2 临床应用研究
21 药物选择及穴位选择 房繄恭等[3],通过对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相关文献数据的收集、整理,建立数据库,采用复杂网络的分析方法,对穴位贴敷的基本药物和穴位进行分析,发现以白芥子、细辛、甘遂和延胡索可以作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药物,主要加减配伍药物有生姜汁、麝香、麻黄和肉桂;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22 具体运用
221 从整体防治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杨梅香[4]每年都使用三伏药贴“冬病夏治”,连续贴敷3 a,用来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取得明显疗效。其还尝试将上述药物贴敷在不同的穴位上来治疗一些阳虚寒性“冬病”。
222 哮喘 陈氏等[5],将2000年~2005年三伏期间治疗的儿童过敏性哮喘60例,并与三伏天后至10月期间治疗的40例作对照,通过研究发现,“三伏天”穴位贴敷患儿在发作次数、肺功能改善方面均明显好于非“三伏天”贴敷患儿,这更为“冬病夏治”提供了一个依据。
223 过敏性鼻炎 李国徽等[6]将6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三伏天灸治疗,第3 a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痊愈130例,显效277例,有效142例,无效51例,总有效率915%,无一例发生异常情况。1 a后随访,复发46例,复发率11%。
224 体虚易感 王勇[7]对90例易感患儿采用以自制的天灸药物用生姜汁调成膏状,穴位敷贴,每一九或一伏贴1次,每年共贴6次,1 a后观察疗效,90例中临床痊愈31例,显效42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33%,表明三九三伏贴改善儿童易感体质疗效明显。
225 慢性咽炎 张贤武等[8],将“冬病夏治定喘膏” 穴位贴敷原为用治哮喘者,自2001年3月~2006年5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每10 d 1次,连续5次以观察疗效。共治疗219例,89例痊愈[症状消失,咽部检查(一)],67例显效(症状显减,咽部充血减轻),63例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226 其它
2261 胃痛 樊莉等[9]用白芥子、细辛、甘遂研末调膏,于三伏天灸治疗慢性胃痛115例,有效率为8170%,并认为天灸对阳虚型、瘀血型、气滞型慢性胃痛患者临床疗效优于胃热型及阴虚型,且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2262 腹泻 冯碧芳等[10],取白附子、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于三伏天灸治疗慢性腹泻患者44例,总有效率为9780%。
2263 冻疮 杨燕妮等[11],将冻疮患者116例,分为观察组72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冬病夏治法,对照组于发病季节于冻疮部位涂搽广西得胜制药厂生产的红山茶牌冻疮膏。观察组72例,显效43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44例,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522%。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基础实验研究
31 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樊莉等[12]予大鼠腹腔内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悬液制作阳虚模型,通过给予三伏天灸背俞穴,观察治疗后大鼠体温、体重、免疫器官重量及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发现:三伏天灸可升高阳虚大鼠降低的体温、体重、胸腺及脾脏指数,减轻免疫器官病理损伤。
32 对变态反应的调节作用 姬晓兰等[13]观察单用斑蝥天灸对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IL-E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斑蝥灸大椎、肺俞(双)、膏肓(双)、肾俞(双)、膻中穴,能够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血清IL-E水平,从而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
33 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调节作用 鲍毅梅等[14],建立与RA病理变化基本相似的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应用观测、放免方法,观察天灸单穴命门、关元穴对关节炎症状的影响及免疫作用。结果发现:天灸单穴命门、关元能提高AA大鼠IL-2水平,表明天灸疗法能提高患者的IL-2水平。由此可见,天灸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能通过降低患者的IL-1β和提高患者的IL-2而控制患者骨关节的破坏和炎症的加剧。
34 抗肿瘤作用 李南玲等[15],研究天灸对Lewis肺癌化疗小鼠nm23-1基因的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天灸抗肿瘤转移的机制,说明天灸有增强化疗药物抗癌疗效的作用。
35 改善肺通气 天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改善肺功能的研究,历来受到中医学者的重视。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对人体的呼吸功能具有调节作用。李延红等[16],对43例哮喘行三伏天灸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得出结论: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非常显著,可以改善肺功能,减轻临床症状,达到治疗效果。
4 机理研究
41 中医病机 天灸疗法是根据“内病外治”的原则,用某种中草药贴于相应的穴位上,通过经络、穴位的作用而达到灸治效果。因其按季节、节气、日时贴药,故又称“按时贴药疗法”[17]。临床上常用的“三伏天灸”,就是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药是药物发泡疗法与时间医学相结合的方法[17]。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在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荣卫通达、便于药物吸收的夏季,采用天灸疗法能扶助正气、祛除机体内伏寒邪,起到“缓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
42 现代医学机理 现代药理学认为天灸疗法经皮给药能提高有效血药浓度,且经皮给药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灭活,其作用不仅仅是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两者功效的简单叠加,二者相互激发可产生更大的整体效应[18]。天灸的药物穿透经穴层次后即可沿循经低流阻通道传输,直接作用于经络和脏腑[19]。崔小娜等[20],将三伏天灸与三伏针刺对免疫学影响进行观察对比,发现二者都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Ⅰ型变态反应,提高细胞的免疫机能;同时还发现天灸组在降低IgE,降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方面更具优势,这与天灸方中所选用的药物共同发挥的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有关。
参考文献:
[1]华金双,孙忠人贝印叭毖预处理”谈“灸法治未病”[J].中国针灸,2008,28(3):222~224
[2]吉训超,王祥,许华贝佣病夏治探讨三伏天天灸的治病机理[J].江西中医药,2004,35(3):14~16
[3]房繄恭,周雪忠等倍病夏治穴位贴敷基本药物和穴位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9,50(9):794~797
[4]杨梅香薄岸病夏治”运用三伏药贴之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3):225
[5]陈雪琴,包峰峰,等苯行三伏天灸治疗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1):44
[6]李国徽,胡雨华,陈凌,等比伏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600例[J].陕西中医,2009,30(7):885~886
[7]王勇比九三伏日穴位敷贴改善儿童易感体质9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5):17~18
[8]张贤武,袁筑红,等毖ㄎ惶敷治疗慢性咽炎219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1):622
[9]樊莉,蒙昌荣,朱晓平,等比伏天灸疗法对慢性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4):2010~2012
[10]冯碧芳,李月梅碧炀姆笠┲瘟坡性腹泻44例[J].新中医,2006,38(5):61
[11]杨燕妮,邹马蓉,柴进华倍病夏治法治疗冻疮7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3):177
[12]樊莉,蒙昌荣,萧蕙,等比伏天灸对阳虚大鼠免疫器官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9):21
[13]姬晓兰,宋晓平钡ビ冒唑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6,24(4):20
[14]鲍毅梅,宋晓平碧炀亩宰艏列怨亟谘状笫驣L-2、胸腺、脾指数的影响[J].新疆中医药,2007,25(3):16
[15]李南玲,赵立岩,李学武,等碧炀亩苑伟┬∈笾琢鲎移抑制基因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5
[16]李延红,宋卫东,鞠琰莉,等碧炀亩韵喘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医学新知杂志,2009,19(2):101~102
[17]温乃元鼻程刚体观念在针灸临床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19~20
[18]缪静,龙建明敝形饕浇岷现瘟圃发性肾病综合征35例临床报告[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4(4):46
[19]程倩,陈协云毖ㄎ惶敷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焙南中医药大学学报[J]2007,2(27):75~79
[20]崔小娜,庄礼兴,等比伏天灸与三伏针刺对免疫学影响的对比研究[J].光明中医,2007,22(6):12~13
(收稿日期:2012-02-17)?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