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情景创设

2012-04-29 14:40:44李延会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情景数学知识创设

李延会

在数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眼界,增加信息量,使他们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特殊的应用价值。因此,学生不能只在课堂上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同时应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去应用和发展自己所学的知识,使数学真正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

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情景,把问题情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的情景中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可以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如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导入时,可以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之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比大约是1∶7……”所以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绕你的拳头一周,就知道是否适合你穿;公安人员从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由此揭示课题,学生便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为此,建构主义教学论把“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看成是其“灵魂”。还有学者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数学教师就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生活经验的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创设富有探索性的情景。数学教学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发现,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后,教师创设学生去春游的情景,每班学生代表举着各班人数的牌子,101班38人,102班40人,103班45人,104班40人,105班34人,106班42人,每辆车最多能坐80人,哪两个班坐在一辆车最合适?组织学生进行估计、尝试、讨论、搭配,使问题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更贴近学生实际。

创设具有活动性的情景。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问题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可以创设了一个游戏——“小小售货员“,让学生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在动力。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我利用已有的知识“厘米”,让学生动手去测量教室的长,在测量过程中感受到用“厘米”作单位太麻烦,从而产生学习较大的长度单位的兴趣。.这样既为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作好了铺垫,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2.加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注重实践活动是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的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展综合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自己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来表现某个主题。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我国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所以,我们不仅要组织好数学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将一般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通过设计、安排与实践情景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索现实生活问题,在活动中使用和应用数学,感受数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

在操作实践中发展。皮亚杰认为:“数学的抽象乃是属于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阶段,而且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动。”学生的亲自操作、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进而上升为理论认识。教师要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提供丰富材料,使他们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探索问题和寻求结论。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在实验探索中学习。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为此,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探索,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和态度。如教学六年级的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泥自制的圆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包含关系。再通过把盛满沙子的圆锥形容器倒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反复实验,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盛的沙子总是圆锥体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则结论不成立。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并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在这里,教师把课堂设计成虚拟的书店,让这些未来的“书店经理”运用在课堂里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大显身手:零售、批发、成套销售,同对零售又有不同的见解。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为学生长大后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离不开数学,只有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数学与生活成为一对教学的“伴侣”,才能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数学教学改革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情景数学知识创设
情景交际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7:38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楼梯间 要小心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