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宁
虽然当下的文化产业基金扎堆,但也确实有不少投资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不太感冒。“不太好玩,我们不想参与,大的国企改制我们参与不了,小的多数企业规模上不去。”一位VC机构的投资总监如是说。该投资总监坦诚,虽然当下的文化产业基金繁多,如果按照传统PE的逻辑,可投资的标的并不多,所以厮杀应该相当激烈。
按照该投资总监的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文化的消费属性没有被充分重视。一些机构或者过多强调文化的独立性,而另外一些机构则更容易“短视”,期望投资立竿见影。但就整个行业来看,文化产业的投资恰恰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行业。
发展文化产业无疑是“十二五”的大事。2月15日下午,刚刚举行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会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发展文化产业的三个关键内容: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培育现代文化市场;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
文化是民族几千年的积淀,不同时期的文化也都会带有一个时代意识形态的属性。但文化同样应该被看做消費的一环,是消费升级的要求,这样才能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同步,才能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去。
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国家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之鑫在讲到“十二五”期间发展文化产业的三个关键内容时就强调,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文化,朱之鑫是这样说的,当前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强劲复苏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国内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文化产业具有消费空间大、产业能耗低,相关带动性强的特点,加快其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成为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
也就是说在当下,发展文化产业恰恰暗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更是消费升级的需要。文化产业代表的正是中国未来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由于之前文化体制方面管制偏多,很多正常的文化需求被抑制,而这也正是目前文化体制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按照惯常的说法,也是文化强国的过来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井喷。而我国在2008年,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
在中国人的字典中,吃、喝、玩、乐四字中,玩和乐本身就是文化需求,在中国文化字典之中,吃有名目繁多的区域餐饮文化,喝有历史悠远绵长的白酒文化,这些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需求。
也就是说文化消费其实讲的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除了我们传统意义里面的影视出版、报纸音乐、发行广告、动漫网游以及新媒体产业外,文化产业更是一个需要与其他产业充分融合的产业,否则其市场属性难以充分体现,消费属性更无从谈起。
“十二五”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要求里,除了“积极发展和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之外,还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增加物质产品和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文化含量”。
只是,现在的投资机构更多盯住的是前者,对后者明显重视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