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迎军
什么是“家园共育”?这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而只有在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基础上,我们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创新教育工作思路,改进教育工作策略。在“家园共育”中,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怎么样实现“家园共育”呢?我们又迎来新课题。培养幼儿全面发展,构建孩子成长桥梁,实现“家园共育”,需要有效的利用了教育资源(师资、设施、设备),需要实干型、研究型、发展型的综合人才替代传统的经验型幼儿园教师,只有充分的利用好资源和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另外,有效的利用了家庭、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家庭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创新各种条件、环境,使幼儿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全面发展,使孩子能在一个良好的“家园共育”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作为一名工作于幼儿园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在这几年的实践中,也不断的加深了我对“家园共育”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应该赋予它更深的内涵,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于“家园共育”的理解。
1.新工作观念有效转变角色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家长的工作往往只是喊在口上,写在纸上,而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较欠缺,因此收效甚微。而“家园共育”的本质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幼儿。只有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同样家长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
由于各方面不同的因素导致家长在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各不相同,从而其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方法也就自然不同,甚至有些极端。有些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有些家长则主张哄骗。此时,幼儿教师有责任通过不懈的沟通工作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家长观念转变了,那么家长的家教水平也提高了,自然而然地也会自觉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
要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幼儿教师仅仅是转变家长的观念还是不够的,应该通过与家长的长期沟通,让家长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还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只有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家长有可能来配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创新工作观念,一是教师需要转变单一的幼儿园教育为幼儿园和家长共同教育的模式,二是家长需要转变“只有幼儿园才能教育好孩子”的传统观念,双方都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真正的做到换位思考,才能实现“家园共育”。
2.新工作思路探究有效策略
平等对话——共创家园合作氛围。幼儿园与家长的良好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宽松的环境、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关系有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虽然上网、电话等这样的交流方式也越来越多,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仍不可或缺。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不仅能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而且能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增进友谊。同时,使家庭亲情、师幼情谊相互迁移,取得较高的教育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家园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改进传统家长工作方式,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工作模式,与家长平等,百家争鸣,拉近家长与园所,家长与教师的距离,使园所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解决新入园幼儿焦虑问题时我们的做法是“家访”:教师走入幼儿家庭,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邀请做客”:在入园前请新生家长带着孩子到园里参加活动,熟悉环境;“试入园”:请家长带着孩子一同来园,共同活动,熟悉班内环境、和小伙伴共同游戏;“幼儿园里的我”:教师将通过开放活动、信息反馈等形式,将幼儿在园情况如实反馈给家长,以便相互合作沟通。
加强沟通——力争家园教育同步。沟通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策略。而促进合作则是沟通的出发点和归宿。著名幼教专家方明老师说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与家长进行沟通是门艺术,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因此,我们以创新沟通方式为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与探讨,注重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注视对方的眼睛,耐心聆听,注意在表情、体态、语言上支持,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点头表示认同,用简短的话语回应对方,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使家长感到教师是真诚的,从而愿意与教师进一步交换意见。在实践与探讨中,我们还尝试用真情感动、引起注意等不同方法根据家长的个体特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沟通方式: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沟通可以使幼儿教师与家长情感交融,从而对幼儿进行共同一致地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加强指导——丰富家长育儿知识。目前家庭教育中应试教育观念仍然影响着一些家长,表现为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生理发育轻心理疏导,忽视孩子独立人格,对他们赋予过高的期望值,这严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合适的方式,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设立家长讲座,通过家长园地,将家长请进课堂,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支持和帮助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的状况,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
共同探讨——寻求共育有效途径。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途径有很多,但是否有效还需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摸索。在现实生活中,家园之间存在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会直接影响到教育与合作效果,因此我们坚持多种途径开展家长工作。如家长会、分组或个别研讨交流等。在平等的交流与研讨中产生共鸣,达成共识,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在“家园联系册”上将孩子在园参加活动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再请家长与孩子一起交流参加活动的感受,通过口述日记记录下来,使幼儿园教育延伸到家庭中,提高了教育效果。
3.用家长资源,拓展幼儿空间
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和教师是实际意义上平等的合作伙伴,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教育幼儿使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并经常能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而家长从总体上说,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但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比教师要深刻得多,并且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又是许多教师所欠缺的,因此,我们注重有效的利用家长资源,拓展有幼儿学习空间。
每年新生入园我们需要对家长的兴趣、特长、工作性质等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家长的这些特点,我们有目的的邀请某些家长到幼儿园,利用自身的特长与优势,和教师一起设计活动参与活动,将家长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幼儿园教育工作之中。现在年轻的家长们自身文化素普遍较高,他们所从事行业又各不相同,这些来至不同工作岗位,又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家长们为幼
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家长们身上所蕴藏的教育资源是一笔可贵的教育财富。“家园共育”是合理的挖掘这些教育财富的载体,也为家长们发挥自己本能的教育潜能提供了机会。
以上是我对家园共育的一些理解。“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趋势,我们将“家园共育”作为自己的办园特色,就是要“为每个幼儿营造一个爱的家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不断的丰富“什么是家园共育”的实质内容和深入的挖掘“怎么样实现家园共育”的精神内涵,我相信,我们会与家长一起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携手共建孩子的成长桥梁,并肩共创幼儿教育事业更加和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