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贞
【摘 要】 高校发展和基建扩张背后隐藏着巨额债务和财务风险,已日益威胁着高校财务安全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目前高校发展和巨额债务为切入点,运用ERM方法,研究一套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财务风险管理创新体系。
【关键词】 高校发展; 财务风险; ERM方法; 盟动整合
一、当前高校发展与财务风险现状概述
近30年来,我国高校利用负债筹资进行基本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据统计,全国大学从10年前的1 000所左右发展到2010年的2 723所,在校人数从1998年扩招前的108万人发展到2010年的3 105万人,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010年的24.2% 。与此同时,“负债经营”已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业内人士称,全国高校贷款总额从2007年的2 000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2 500亿元以上。一些高校举债达30多亿元,个别高校的资产负债率已达到60%~70%,甚至有的高校已资不抵债。迅猛发展和豪华校园以及“贷款办学”背后隐藏着高校巨额债务,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着诸如融资、投资、信贷、信用、现金流、内控等诸多风险,一些高校财务风险已转化为财务危机。据一些专家分析,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如果高校的投融资渠道不能发生重大变化,银行贷款仍将是我国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经费来源。这意味着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既迫切又艰巨,迫使我们从创新和纵深高度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进行多维思考与实践探索,明确新思路,寻求新路径,研究新举措。
二、ERM及其国内外应用概述
ERM(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企业风险管理)泛指一个实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适用于战略制订和整个组织范围的程序,该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影响该实体的事件,管理风险使之处于其偏好范围之内,并为实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ERM实际上是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财务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ERM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兴起的一种新的风险管理模式,由美国5个职业会计团体经过4年多潜心研究的科研成果。
ERM在美国被广泛运用,在世界许多国家被视为风险管理标杆,加拿大控制标准委员会内部控制框架、英国Cadbury报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SAC控制框架、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信息与相关技术控制目标等都以ERM作为参照模板。
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2)、证监会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内部控制(2003)等与ERM融会贯通。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及渤海银行等也前后启动了ERM项目。此外,ERM被广泛应用于大中型企业(集团)。
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政策,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的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客观上促使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适应发展之需,基建项目大干快上,项目投资越来越多,资金缺口越来越大,贷款额度越来越高,债务包袱越来越重,财务风险越来越高,从而使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教育高层管理者及财务人员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实际问题。据研究分析,高校较多运用传统模式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把现代先进技术方法ERM应用于研究解决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和实践机制的成果较少。
三、基于ERM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路径
企业界和学术界对ERM的作用与界定一直存在分歧,对ERM与传统风险管理模式之间的认识也分歧很大。但笔者跟踪研究分析认为,ERM在扬弃传统风险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不但对企业而且对高校风险管理理念和实践是一次重大突破与转型,将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丰富和发展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作为现代先进技术方法ERM,企图有效应用于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就必须另辟蹊径,有异于传统风险管理模式。
(一)科学构建ERM的基本框架
在COSO目标、层次和要素的基础上,高校采用ERM方法,科学构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ERM的基本框架。
1.明确目标
一是合规目标,即满足利益相关者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报告目标,即及时向高校管理顶层或利益相关者披露风险报告,以供高校领导班子决策参考,或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的要求;三是运行(企业称营运)目标,即运用ERM方法提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运用的效率和效果,提高资金使用率和财务安全度;四是战略目标,即ERM方法目标与高校发展战略融会贯通,为高校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与财力保障。
2.整合要素
基于COSO框架下的ERM构成要素是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这八要素紧密联系,处于互动循环中。要发挥COSO框架下ERM的先进技术效应,就必须整合各要素的功能,保证ERM系统处于良性运行状态。
3.层次推进
在高校内部机构、所附属二层机构、业务单位和部门,通过签订和执行风险管理目标责任制,层层推进,促进高校整体正常有序运行,实现对预期风险的全面有效监控,对潜在风险的及时掌控与化解。
(二)树立创新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根据高校办学规模、财务状况、风险管理人员尤其是顶层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素质,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政策及环境影响,创新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理念。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设定不仅仅是被动地降低显性风险与损失,而且要从高校整体视角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各种各样的隐性风险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关系,以实现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最优化和财务管理绩效化。
(三)完善高校治理结构,优化风险管理环境
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风险管理理念、偏好、道德观和营运环境,是塑造组织ERM的重要因素,也受ERM运行实施的影响。高校风险管理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作支撑,而良好的内部环境则源于完善的高校治理结构。建立党务领导、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互动协调、各司其职“教授治校”和“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创立大学理事会,改造董事会,强化监理会,在高校内部构筑决策、执行、监督和评价彼此分离又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对决策者权利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价,充分发挥理事会、董事会和监理会制定有关整体建设发展规划、审核批准经费预算和投资项目的功能作用以及对学校运行情况监督,减少或杜绝高校盲目发展和巨额融资,从而降低高校财务风险。完善的高校治理结构有利于高校风险管理目标设定、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的有效执行,最终有利于实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
(四)创新风险管理手段
ERM下,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不应偏重于风险识别和评价以及简单的限额管理手段,而是通过开发风险管理组合,充分利用网络系统和P-S(多指标综合评价法)、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XBRL(网络财务报告)等现代先进方法与技术,借助规划管理、战略管理、项目管理、投融资管理以及预算管理、政府集中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管理工具,加强内部控制,实施多元化风险管理模式,以改善和强化高校自身风险管理。比如,通过项目预算管理,以绩效预算为目标,加强项目融资控制,严格按照项目预算确定的支出项目、标准、范围、额度以及时间组织项目资金,以维护项目预算的约束性、严肃性和有效性,杜绝高校盲目发展和巨额债务的现象发生。
(五)实施盟动整合风险管理
高等教育扩招既给高校带来迅猛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投融资、规划战略、管理等风险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对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顶层决策者站在全局的角度高瞻远瞩,对高校内部各个层次的教学科研管理的业务部门和业务环节各种各样的风险进行通盘分析研究与全过程风险管理监控,创建风险管理集中化系统数据库和信息共享系统,设立风险管理动态跟踪监控系统,建立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实施动态联盟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以实现风险管理最优化目的。
(六)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文化其实是一种约束,约束人们不要做不该做的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文明,而文明就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企业(高校)文化不但使企业(高校)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而且使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全面发展与企业(高校)整体目标融合,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企业(高校)成功至关重要。同样,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对于高校风险管理成功不可或缺。正如美国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CEO兼总裁迷内汉姆所说的“董事会和高管层创造的公司(风险)文化是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在积极创建风险管理文化的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而且让他们自觉地意识到风险管理是学校日常运行的一个中心部分,让他们以各种各样方式的参与到ERM项目过程中,才能建立真正高效的ERM。
四、结语
现代科学管理方法ERM与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具有质的差异,它是对传统风险管理模式的扬弃,是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和实践的一次重大转型。目前,ERM在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方面的作用已得到普遍的认同。但是,ERM在改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并最终化解财务风险、实现优化财务战略决策方面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面对高等教育投资日益多元化和高校巨额债务背后隐藏着巨大财务风险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各界对高校监管要求和对高校债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的要求尤其是要求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迫使高校必须强化和改善财务风险管理。运用ERM研究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理论和会计实践的一次大胆尝试与创新,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1-07-06.
[2] 李国强.我国高校贷款30年的回顾与反思——基于政策与制度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08(6).
[3] 詹姆斯·林.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从激励到控制[M].黄长全,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44-65,8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