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霜
摘要: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达到知识、情感的水乳交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情感教育运用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教学形式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除要与学生进行知识交流外,还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教学活动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相互交融,融教于乐,融学于乐,让知识通过情感的载体迅速被学生接收消化。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兴趣和激情。
—、用真心换真情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在传授知识,教书育人之前,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和学生交心。只有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的真心和热情,会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在我刚教学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例子。那是我刚工作的时候,学校安排我教生物兼班主任。因为担心学生不尊重年轻教师,不遵守课堂纪律,所以在上课时,我总爱数落他们,总是板着脸,希望由此树立起威信来。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不久以后,班上的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们诚恳地希望老师能带着微笑进课堂,像个朋友一样关心他们,与他们沟通,而他们也会好好遵守学校纪律。了解了他们的想法以后,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主动与他们接近,用微笑去面对他们,用真心、关怀去对待他们,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自此以后,班级的纪律逐渐好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期末考试时,班级的各项成绩都名列前茅,并且被评为“文明班级”,我也因此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
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许教师并不需要高超和非凡的学术技巧,教师的关心和爱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乐于接纳、亲近教师,为传递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自信心
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多做“加法”,少做“减法”,即多赞扬、鼓励学生,不论是差生还是优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积极鼓励他们,逐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哪怕学生取得的成绩很微小,教师也应当给予赞扬,长此以往,这些学生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绩;要少批评、讽刺学生,要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不是将眼光聚焦在一次的失败上。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师期望效应”,即教师预料某个学生有潜力,结果这位学生就真的证实他有潜力。
我在教书的时候,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一些简单问题,经常找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回答,给予他们适当的赞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渐渐消除他们的厌学情绪,引导他们注意听讲,积极发言,久而久之,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这就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应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合理的期望,并给以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三、师生互促,共同进步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一堂课教师有气无力,则听课的学生必然无精打采,双方都会感觉这节课如此漫长和难挨;如果一堂课教师热情饱满,则学生会受到感染,也跟着情绪高涨,那这一堂课将过得很快,且效果很好。如何达到师生互相感染,完成一堂高质量的教学课呢?首先要求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摒弃心中的一切杂念,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其次,教师要对自己所教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深厚的情感,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正如赞科夫说的:“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毕竟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最后,在讲课中教师要穿插情感设计,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发展状态,适时设置情感强化环节。对枯燥的“无情”的生物概念、原理、规律等内容,教师要设法赋予这些内容以某种情感色彩,多方搜集资料,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材料生动化。如在设计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发现过程”时,首先使用优美的光合作用的Flash动画导入,进行情感的调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是历史再现,师生共同重温科学家的探索历程。通过探讨经典实验,由学生分析它们精巧的设计思路,得出和科学家一样的结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他们具备科学家的素质。同时教育他们要学习科学家的这种敢于探索、勇于坚持的精神。最后,让学生运用这些设计思想进行实验设计“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讲出该组的设计方案,由大家共同推出最好的一组,进行物质奖励,大家鼓掌表示祝贺。通过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同时使学生产生生物知识既有趣又有用的一种快感和成功感。教师对情感教学的精心设计,就像导演对舞台艺术的精心设计一样,使一堂好课犹如一出好剧,群情振奋、高潮迭起。教师的每一段讲述、每一个启发性的问题,都能深化学生学习生物的情感,形成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莫大的享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情感因素”的作用,积极调控适时恰当自如地运用,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时刻注意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89-227.
[2]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205-307.
[3]李瑾瑜等.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