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高楠
摘要: 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实行机考是口语测试手段的一个重大突破,本文对这一新形式的考试进行了介绍,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口语机考实行后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而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机考大学英语教学口语学习教学启示
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机考的实行是对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核心内容“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实用能力”的贯彻执行,也是对传统的英语考试和英语学习的极大挑战。它促使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教师“采用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用教学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把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改为“课堂与计算机并重的教学模式”。而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机考的实行也可算是中国英语测评体系的一次意义深远的革命。如果说四、六级实行机考是向国际许多重要考试,如托福、雅思、GRE接轨,口语机考的实行就是一个重大突破。虽然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机考在全国的推广还需要时日,但考试作为衡量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必然会对大学英语的教与学尤其是口语教学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及学习者因时而动,顺应形势,重新审视,调整英语教学及英语学习的心态和方法,把教学和学习的重点从把握考试技巧和规律转移到切实提高英语实力上来,以迎接口语机考带来的挑战。
一、口语机考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机考共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自我介绍部分,学生根据要求简单做自我介绍,在这部分,学生可以事先在考试前做好准备,问题基本不大,主要是要做到简洁明了,避免不必要的拖沓;因为在传统的面对面考试中的确有同学为了拖延时间而说一些不很相关的内容,反而出现更多的错误。第二部分是回答问题,学生根据问题作出相应回答,这部分会出现的问题不会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完全凭借听力的功底,如果听不懂问题,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回答。第三部分是对话,对话的搭档是随机编排的,学生可以在问题提出后根据电脑的提示按照顺序回答,因为屏幕上会显示先A作答,然后B作答。在这一部分中,首先是必须听得懂问题,其实是听得懂搭档的发言,并且做到根据对方发言做出回应,这两点都对考生的听力有很高的要求。
二、口语机考后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机考实行后,学生面临更大的挑战,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
1.机考对听力要求提高
学生在整个考试过程中面对的就是一台会发声的电脑,这台电脑给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要求学生作答。而回答问题的基础就是必须首先听得懂问题是什么。而且与传统的考官面对面考试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传统考试中,万一学生没有听懂问题,考官会做相应的重复或者将问题以另外一种方式提问,这就保证了考生接收到提问的问题;机考则没有问题的重复,整个过程,问题只提问一遍,一旦考生没听懂问题,只能保持沉默或者乱说一气。
2.见不到对话方的交流影响了理解
在对话部分,考生的对话搭档是随机编排的,考生并不知道自己的搭档坐在教室的哪个位置,更谈不上看到对方。这种见不到对话方的对话,自然缺少了考生平时课堂练习时熟识的通过对方表情、眼神或者手势等肢体语言传达意义的辅助,只能单纯依靠对方的言语语言传达的信息对对方进行理解,再加上一些语音、语调、词语发音准确性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理解的难度,造成了对话中断或者各说各话的情况。
3.机考对考生心理素质要求提高
在每一道问题提出之后,屏幕上都会显示倒计时,通过对参加机考考生的问卷调查,大部分考生反映自己会随着屏幕上提示时间的减少而变得越来越紧张,甚至到最后大脑一片空白,无法进行对话或者陈述。所以机考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极大的挑战,如何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是考试成功的一个关键。
4.机考是对考生思维的敏捷程度的挑战
这在对话部分和讨论部分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对话方提出一个观点或发出一个问题后,考生能不能对该观点发表相应的看法或者做出针对问题的回答取决于考生思维是否敏捷。很多考生无法立即做出反应,导致交流中出现答非所问,乱说一气或者说得很多,但是所说内容纯属充数撑时间的现象。
三、口语机考对教学的启示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学为所用,教学大纲中教学要求的转变及基于社会需求下对大学生英语实用能力要求的提高都迫切需要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作出调整,从“读写为主”转为“听说为主”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其他教学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建立不同针对性的教学团队,并同时加强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建立第二课堂,鼓励学生从被动接受课堂填鸭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1.着重听力技能的培养和听力水平的提高
