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的春天在哪里?

2012-04-29 00:44毛时安
上海戏剧 2012年7期
关键词:野百合院团舞台

毛时安

“寂寞的山谷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越剧演员萧雅在上海肖雅文化艺术公司成立十周年答谢晚会演出最后,动情地为大家演唱了罗大佑的《野百合的春天》。十年前,民营的肖雅公司还是一朵在艺术的寂寞山谷角落里带着点羞涩悄悄开放的野百合。十年后,她带着《状元不了情》、《何文秀传奇》、《秋海棠》9台创作的大戏、一台综合的尹派折子戏、一部越剧电视连续剧《何文秀传奇》、一部越剧数字电影《盘妻索妻》,3500场演出,近350万观众,光彩照人地站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在历史的转瞬之间,肖雅公司已经成为在文艺春天里漫山遍野怒放艳丽动人的百合花丛。

人们不禁要问,百合花在哪里找到了自己开放的春天?

野百合开放在时代的春风里。当年萧雅决定组建自己的肖雅艺术工作室时,民营院团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生事物。中国的戏曲表演团体从旧社会私营剧团到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变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院团。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大潮风起云涌。时代要求演出体制的变革,要求国有、民营院团的多种体制并举,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多元文化需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肖雅艺术工作室一诞生,就得到了市、区政府职能部门、相关领导和文艺界同行的全力支持,不但帮她出点子想办法,而且给予与她很多政策和财力的帮助。文化部领导和艺术司也悉心给与鼓励和指导。而这几年来,民营院团得到了越来越好的宏观、舆论和政策环境,逐渐成为中国演出市场上一支不可忽略的重要生力军。到2010年全国民营院团已达6800多家,一年演出200万场以上。在这样的大气候中,萧雅把她的民营院团办得风生水起,业绩节节攀升。2010年7月,工作室升格为文化艺术公司,带着新编越剧《状元未了情》参加全国民营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闭幕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中央领导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亲临梅兰芳大剧院观看,演出结束后走上舞台接见演职员,并当场作了重要讲话,还对剧本和演出提出了中肯而具体的修改意见。这极大地鼓舞了民营院团的士气和斗志。如果说成功离不开天时,那么萧雅可谓遇上了天时。中央和上海的各种媒体不吝版面报道、宣传肖雅公司和民营院团坚持走市场的事迹和演出信息,为观众接受民营院团鸣锣开道。在一个文化多样发展文化体制不断改革的时代,肖雅公司可谓因运而生,生逢其时。

野百合开放在广袤的大地上。希腊神话中,巨人安泰的力量来自大地,同样,艺术的生命伟力需要大地源源不断的养料输送。作为民营院团的当家人,萧雅始终把艺术的目光投向无限广阔的大地。她的大地就是观众,就是看她戏的最普通的人民群众,就是那些痴迷于她艺术的戏迷朋友,就是中国文化的大市场。十年来她的足迹遍布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下基层、进社区、到农村。繁华都市,穷山僻壤,风里来雨里去,蓝天使她的天幕,大地是她的舞台,到处可以看见她倾情投入演出的身姿。她把观众视为自己的衣食父母,一视同仁,使出浑身解数,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让他们觉得不虚此票,钱花得值,看戏过瘾。这就是萧雅和她的民营院团的“地利”——在市场的风雨中经受洗礼,“观众要听我就唱”。为此,有回在宁波演出,她竟一个人为观众加唱了一个多小时,奉献了一段又一段的经典唱段。

萧雅从不耍大牌。每次演出结束,她不管自己多苦多累,都要坚持为观众加唱,或者和他们对唱,和他们互动。这样,不仅观众得到了艺术满足,她自己也从观众对她的近乎狂热的感情中,获得了一种献身艺术献身民营艺术事业的精神力量。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有一次在上海逸夫舞台演出,工作人员忘记舞台上新铺了地板,临开场前用湿拖把把舞台擦了一遍。结果萧雅一开场亮相就狠狠地摔了一跤,当场造成尾骨骨裂。她硬是忍着难以想象的剧痛,靠着惊人的毅力,坚持为观众演完一台近三小时的大戏。演出一结束,等候已久的救护车立即把她送进了医院。事后观众得到消息,都非常感动。在很多人眼里,市场是个只认钱、冷酷无情的家伙。其实市场也有它温情的一面。它的温情就在于,你用怎样的感情对待它的主体——消费者、观众。你给它一份情感,它就给你两份回报。你不把它放在眼里,它当然也对你冷眼相看。民营院团打破大锅饭,没有铁饭碗,没有国家给的工资。因此,民营剧团必须扎根观众之中,把自己种在观众的心里,生根开花。它必须面对市场,在市场回报中争取效益养活自己。正是在磕磕碰碰、艰难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萧雅公司不仅磁铁般牢牢地抓住了戏曲,获得了大量白发苍苍的老观众,而且俘获了大批年轻观众,使自己拥有了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文化市场,拥有了一个广大的生生不息的受众群体。

