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2012-04-29 19:07:15王海燕
考试周刊 2012年63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情感

王海燕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因为它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感情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所以只有踏踏实实地抓好阅读教学这一环节,才能占领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本文作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自主阅读能力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此,就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被应试教育主宰,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趣全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动力就会被激发起来,就能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智慧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学生都感动得流泪了。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到了总理的伟大。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地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使之产生“阅读期待”,教师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慷慨处还他个慷慨,动情处还他个动情,伤感处还他个伤感……”教师进入课堂要以饱满的精神,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于生动的讲解之中,洋溢于讲台之上,再反过来如水似地流到学生的心田,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融入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之中。例如一些课文的导语像诗一样形象、优美、感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又比如一些课文的结束语,特别是一篇情意浓浓的记叙文或抒情散文的结束语,使学生在心中泛起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已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和欲望。

二、培养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

精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叶圣陶曾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因此在精读这一环节教师更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让他们多读书,多思考,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让他们自己在文本、生活与心灵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与世界交流的一座桥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交流中碰撞,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如:学完朱自清的《背影》,再让学生比较阅读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深沉的父母之爱,以及这两篇课文在写法和表现手法方面异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背影》注重外貌、行动、心理的描写,而《我的母亲》注重语言描写,也有少量的行动和外貌描写。语言方面,前者感人,后者简洁。通过这一比较,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无形中也提高了应用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教师只是作为引领者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张扬个性“差异”

由于学生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基础知识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的课程一样,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灵活适度,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在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每一位学生阅读时都有着自己注重的焦点。如有的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则仅是猎奇,关注是否能获得新奇的信息;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面都有兴趣;有的注重情感,对抒发感情的语句较关注,等等。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好学生这宝贵的阅读积极性,对学生这一倾向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理解;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即为提升语文素养而阅读,为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而阅读。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时,教师更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其应是多元化的、开放性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会完全一样。

四、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哪些地方有异疑,重点在什么地方,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以及提高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同时可以让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阅读教学中,自读、自悟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要让学生自由、充分、投入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如教学《西湖》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西湖美得“仿佛仙境一般”。我要求学生首先读通文字,对该段内容有整体把握,知道先写湖的四周“绿色镶边”,再写湖中“葱绿”的孤山,“绸带”一般的白堤与苏堤,小岛与白云的“倒影”在湖水中“晃动”。然后,让学生圈画出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美景,就如同亲临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学生心中疑团便迎刃而解。

五、尝试评论

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预习了课文,他们就知道了课文大概情节,“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这时,老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因此,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那就是让学生尝试进行阅读评论。

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沉醉。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在相互对话中,充分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让学生去提,过程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要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探索的刺激,成功的喜悦。

如教学《梳羊角辩的小姑娘》时,学生提出文中“捡了半截油条”、“拣了最刻薄的话”的“捡”与“拣”有何不同?通过琢磨,学生感悟到张丽认为小姑娘是个斤斤计较的人,对小姑娘十分的不满。再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这一段时,让学生看画面读课文,听曲子读课文,想贝多芬创作的经过读课文,等等,使学生的阅读期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阅读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与总结,引导学生掩卷深思,从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进行总结归纳,以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感悟能力,同时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1世纪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更具有活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在阅读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打破陈规,灵活运用教学原理,让阅读教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