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萍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作文时,学生常感到无话可说,而孩子们说假话、说空话,实在令人担忧。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学会观察,积累情感,加深体验,从而让学生的笔触回归生活,写出一个个属于他们的真实世界。
一、探寻生活化的习作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目标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素材源于生活,必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在习作过程中才不至于无话可说。
1.热爱周围环境
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我是一名农村教学工作者,学生长期受优秀习作和电视文娱生活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农村既没有美丽的公园,优美的住宅,又没有名胜古迹,不留心生活环境,甚至讨厌农村生活。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农村环境的美,发现农村独特的韵味。如:清新的田野风光、独具品行的乡邻、独有的民俗风情、父辈赖以劳动谋生的土地……慢慢地喜欢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生活。这样学生在“爱家乡”“家乡的变化”等习作中才能写出特色,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2.开展各种活动
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使学生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而且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文章主题。
例如“三八妇女节”到了,让学生开个小小的交流会,说说妈妈的辛劳,夸夸自己的妈妈。回家帮妈妈做些家务事,或送一个小礼物给妈妈,看看妈妈有什么反应,把你的感受写在日记里。三月是學雷锋月,你能不能为同学、为邻居做一些好事?哪怕只是一件比较小的事也行。当你做完好事后,别人感谢你时,你有什么感受?同样可以写下来。“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可以排演节目,也可以搞一些游艺节目或时下比较流行的“智力大比拼”,在不出格的前提下,按照学生的意愿去做。再让学生写写这个六一节,一篇篇真情流露的文章就会在学生的笔下诞生。到快过年的时候,家家忙着买对联、贴对联,这时可组织学生上街书写对联,向行人赠送对联,既练了胆量,又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的书法更是不小的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有了感受,对生活有了体会,就能写出真实的文章来。
二、鼓励儿童化的习作方式
1.以自己的眼光审视生活
一位语文教师上了堂《老师二三事》的习作指导课。为了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他是这样启发引导的:由老师“带病上课”想起红烛精神;由“冬夜灯光”想起老师繁忙的工作情景;由“雨中赠伞”想起老师关爱的美德;由“补课”想起老师的工作责任心……教师这样的引导,表面上看是关注了生活,其实是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而又具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直接体验、情感取向、价值判断是有差异的,当然他们眼中的老师也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教师用自己视野中的“老师形象”去引导学生构思作文内容,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回忆各自的小学生活,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选择习作的材料,领悟表达的中心,这样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儿童作文。让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用自己纯真的目光审视这个社会,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意。
2.以自己的手笔描绘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以其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前提,以自我意识、自我行为标准为条件,呈现出十足的“童稚性”。根据这样的特点,教师要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童笔写生活,童情反映童心,会显现出智慧的光芒。
3.以童心感悟生活
儿童的心智水平存在着差异,生活境遇有所不同,他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感悟也不尽相同。作文就是言语的文本表现,说自己的话,表自己的情,才能让儿童说真话,吐真情。儿童感悟世界,总是和自己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和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对事物的惊奇感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个体经验、感受的自由表达。如一个学生在《我的心愿》中写道:“爸爸妈妈离婚后,爸爸就去远方打工了,他们不要我和爷爷了。爷爷每天种菜,然后把菜卖到十几里外的镇上。晚上,他害怕我冻着,把被子都盖在我的身上。我的心愿并不大,我只愿自己是一床温暖的被子,盖在爷爷身上,这样爷爷就不会再冷了……”读了此文的人,想必都会被孩子那一份纯真、善良和温暖的心愿感动,想必都会对小作者产生敬意。教师不应成为学生习作思维的“绊脚石”,更不要以成人观点与见解要求学生,要让孩子们说孩子的话,让孩子们用童心表述真实的生活,表达内心真实的感悟。
三、创造人文化的习作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把写作自主权还给学生。
1.作文时空多些弹性
从时间上说,由于学生习作基础、生活经验、材料积累等存在差异,对同一作文题,有的一节课能完成,有的一节课根本不够。因此,应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内完成习作后,交流讨论,自行修改。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允许课外查找资料,寻找帮助。从空间上说,可根据习作的实际需要,课前做好习作准备,如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等。课中允许自由结合,自由“拜师”,自由朗读习作,小组帮助修改,课后相互评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二度重写。
2.习作内容自行选择
学生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其选择的习作内容自然也不一样,高明的教师总是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各种机会,打开学生的思路,满足学生习作的兴趣和需要。于永正老师上题为《说说、画画、写写》的作文课,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之后,提供了班上的两位学生、老师自己、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众多对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确定写谁。这几个写作对象中,既有学生熟悉的,也有现实中不存在但感兴趣的。这样选择性强,写纪实作文、想象作文都可以。由于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学生写出来的习作当然生动有趣,异彩纷呈,令人拍案叫绝。
3.习作语言多些个性
小学生的语言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师要肯定小学生使用的一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句式,不强求他们的语言表达成人化、单一化。
总之,习作指导之路,是一条丰富的、充满变化的发展之路,我们应该设法拉近孩子与作文的心理距离,让作文回归孩子的精神家园,走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从而使学生写出真实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