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其对生态经济的影响

2012-04-29 15:19张亮亮
群文天地 2012年8期
关键词:生态经济恩格斯马克思

张亮亮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特别是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论述,为人类走向生态文明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渊源,同时对发展生态经济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经济

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曾指出,人类不能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报复我们。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观的工业文明时代刚刚拉开帷幕,马克思、恩格斯就敏锐而深刻地认识到,科技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创造超过以前所有时代总和的物质财富,然而,在这伟大成就的背后,却是生态危机的来临。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详细阐释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他强调了自然于人类的生存活动的先在性。马克思认为,人归根结底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呼入一切自然力的人”,它的产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①。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与社会存在发展的物质条件,他说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自己的产品的材料”②。 他还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不能依靠资本主义制度,而只能依靠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实现。

二是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马克思提出了“再生产整个自然界”的要求③。马克思认为,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的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类生产既要按照物种本身的要求来进行生产,又要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生产。这也就决定了人的生产既要关注自身的需要,还要关注其他自然物的需要;既要关注当代人的利益,又要关注子孙后代的利益;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正是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精髓理念。

三是科技与自然。马克思认为科技进步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发展生产力与环境保护两者相结合,进而实现人的自然解放,并促进人的社会解放,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们更好的实现对自然必然性的把握和支配,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实现真正的自由,实现人与自然的历史性统一。马克思说:“机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式;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质。”可见,马克思很赞同废物的回收和利用,并把它看作是一种生态保护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作为支撑,依靠科技对废物进行再加工和再利用,利用科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

一要转变公民的消费观念。随着全球化的加剧,我国公民的消费观念也和国际接轨,消费异化现象严重,人们过分追求物欲。异化消费虽然会暂时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那是一种异化的增长,是一种建立在剥夺子孙后代生存权利基础上的增长,是一种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增长,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发展生态经济,必须要在消费领域进行一场革命,转变公民的消费观念,提倡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水平要和经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相协调,不能超前,也不能异化。

二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要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积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十二五”时期,应当着重从以往过分强调GDP增长向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转变,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全面发展三次产业,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从资源一次性、单一性利用为主向循环利用、综合利用为主转变。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转变。

三要建立健全生态经济发展机制。要健全我国市场经济机制,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市场,重视对循环经济的扶持,努力使循环经济市场化。要发展环境产业市场,特别是循环经济市场,充分利用企业的成本一效益型驱动机制,以及社会大众对更高生活质量追求而形成的消费需求驱动机制。将“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扩充为“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模式。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促使环境、生态、资源的受益方给予施益方以合理的补偿,实现索取和禀赋的相对平衡。在自然资源物权人的权利受到合理限制的情形下,应当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对这类权利人的受损利益进行补偿,以保证国家的生态治理过程顺利实施。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24.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8.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生态经济恩格斯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安徽省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恩格斯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