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再现了当年河南人逃荒到西安并在此扎根的真实情景,将时代变迁与地域特色一一展现,着重表现了主人公不畏艰辛、纯朴豪爽、耐劳勤奋、坚韧刚毅、宽容仁爱的性格与品质,颇有女版《闯关东》的味道。
1942年,河南连年灾荒,大批的老百姓不得不挑起担子,向西逃荒,十岁的郝玉兰跟着父亲郝仁义也融入这逃荒大军,来到了古城西安。为了谋生,十六岁的玉兰以五十块聘礼为代价,被父母嫁给了大她十八岁的白老四,过门就成了两个孩子的晚娘,之后她自己又陆续生育了五个孩子,玉兰以中原人特有的豪爽、大气、吃苦耐劳操持着这个家。小东门是这些逃荒百姓的聚居之地。在这群人中,有善良孤苦的梁老汉和他的孙子梁长安、歪打误撞成了富农的张俊家、本分老实的“此地人”老郑家,还有朴实真诚的基层女干部文清。这些善良而贫穷的人相濡以沫,在社会的底层艰难、顽强而又充满希望地生存着,奋斗着……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落叶归根”,但所谓“根”或许只是一个心里面的牵挂,在中国历史上的几次人类大迁徙,无不是把“根”扎在了彼处。而伴随着每次迁徙也总会产生一些个人奋斗史,像《闯关东》中到东北扎根的朱开山,抑或如此剧中“叶落长安”的玉兰,在她身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坚忍、坚强、自励、善良、不屈不挠。除了讲述个人奋斗史,该剧也表现了那个特定年代的时代特征,比如全体人员学《毛主席语录》,无论是买东西还是谈事情,两人聊天开始总要先背一句毛主席语录,在白东京与翠花结婚时,还要跳一段“忠字舞”,这些细节都让该剧看起来充满厚重感。
倪大红(饰白老四):他是家里的定海神针
郝玉兰的丈夫,个性鲜明,脾气火爆,对刚进门的郝玉兰是拳打脚踢,但随着时间的积累慢慢地改变了对她的态度,并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玉兰及其子女的爱,看着儿女们慢慢长大,在好日子马上来临时,他却安逸地闭上了眼睛,看望他的人塞满了整个巷子……在他身上可以看出普通老百姓最淳朴的东西。电视指南:我觉得《叶落长安》有点像女版《闯关东》,你觉得呢?倪大红:这两个戏确实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描写了一大群有着共同地方人文背景的老百姓,集体迁徙到另一个地方,通过打拼去重新构筑自己好日子的故事。电视指南:这部剧很大的笔墨都在“玉兰”身上,作为他戏中的丈夫,你是如何守候她的?倪大红:在戏里,白老四对玉兰在生活、感情上的依赖性比较强,尤其是老四年纪越来越大,后来杂货铺也没了。为了家庭的生计玉兰做的事情更多一些,但是在调和跟孩子们的关系、为家里挣钱找门路等问题上,白老四一直是在玉兰背后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理解和支持着她。比如他想调解玉兰和大女儿莲花的矛盾,尽管自己不会骑车,但是为了省下路费还是借了辆自行车去把女儿接回了家,最终让母女俩冰释前嫌。从表面上看,白老四是家里的润滑剂,但实际上他是玉兰和孩子们的精神支柱,就像根定海神针,正因为有了白老四,这一大家子人才能真正的和和美美。电视指南:当时这个角色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儿?这个人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倪大红:当时看完剧本,觉得白老四是个挺可爱的人,他看上去很朴实,有时候甚至有点儿执拗,但同时他又不缺少生活当中那种智慧。白老四从性格上说主要就是:要强、诚信、善良。比如杂货铺没了,老四又没什么一技之长,但是作为一家之主,他就尽自己所能出去拉车送货贴补家用。后来玉兰捡回了梁老汉跟长安祖孙俩,白老四本来是坚决要撵走他们,但是真到了要张嘴的时候,不但轰人的话没说出口,还玉米
面、红糖的搭了不少东西。
电视指南:在剧中你们属于“老夫少妻”的搭配,你怎么看这样的夫妻模式?倪大红:戏里面白老四跟玉兰就是旧社会很普通的一桩买卖婚姻。最开始老四就是想给俩儿子买个晚娘照顾他们。跟玉兰之间谈不上什么夫妻感情,而且也是一直打打闹闹的不安生。后来尤其是解放后俩人经过不断磨合,再加上日子过得挺紧巴,两口子一直是一起面对和承担,最后他们俩终于是相互扶持着走到了最后。在现实生活里,夫妻之间年