听力是纲,纲举目张。口语机考中听力被放到了极高的位置,考生要参与考试的首要前提就是听得懂考试的内容。然而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公共英语课是以大班形式进行的,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为例,大学英语课每周平均5学时,听力和口语实行单双周上课,其中听力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口语小班授课,约25人。这种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听力和口语课的集中授课及学习,但由于学生听力自主学习在效率上不能保证,因此听力提高的效果也不甚明显;口语课每组学生两周一次的授课频率也不能保证口语的练习,综合课上课堂人数多(约40~50人),老师更是无法面面俱到,再加上听力和口语本就是一门硬功,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效果,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实践。虽然多媒体教室技术上允许在讲读课文的时候穿插听力和口语的练习,但教师往往受到学期课程进度和教学任务的限制,这些都为口语和听力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精听和泛听结合起来,精听时抓住每一个词,边听边做记录,达到听写完后能对所听材料进行总结和评论的程度;泛听时注重材料的大意,抓核心内容,不必试图抓住每一个词。精听和泛听结合的反复练习会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程度,而且精听时的记录会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表达方式,在说的时候自然就不会大脑一片空白了。当然,精听和泛听的材料既要有美音朗读的,又要有英音朗读的,只有这样才能夯实口语能力基础。
2.加强语音语调的练习
语音教学是听说能力的基础,“良好的发音对于想要清晰表达自己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十分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语音语调的训练,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语音知识,如重读、弱读、连读等,在听的基础上模仿语音语调,把握朗读节奏,由浅入深,从单词到短语,再到句子,最后模仿整篇文章,培养学生的语感。
3.采用多元化听力口语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比如英文歌曲的听写,挑选一些比较简单、节奏稍慢、发音变化不大的适合的歌曲作为听写材料,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连读、爆破、吞音等发音规则。此外,还可以找一些英语电影片段,让学生记住台词,模仿电影进行表演。笔者曾经在课堂上开展这类教学活动,效果甚好,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而且在模仿过程中可以看出都在尽力模仿标准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两者共同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及书本上学不到的流行语,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4.强调口语课上材料提前准备的工作
为了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关注各种社会文化现象或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教师经常会选用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如果讨论之前没有相关领域的基本常识和背景知识,没有积累足够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术语,仅用掌握的英文单词和词语表达起来困难重重,课堂中常常出现的笑话就是学生在说不下的时候直接转用汉语,这样说的人知难而退,听得人如堕五里雾里不知所云。没有发言的同学更感觉在课堂上学不到东西,还不如老师“满堂灌”,能多学些词语和表达方式。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教授提出了“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人类习得语言只有一个途径——通过理解信息,即“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充足的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是达到语言输出目标的必要条件。没有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就难以达到足够量的语言知识积累,语言输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反之,如果语言输入充分,语感自然就形成,语法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
从这个理论看来,课堂讨论之前的语言准备也就必不可少,教师可采用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或泛读相关文章,课上观看视频材料或者听相关语音资料的办法,可以使口语训练前的准备更为充分,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利用这相关的知识自如地表达,不至于让讨论只停留在表面层次。同时,在语言输入阶段将听力训练和阅读训练,甚至写作训练相结合,有助于降低口语训练的难度,消除学生对使用英语表达的抵触情绪。
5.加强网络教学和学习资源平台的建设及教师团队的建设
网络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来创建新的英语教学和学习环境。英语网络资源已经发展得很丰富,从日常生活到科普知识,从听、说、读、写到歌曲、电影等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应有尽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有效性。“我们实际上不能给学生教会一种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建一个适合的语言学习的环境”。
教师团队的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除了针对大学英语两年学习中相应课程的教师团队的建设之外,也可以开展后续英语教学团队,建立适应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后续英语课程,使学生在大三、大四阶段不至于无处可学,无人引导,从而将大一、大二积累的基础忘之脑后,真正做到学为所用,提高大学生的口语及综合应用能力。
四、结语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交际,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大学生英语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机考的实行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开启了计算机化口语测试的大门。这一改革不仅引导教师和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和学习,还督促教师调整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英语的应用能力,让大学英语学习更适合择业的需求,更适应社会的需要,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玩与教育出版社,2002.
[4]尤其达.输入与输出并举,提高英语应用能力[J].外语界,200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