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阿瑜
摘要: 历史作为一门科学,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因此,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重要桥梁,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作者结合岳麓版必修Ⅲ《新文化运动》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用“活”史料,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尝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学习兴趣思维能力
历史知识一项重要的特点是其研究对象早已消失,不可能再次出现,所以很难直接观察。在此情况下,过去遗留下来的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重要桥梁,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
现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知识与能力中明确规定,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高中历史老师在课堂中,应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史料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教材中固有的知识,而且可以掌握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其中就包括了“处理史料”等方法的学习),进而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新课程、新高考改革理念指导下,史料教学日益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之一。笔者结合岳麓版必修Ⅲ《新文化运动》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用“活”史料,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尝试。
一、引用史料,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费艾司说:“所有历史工作者的起点,都在于对某些特定事物的兴趣被撩起。”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引用史料,如文字史料、文物照片、历史人物、历史录音等,营造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氛围,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地探究学习。
例如《新文化运动》一课,我出示图片“袁世凯复辟期间到天坛拜祭”,提问学生:“这件事发生在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为什么还会有复辟帝制的丑剧发生?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引用史料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对真实历史的认知积极性。这样,课堂一开始,学生就能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二、利用史料,以史导论,提升思维能力。
史料是我们了解过去,学习历史知识的媒介。只有理解了史料和历史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历史知识的本质。教学中利用史料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历史的结论不是强加的,而是以充分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恰当选用典型史料充实教材,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新文化运动》一课,讲到背景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资料:“进入山东的日军”、“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标准像”、“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工业分布示意图”、“校园内新时代打扮的学生们”,让学生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结合史料从政治(国外、国内)、经济、思想(国外、国内)等方面理解其发生的背景。通过史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会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做到“以史导论”。
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史料,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得出推论,加深对“以史导论”的理解。由此,通过提取、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意识。
三、应用史料,探究历史,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中,教师要应用不同的史料,鼓励学生认真分析探究,尽量克服传统思维的定势,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较完整的认识,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新文化运动》一课,讲到“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时,我提供了三段材料。一是《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二是胡适的白话诗《乐观》:这棵大树很可恶,他碍着我的路!来!快把他砍倒了,把树根亦掘去。哈哈!好了!三是一段笑话:同在北大任教的守旧派黄侃反对胡适提倡白话文。黄侃给学生讲课时,又谈起白话文,他说:“白话文与文言文孰优孰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其电报费要比用文言文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教师在此设问: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言文被白话文所替代。可是,我们真的要彻底抛弃文言文吗?通过多段史料,学生明白了白话文固然通俗易懂,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但从传承中华古文明角度看文言文不应该被抛弃。通过史料,学生不难对“反对旧文学”形成客观辩证的认识。这样做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有助于帮助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历史,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当然,在史料的选择与运用上要注意史料的典型性、真实性、广泛性。典型性是指选择的材料能说明问题,围绕教材重难点和课程标准,只有典型的材料才能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真实性是指选择的史料必须符合事实,通过真实的史料,学生更能贴近历史,感受历史人物和事件,增加学生的历史感。广泛性是指提供给学生的不仅有广泛的文字资料,如来自古籍、回忆录等,还有充足的实物史料,如人物图片、文物、录音等。这样,学生能多角度地理解历史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总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合理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精神,提升思维能力,努力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高中历史课堂如何有效运用史料教学.新课程研究.第191期.
[3]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之我见.学周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