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禄平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如能把数学教材、数学知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串联起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事物或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去体验数学,获得数学知识,那么就可以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从而较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能收集、展示生活中含有百分数的事物:商场的衣服降价10%,五(1)班语文考试及格率达100%,粮食增产9%,银行存款利率3%……类似的例子很多,这些数字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百分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经常用到。让学生建立起百分数的概念,认识到学习百分数的重要性,再进行百分数的意义、怎样读、怎样写的教学,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因此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形象化的生活场景,则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二、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原型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有时一些知识是没有办法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的,单纯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又比较难于理解,此时,教师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引入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掌握知识。
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循环”。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循环”现象: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轮换,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我们上学都是每个星期从星期一、二、三……到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连续不断,使学生获得对“循环”的含义获得初步的理解,为“循环小数”概念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又如在教“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在现场演示切土豆,在切的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摸一摸,让学生在切和摸的过程中感受“面”“棱”“点”。这种直观形象的感知过程,让学生对“面、棱、顶点”的认识更加深刻。再如在教学“认识圆柱”中,学生对圆柱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要求学生动手制作“圆柱”,学生用硬纸板、包装盒、彩纸等材料制作起圆柱来。在动手制作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充分了解了圆柱的构造,获得的感性材料更加充分,形成的表象也更加鲜明。下面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也就容易了很多。
三、在生活实践中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然扎根于生活,并且广泛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故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如在学习统计的知识后,我又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记录、统计路过校门口的汽车的数量,让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体会到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做统计记录优点:既快速简便、准确,又不容易出错,这比单纯地由教师讲授,学生获得的印象更深刻。又如进行“分类”的教学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创设商场销售情境:通过多媒体播放录像,学生看到商场里的物品有很多种。其中的文具柜台第一层是练习本,第二层是文具盒,第三层是笔。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各种文具。由于这个生活场景学生经常看到,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而且易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边播放录像边引导学生观察、感受销货员是如何把物品分别摆放的,使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交流,明确:“分类”就是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进一步体会“分类”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了,同时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好数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说,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和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相关联起来,学生就会沉浸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著名数学教授严士健先生指出:“数学界要大力宣传数学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同样要主要对学生宣传这一思想:学数学不是为了升学,要让他们认识到数学本身是有用的,让他们碰到问题能想一想,能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即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学以致用才能显示数字学习的意义。而且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也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消化、吸收,才能真正形成数学技能。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和落脚点。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解决,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让学生感觉到学好数学真的很重要,进而增强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如在学习了“小数乘法”的知识之后,我设计一道题:下面是大明家11月份水、电、煤气的交费单,请算一算各需交多少钱。
通过计算,学生不仅练习巩固了小数乘法,而且体会到了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教师还可以结合统计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统计自己家里的用水、用电、交费等情况,判断自己家用水、用电是否合理,今后要怎样节约用水、用电。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又渗透了节约用水、电的环保教育,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总之,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或引入生活原型,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发展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