龄有差距我觉得这不是个问题。主要还是看双方能不能相互理解和支持对方。只要是夫妻俩能够过得很恩爱、很和谐,这样的感情和婚姻就是成功的。
电视指南:在最开始你的两个儿子并不认可这个后妈,你在其中是如何调和的?倪大红:玉兰和白老四前妻留下的俩儿子年纪其实差不多。一开始白老四就是想有个人帮着照顾俩儿子,没想到双方不但不相认,还动手打起来了。最初因为玉兰是花了50大洋买来的,所以一有事老四就责怪她,但是随着夫妻俩逐渐有了感情,后来又有了几个俩人亲生的孩子,白老四就开始尽量在玉兰和孩子之间两边调和。
电视指南:你以往的角色很多都是城府很深,很有心计,这次白老四身上有这个特性吗?倪大红:没有,一点都没有。白老四就是个很朴实、很简单的人。
电视指南:这个故事以西安为发生地,并且描述了近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你对这座古城有什么感觉?拍摄过程中有什么感触?倪大红:《叶落长安》在西安当地拍的很少,但是我自己去过西安N次,工作、私事都有。我对西安印象很好,很喜欢这个城市。我觉得西安是个把中国本民族的人文特色保持得比较完整的城市,那里中国的传统文化气氛很浓厚。西安也是个到处都有美食的地方:油泼面、羊肉泡馍……都是我的最爱。另外拍戏的时候演陕西人,我还学过陕西话。陕西话也很有特点,有时候听起来就跟文言文似的。
电视指南:你觉得该剧最吸引观众的是什么?倪大红:我觉得《叶落长安》这个戏最能打动现在观众的有两点:一是要想过好日子就要肯吃苦,要有靠自己努力打拼的信念,绝不能在生活里一遇到困难就悲观失望、怨天尤人。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能被困难打倒。第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人一定要诚信,这是做人的美德,更是基础。
张旸(饰翠花):用陕西话找到人物感觉
郝玉兰的儿媳妇,自幼生活在陕西农村,与白东京下乡时相识,并结婚育有两子,后跟随丈夫回到西安,为了全家生计,跟随婆婆郝玉兰一起卖冰棍、胡辣汤,直至开饭店,一直辅佐婆婆生意。电视指南:在该剧中你这个人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张旸:她是从农村来的丫头,身上有一种傻气、憨厚的感觉,其实这家人一开始对她挺不满意的,特别是小姑子特别嫌弃她,觉得她不讲卫生,经常发生冲突。丈夫夹在翠花与家人中间也挺难受的,但他对翠花的感情是很坚定的,他明白翠花爱孩子、爱这个家,很正直、忠诚。后来婆婆也明白翠花是个好姑娘,能吃苦,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她跟着婆婆卖冰棍,共同创业。这个角色跟我本身特别不一样,导演想让我看起来敦实些,更像个农村丫头,我努力吃了一段时间,但增肥效果不明显,后来服装老师就帮我做了一个夹袄穿在里面,然后脸上化两团红,看起来才有角色的感觉。电视指南:你的籍贯是陕西,该剧又是发生在西安的故事,是不是演起来特别有感觉?
张旸:对,特别亲切,因为从小就看着老一辈这样生活,所以演起来来就特别自然,比如说话特别直,语气特别硬,很爱吃面等。其实剧里讲的这段历史我以前就听过,我身边的朋友很多就是当年从河南逃荒到西安那拨儿人的后代,所以经常会听他们讲他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当年的故事。
电视指南:很多人都说婆媳之间是最有故事的,你跟陈小艺这个“婆婆”有什么故事?张旸:其实翠花是有点巴结她婆婆,她也有一些自己的小心眼,想从婆婆手里多分点钱,有时候会拐弯抹角地要点东西。有时候婆婆就会把话挑开,翠花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其实婆婆明白她是为了小家庭过得好一点。她跟婆婆之间的矛盾就是有时候会抱怨老公不上进,在农村的时候老公是毛主席语录学习先进者,挺多光环的,但是回城后,这些光环全没有了,他心理落差很大,有一段时间特别颓废,什么都不干,翠花就很着急,肯定会跟婆婆念叨老公不中用。其实婆婆心里也明白,这个儿子需要敲打,但她总不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儿子不好,她希望翠花多鼓励他,
