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红
编者按: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较为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侧重于对句段阅读及写作特点的分析,按照由面到点的思路推进;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偏于面上的整体感知,缺乏对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词语的深入解读,而学生的阅读感悟大多依赖教辅读物上的定论,缺乏在独立思考、认真品读基础上的深度文本挖掘。南宁市第三中学以“关键词阅读”为切入点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法的研究,对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等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阅读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科学(包括人文科学)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例如,在阅读新文本时,总要经历一个原有的知识、经验的激活阶段,然后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重建新知识、新体验与原有知识结构、情感体验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原有知识、体验的深化、突破、超越或质变。因此,教师要在阅读中找到沟通两者的媒介,帮助学生实现或加快实现这种知识、情感态度的提升,帮助他们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1??研究目标:以高中1—6册语文课本为研究文本,以关键词为文本阅读的切入点,在阅读教学中探寻实现深度语文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可操作的关键词阅读教学法。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教师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关键词阅读教学法”处理教材,通过文题解读法、词语对比法、点线串珠法等提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让教师能熟练运用关键词阅读教学法独立设计“关键词阅读教学”课例。
2??研究内容:本研究力求以学会提取文章中的关键词为切入点教会学生“入文”,以关键词的品读为突破口教会学生“出文”,从教师、学生、文本三个维度探索“关键词阅读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实现文本深度阅读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关键词阅读教学”并非纯粹的词语教学,也不意味着完全摆脱传统的句段分析、主旨把握、作品特色等阅读教学内容,恰恰相反,关键词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深读词语的基础上对句段、文章中心有更透彻的理解,进而寻找一种实现文本深度解读的途径。
3??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观察法为主,辅以调查研究法等。
三、研究的成果
1??“关键词阅读教学法”的文本适用类型。一般来说,“关键词阅读教学法”主要适用于说理性文章(包括说理性现代散文、说理性文言文、主旨鲜明的文化随笔等),语言表现力丰富、情感鲜明的抒情、写景散文,有诗眼的诗词,而一些标题有提领词的小说也适用此法。
2??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首先,有助于学生养成咬文嚼字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改变学生的浅阅读现状。很多高中生能意识到阅读优秀的、高品位的文学作品的重要和必要,但自觉阅读的学生不多。“关键词阅读教学法”可解决学生“读不进”文本的问题,因为它着眼于词语的涵咏品读,着眼于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表现力的挖掘,着力于学生咬文嚼字习惯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走近文本的思想内核。其次,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关键词阅读教学法”以文章关键词的解读分析为主要教学流程,切口小,思维流程短,学生不需要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不需要有很绵密的思维推理就可以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而且不同的学生对“关键词”的解读也不同,可以彼此启发,互为补充。
3??学生适用群体分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法”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选择、阅读能力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现代文阅读考试经常在18分以上的学生而言,“关键词阅读教学法”不容易切入他们的阅读习惯当中,故而见效并不明显。最适合采用“关键词阅读教学法”的学生群体,是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有深入阅读愿望但缺乏方法,阅读积累不够丰富的中等生,这些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考试经常在11—15分之间。这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往往处于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苦闷境地,觉得若有所悟又很难抓住要点,“关键词阅读教学法”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切入文本内核的抓手。
4??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阅读教学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教法研究,它对教师的文本研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然会对教师的文本深度阅读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运用“关键词阅读教学法”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关键词的深度挖掘,还要对全篇有自己的独到解读,对整个教学流程有通盘的考虑,才能做到以词串篇,词不离篇;借词入情,以词会意。
“关键词阅读教学法”提供了一个研读文本、设计教案的新角度,老教师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教出新意,年轻教师可以提高独立备课能力。由于关键词阅读教学有赖于教师的个性化解读,没有现成的套路和教案,因此教师必须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阅读经验参与文本解读,对文本作更为深入的研究。实施“关键词阅读教学法”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课堂生成的讨论有充分的预设及引导预案,因此,采用“关键词阅读教学法”无形中也锻炼了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另外,“关键词阅读教学法”要求教师更加关注课堂生成的问题,依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来教书,而不是以想当然的预设来教书,最大可能地做到“因材(教材差异)施教、因才(人才差异)施教”。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
首先,学生对词语的咀嚼品读并不是阅读训练的最终目的,咀嚼词语终要服务于对全文主旨情感的有效把握。教师在采用“关键词阅读教学法”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该兼顾多种阅读教学方法,避免方法单一产生的“营养不良”。
其次,“关键词阅读教学法”要求以关键词作为解读文本的切入点,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开展教学活动,在备课时强调树立全局观,找准串联板块、提领中心的主线,以确保课堂流程不松散,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较好的课堂预设,授课时有较好的调控能力。经验不足的教师在实施时有一定的难度,备课组要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氛围。
在2年多的实践研究中,我们针对的主要是现代文文本,今后的研究拟从现代文文本推及小说、诗歌等,以形成可覆盖高中各类文体的较为系统的“关键词阅读教学法”,为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探索一条适合的途径。(责编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