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江英 王利明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方联手,搭建了互惠共赢的合作平台,与戴姆勒、奔驰汽车、捷豹路虎、诺基亚、SMC、天坛生物、北一大隈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育人,培养未来的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
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创建了“产学一体、实境再现、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产学一体”就是学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一体化,课程教学与企业需求一体化;“实境再现”就是实训场景再现生产(职业)现场,学习任务再现工作任务,课程标准再现技术标准,教学组织再现生产过程;“能力递进”就是理论知识循序渐进,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阶段递进,形成系统的职业能力结构,实现学生职业角色和职业能力的递进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根据首都经济发展现状和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结构的要求,系统构建了“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和“生产技能”三级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三级实践教学功能是:
“基本技能”训练在专业教室、实训室中进行教学,完成演练、验证、编程、模拟的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实现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本专业的基本技能,成为本专业岗位群的“毛坯”员工,可以完成本专业岗位群的基本技术性单一类工作,如组装好一个简单零部件、将一部分电子元件焊接好等。
“综合技能”训练在综合实训室中进行教学,完成技术先进、项目齐全、集成度高的综合实训,实现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本专业岗位群的综合技能,如组装调试一个完整的零部件、焊接调试一个完整的线路板等。
“生产技能”训练在“校中厂”或“厂中校”等生产性实训基地中进行教学,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和文化环境中,用企业真实产品或在生产企业真实产品生产过程中,完成生产技能训练,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本专业岗位群真实的企业生产技能及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并能够生产出企业的真实产品,对企業生产过程提出改进意见等。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实践教学的类型、层次、功能、特征要求,建设“专业教室”“综合实训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三种类型实训基地。
1.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2.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3.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教学、生产、培训、研发一体化”实训基地
学校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引进企业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校中厂”和“厂中校”等类型的实训基地,形成了“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使学校实训基地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实现了教学、生产、培训、研发多功能一体化。
典型案例:汽车工程学院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2006年开始,汽车工程学院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北京奔驰汽车技术培训中心”,同年,首届奔驰试验班招生。奔驰公司提供新型试车,用于学生实训。校企创立了“互融共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指导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共同管理实训基地。“互融共管”模式的推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形成了较强的职业技能与较好的职业素养,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6年来,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每年为奔驰班的学生提供人均1500元的奖学金,学校为北京奔驰输送了1000多名学生,毕业生很受企业欢迎,有些学生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学校为北京奔驰公司中级工技能鉴定培训和技师培训等达700余人。2011年,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和学校合作,成立“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DCTC)”,并坐落在学校,担负着在全国范围内为戴姆勒汽车公司培养大批本土化的汽车制造、销售、服务等技能人才的重任,学校去年已经在6个省招生120名汀单班学生。
目前,学校实训基地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占地面积82568平米,设备总值48923.37万元,设备总数19148台套,实训基地22个,实训(实验)室318个。建有“生物与环境实训基地”“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工业自动化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汽车制造实训基地”3个市级实训基地。
【责任编辑: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