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中的游戏设计

2012-04-29 00:44周青
考试周刊 2012年60期
关键词:同类项题意题目

周青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基础学科,很多学生往往觉得数学枯燥难学。特别是进入初中后,课堂教学容量变大、难度加深,很多学生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数学游戏,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带上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色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游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动手操作型

动手操作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常用的方法,它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合作学习,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动手操作型的游戏大致可分为三类:实验类、拼搭类、测量类。

1.实验类

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发现一些规律,特别是有关数据的问题,常采用这种游戏。

例:在学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时,设计扑克牌游戏:在一副不含大小王的扑克牌中,随机抽取1张牌,问抽到红桃的可能性有多大?可以让班级某一组的同学每人抽一张,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可能性的大小,从而推广得出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的计算方法。

2.拼搭类

数学理论的产生一般是经过尝试、猜测、验证等过程得出的,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游戏来经历尝试,得出猜测的基础。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

例: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让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学生通过不断尝试操作,先拼出图形,再通过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关系,推导得出勾股定理。

当然,在学习“三视图”时,拼搭类的游戏更是屡见不鲜,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避免了学习内容的抽象所带来的困难,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会有更直观的认识。

3.测量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测量类的游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念。

例: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可以设计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游戏:让学生测量同一时刻下1米标杆的影长和旗杆的影长,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利用这个游戏,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相信通过这个测量游戏,学生对平行投影的知识一定会了然于心,同时,也能掌握一些测量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二、角色扮演型

角色扮演是使数学课堂生动起来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不仅可以扮演应用题中的人物,而且可以扮演数、图形、运算符号,等等。这类的游戏可以分为部分参与型和全体参与型两类。

1.部分参与型

在学习应用题时,一些学生对题意往往不能完全理解,这时,可以借助学生表演题目中的情境,将题目形象化,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行程问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请两个同学表演出题目中两者行程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同样,学生也可以扮演数、图形、代数式,等等。

例:在学习《同类项》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的游戏:

请8个同学上台,每个同学手举一个牌子,上面写有一个单项式,每个同学分别找自己的同类项,作为自己的朋友,成为朋友的同学站在一起,他们便是“同类项”。设计这个游戏,可以加深学生对“同类项”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使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2.全体参与型

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让每个同学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游戏中来,但是这时的游戏设计应简单易行,否则会占用过多时间。

例: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设计“找位置”的游戏:

请教室内最中间一排的同学站起来作为x轴,最中间一列的同学站起来作为y轴(同时规定好正方向),请每个同学说出自己的位置,即所在的象限或坐标轴。这一游戏,可以加深学生对象限的理解。紧接着,在学习坐标后,请每个同学说出自己的坐标,或者反过来,教师说一个坐标,请符合这一坐标的同学站起来。这样,学生对坐标及象限内坐标的特征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竞赛型

青少年都有一定的好胜心理,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对于像有理数的运算、解方程、因式分解这样单一枯燥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看看那一组算得快,正确率高。竞赛型的游戏既可以单独进行,又可以穿插于其他游戏中。同时,在竞赛中可以采取奖励机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穿插游戏,可使教学更具灵活性和有效性,使数学学习变枯燥为有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猜你喜欢
同类项题意题目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试锋芒
学习同类项 口诀来帮忙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