而不是总埋怨,在这一点上两个女人会有一些争执。
电视指南:在拍摄过程中,你跟陈小艺、倪大红合作有什么感觉?张旸:其实拍第一场戏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用陕西话来演,我一说普通话,导演总觉得人物厚重感不够,还缺点什么东西。后来小艺姐就说:“你不是陕西人吗?会说陕西话吗?用方言来演吧。”我用陕西话一试,人物感觉就对了,小艺姐果真是身经百战的演员,她能一下就指出关键所在。
电视指南:我们对陕西话的印象总是离不开《武林外传》中佟掌柜那句“额滴神啊”,你在这部剧里说的陕西话也是这样吗?张旸:佟掌柜把陕西话说得很温柔、很性感,其实真正的陕西话特别硬,都是四声的调,感觉往下走,会带着喜感。我说陕西话也不标准,就是从小听别人说,自己没怎么说过,我就按照脑子里对陕西话的印象说,组里也有陕西人,我经常向他们讨教该怎么说,其实说得标不标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用陕西话帮人物找到感觉,我演起来就会顺手很多。
《说书人》由北京小马奔腾壹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本山传媒出品,是一部传记体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怀旧色彩浓重。它将一个大时代的悲欢离合,浓缩在一个民间艺人身上,叙述了说书人金凳的一生。全剧沿着主人公命运的轨迹展开,史诗般地展现了作为个体的小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和浮沉。该剧故事好看,年代跨度大,以宏大的气势讲述了一个说书的民间艺人的一生,堪称“一个人的史诗”。喜剧大师赵本山将“说书人”这一艺术人群作为故事主角首度搬上荧屏,电视剧以细腻笔触尽展评书大家的生命沧桑,可谓“唇启人间兴亡离合,木惊乱世混沌愚众,褂抖大师铮铮铁骨,笑看人生谁主沉浮”的大气之作。
关于故事
“七七事变”之后,茶馆伙计金凳一心梦想参加抗日成为大英雄。一日评书大师孙鹤亭因为不愿为日本人说书而在茶馆当众骂死了汉奸佟一堂,后被金凳所救,金凳仰慕鹤亭超人技艺遂拜鹤亭为师。鹤亭后逃亡东北,金凳接过其衣钵在茶馆说书,于茶馆之中金凳凭借说书技艺几次挫败敌人阴谋。抗战胜利后,金凳因卷入国共内战,携家逃亡东北二道河子寻找师父鹤亭。不想鹤亭因为救人说了七天七夜大书而病入膏肓,不久之后便与世长辞。金凳遂留在东北创出了一番事业。辽沈战役之时,金凳仅凭一张嘴就让当地土匪和国军缴械投降,使得生灵免遭涂炭,他也因此成为了众人传诵的英雄。新中国建立后,金凳改掉了过去的江湖习气,为人民说起了新书,他最终化茧成蝶成为一代人民评书艺术家。
主要人物简介
金凳(小沈阳饰)
他是一个出生在北京胡同大杂院里的穷孩子,自幼听着评书大师孙鹤亭的评书长大,经历了凤凰涅槃的金凳终于成为评书界一代宗师。
孙鹤亭(李立群饰)
北平说书艺人,行七,江湖称他七爷。金凳是他的关门弟子。
秦凤鸣(吴健饰)
孙鹤亭的表侄子。从小就提防金凳,怕他投在孙鹤亭门下。最终金凳不仅拜孙鹤亭为师,还做了孙鹤亭的女婿。他被黑恶势力压
迫下变得扭曲,投靠军阀而成为“书霸”。
福绒(毕畅饰)
孙鹤亭和曲姑的女儿,后嫁给金凳为妻。属于贤妻良母型女人。金凳在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她的奉献。
曲麻红(歌洋饰)
她是戏班班主曲姑从垃圾箱里捡回来的弃婴,从小受金凳影响,重义气,幻想和金凳一起阔荡江湖做个侠女,情感更迭在金凳
与秦凤鸣之间。
冯喜(张尧饰)
金凳的发小。为了生存在天桥撂地卖药,最后娶金屉为妻,给金家做了倒插门的女婿。
金母(赵海燕饰)
坚韧、刚强、热心、善良。母亲讲义气,她一生热心帮助同命人。
金柜(关婷娜饰)
大姐。从小就懂得疼母亲,疼弟弟、妹妹,嫁给了拉洋车的何顺,何顺为掩护丁卯春牺牲,她便投身革命。
金屉(翟星月饰)
老丫头,受娇惯。打小就喜欢冯喜,最后终成眷属。
曲姑(伍宇娟饰)
孙鹤亭的结发之妻,因为抽大烟被孙鹤亭休了,领着女儿福绒支撑着曲家戏班。她富于心计,发掘和培养了曲麻红,在她们身上
赚了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