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有这样一出剧,我们还有什么奢望呢,它对我们的文化做了精辟的总结:一个下毒的文化,以及所有可有可无的生命。随着一个一个下毒的杀人事件,这部漫长的剧集终于走到了尾声,当甄嬛终躺在床上休息的時候,我们忽然醒悟到,她把皇上都除掉了,岂不是达到了下毒的最高级?岂不是把之前所有下毒的理由(争宠)都除掉了吗?再下来已经无毒可施,也没有了理由下毒——甄嬛己成了权力的最高级,惋惜之余,只能眼睁睁看着此剧如此结束,暗暗存了续集的念想:鬼魂的世界,恐怕也是需要各式毒药和下毒的吧……
本来以为此剧已经足够下作,等到拜读原作才发现,真真短了见识(甄嬛,示例一),原作杀人更多,连皇上死的时候,也是连施两条毒计,比剧集翻了一倍:剧集中甄嬛知皇上后宫有一嫔妃和侍卫私通,以激怒皇上,令其气绝身亡;小说里甄嬛诉皇上,后宫有一人私通而且怀孕三月,下毒剂量原是一倍……剧集是原作的清洁版。
即便如此低调,该剧还是让人获益良多,比如最核心的一条道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你不杀别人,别人会杀你,所以你要杀人。什么时候才能不杀人哩?当你杀够了人的时候或者被人杀掉以后。什么人是值得同情的弱者?那些刚刚杀了人现在却失去了杀人能力的人。什么是爱?所有杀人的动机和动力,即是爱。什么是安全?所有人都被杀光以后……
该剧最让人信服之处,还是传播了中华礼仪文化、权谋文化,以及中药文化,尤其毒药及下毒文化。看完该剧,观众无不欢欣鼓舞,原来我中华医药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比如木薯粉可致小儿中毒,红花用于绝育,麝香导致不孕,夹竹桃造成流产,依兰香和蛇床子是催情春药,苦杏仁大量服用会致死,总之,在富有民族特色的杀人过程中,中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还要讲求灵活运用。所以我们看到,后宫嫔妃个个努力学习中药,施用中药,把各种有毒的中药放在药汤、饭菜、糕点、香粉、药膏等等里面,涂在锅盖、花蕊、指甲上,如此种种,纵然其各类药性效果并不一定言之凿凿,但仍让人无法不叹服作者对中医中药之热爱,对吾国下毒文化体验之深(请参照苏丹红鸡蛋、毒胶囊、毒馒头……此处省略九万八千六百七十三字)。
然而毒药还仅仅是器物工具层面的,该剧还让人难忘地描述了人心之毒,比如这部剧中,为了争宠,后宫嫔妃广泛使用了苦肉计、美人计、离间计、借刀杀人计、将计就计、暗度陈仓计、偷梁换柱、笑里藏刀等等,主人公甄嬛清纯入宫,数年旁观、实习后,逐步掌握各种阴谋伎俩,终于也能杀人于无形了。当然,一切计谋都需要在对礼仪的纯熟掌握和伪装下,才能施展开来。此剧及原作皆极尽全力敷陈奢华服饰屋宇园林器物等等,于礼尚往来间,藏阴谋诡计,在谈笑风生中,致他人死地。总之,比毒药更毒的是人心;死亡相形之下,却是温柔的一瞥。礼仪、计谋、中药,这是《甄嬛》总结的中国文化的所谓生存之道,其目的只有一个:你死我活。
幸好还有一个爱情,该剧终于也和所有俗滥剧集一样,有了免责的借口,杀人原来是因为爱情的失去,杀人者原是受害者。嬛,是寻找爱情的女人,这让她与别人不同。别人的争风吃醋大都是为了恩宠和权势,是粗俗的功利追求,但是嬛追求的是爱情,超越世俗和功利,所以容易受伤受害,甚至一度令她退出后宫。在人生的低谷里,甄嬛终得到了真正的爱情,但是后来为了保存爱情的果实,她又不得不重新回到后宫,这个罗马角斗场似的死亡游戏中。因为爱情,嬛的杀人可分为两个阶段,前者不自觉,后者自觉:虽然入宫以后,她不得不屈服于生存的需要,稍稍杀了杀人,但实在是因为后来她所爱的人被杀,她才真正开始仇恨并杀人的。所以,杀人简直不是嬛的本能,而是后天养成的能力,连这杀人的技术,也是一步步被逼学来的;幸好,业精于勤,杀人后来终于成了本能。
该剧影响深远,比如春药、毒酒、毒药等,在剧中洋洋大观威力无穷,必能藉此重振中医中药文化;忘恩负义、阴谋诡计等等剧中的恶人恶行必能重新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廉耻心、道德感以及与之配套的仇恨;禁足、掌嘴、剜舌、杖毙、挥刀自宫、五马分尸等等,也能让观众温故知新,体会传统文化的体罚刑罚之精髓;总之,此剧从工具、道德、制度等风俗层面,温习了中华文化之精华,即为什么杀人和怎么杀人。
并不是什么打紧的事(嬛体,示例二),该剧编剧或小说作者应该把稿费分一半给《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所用语言大多沿用《红楼梦》之人物口吻,再巧妙顺溜也是一个山寨品种。
应该说,该剧具有广阔的实用前景,除了弘扬中华医药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对有毒食品药品的警惕性以外,最适宜宣传一夫多妻制的危害,为改良这一长达几千年的陋习、彻底剔除当前难以遏制的二奶三奶等现象,做出独特的贡献。
选自周伯不通新浪博客
责任编辑 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