野百合开放在精湛的才艺中。作为民营院团的台柱,萧雅的市场号召力,建筑在她用丰富而全面的才艺,努力适应、满足市场需求近乎苛刻的多样化的需求。萧雅是个富有艺术才情的优秀演员。戏曲是她的专业,但她的流行歌曲同样功底扎实。多年前,萧雅就曾以一曲歌唱军民感情的《月亮走,我也走》,在央视“青歌赛”上脱颖而出,并且成为流行歌曲乐坛上经久不息至今仍在传唱的经典老歌。在这次公司十周年的答谢晚会上,她选了四首流行歌曲,其中两首是罗大佑的作品。罗大佑是流行歌坛的“行吟诗人”,萧雅选择罗大佑的作品,可见其艺术品位之高。

萧雅师从尹派,《何文秀》、《盘妻索妻》中脍炙人口的名段,她自然唱得风流倜傥儒雅醇厚,深得乃师真传;但她在唱腔中同时还糅合了些许流行歌曲的唱法,既努力保持发扬尹派的风格韵味,又平添了一股时代气息。而她在学唱其他越剧前辈的流派唱段时,如袁雪芬的《双烈记》、徐玉兰王文娟的《红楼梦》、毕春芳的《王老虎抢亲》、戚亚仙的《唐伯虎点秋香》、陆锦花的《送花楼会》、范瑞娟的《梁祝》时,在某种程度上比有些流派继承人更像一些。我认为,原因在于她鞭辟入里、“抠”得细。她不仅在音色上向各个流派靠拢,唱腔旋律有板有眼;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她对各种流派极易被忽略的细微处的润腔和不同方式的吐音咬字,加以精心处理,从而不仅使自己演唱有了各流派的皮肉,更有了筋骨,形神兼备。毫无疑问,她是越剧演员,但她京剧、沪剧、淮剧……南腔北调,样样拿得起,且样样出彩。尤其是在淮剧《卖油郎》里她扮演彩旦老鸨,摇唇鼓舌在卖油郎面前吹嘘花魁美貌,拿腔拿调,神态夸张,笑料十足,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野百合开放在执著的精神追求中。十年前,在戏曲市场不景气、不少国有剧团举步维艰的困难时刻,萧雅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一条荆棘重重的探索之路。从剧目创作到组建剧组,从演员到乐队,从舞台制作到票务营销,大到一个剧团几十号人的吃喝,小到一张纸、一根针的添置,整条艺术生产的产业链都扛在了她羸弱的肩膀上。之所以能战胜无数困难,萧雅靠的是一往无前的执著精神追求。没有演员,她把被国有院团挑剩的戏校学生招到旗下,“又当爹又当妈”,又做主演又做老师,手把手地教她们做人、唱戏。那些在国有院团闲置的和在社会上一时找不到合适岗位的演职员们,她一家家地登门延聘,感动了他们。有不少大导演、大编剧感动于萧雅的艺德和精神,不计报酬高低、条件简陋,与肖雅公司合作。76岁高龄、身患心脏病、业已封山的老导演陈明正破例为她的剧团执导。著名越剧编剧吴兆芬有顾虑,萧雅冒着酷暑四次登门恳请,终于将她感动。为了一套在国有院团不怎么在乎的舞台设备,萧雅贱卖了自己的房产。十年来,她们没有一个正规的排练场。公司前的小院、学校的教室、小区的活动室……所有能被利用的空间,都是她们的排练场。更难的是,民营院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袭用。萧雅不断摸索、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从用人制度到分配机制,她精心设计、亲自执行。若是没有义无返顾的精神追求,我们很难想象公司能有十年的坚持和发展。对萧雅来说,戏曲和越剧是她的生命,是她的理想,是她毕生追求的梦想。

一个人、一个艺术家,唯有她心里揣着春天,才会拥有春天。很难想象一个心理阴暗、天天被阴暗笼罩着的人,会得到阳光的照耀。野百合始终怀着一个关于春天的美丽的梦想,不管风风雨雨,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于是,才有了她的梦想成真,有了她漫山遍野的盛大绽放。

猜你喜欢
野百合院团舞台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野百合的春天
贾玲: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野百合
野百合的春天
吧啦吧啦小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