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我之道,教我之法

2012-04-29 00:44顾炜
考试周刊 2012年60期
关键词:公开课教材数学

顾炜

摘要: 本文作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删繁就简地做“减法”,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简约课堂高效课堂

我听了不少数学公开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普遍看到的是教师津津乐道于教学过程的精雕细刻,课堂被设计成若干个精细的环节,密密严严,连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动作都被精确定位。我认为产生这种繁琐化现象的原因还是教师为了课堂的观赏性、表演性而设计教学,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数学教学应该从以前不断附加各种因素的做“加法”转变为删繁就简地做“减法”,简约课堂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简约而不是简单

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准确无误地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1.教学目标切实可行。

教学目标要实实在在,切实可行。不少老师在教学目标制定时不切合实际,面面俱到,唯恐有什么不到位,给听课、评课者留下口实。一节课这么多的目标果真都能实现吗?毕竟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呀。

2.教学内容简洁明了。

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而言,它的最高表现形式都可以表现为三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有何用。教师若能居高临下地抓住三大问题,教学内容处理一定会得心应手,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教学环节简单自然。

数学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简单而快乐事情(这里的简单不是指内容的简单,而是指方法的简单),而一些教师的设计却使许多原本简单的课堂变得纷繁复杂。不真实的情境只会让学生感觉虚伪,除了能体现教师的“作秀”的水平,还能带给学生什么?

4.教学媒体实用便捷。

从当年的热烈追捧到现在的理性对待,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不是万能的,从教学成本的角度来看,有时不恰当地使用甚至是一种浪费。只要教师认真吃透教材,把握学生,以“用教材教”的理念来教学,课堂照样可以很成功、很精彩。

5.教学语言简要流畅。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准确、规范、清晰、精练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示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扎实而不教条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注重实效并不意味着机械教条。

1.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并体验了探索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2.充分体验,分享快乐。

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富有灵性的交流与碰撞。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调整自己的认识,在碰撞中发展思维,生成属于自我的经验课程。

【案例】在讨论一道估算题时,先在情景中出示两个数据:微波炉542元、电磁炉387元。

“你们想要这两样东西吗?”

“买这两样东西,你们估估要多少钱?”

“还有其他的估法。”

“这也是一种估法,但与前面相比,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怎么列算式?”

“542+387=929是这样吗?”

老师把算式中‘=改写‘≈,这就是今天要给你们介绍的新符号——约等号。“它很漂亮,你们想一想,它像什么?”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询问自己的学习伙伴,如:“我说清楚了嘛?”教师也可用鼓励的语言去启发学生,如“他的方案很有道理,谁还能补充?”等等。

【反思】教师应注意把握启发的火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抓住时机启发,把握启发的度,防止未启已发和启而不发的现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让学生乐于与自己的伙伴、与老师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3.练习评价,简练及时。

在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里还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公开课上无独立的书面作业,家常课上课内作业经常成为课后作业。数学课的评价练习是很重要的,但是公开课上教师为了追求热闹效果或者其他原因舍去了这个环节。而家常课上教师由于没有过多的压力(这的确是现状)因此很容易造成前松后紧,到了下课铃响再布置作业,把原来属于课堂作业的时间给占用了。

三、开放而不放任

开放产生活力,封闭导致僵化。但数学教学的开放关键要做到开放有度,开放并不意味着放任。

1.用好教材,合理剪裁。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教师的共识。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充分尊重教材。教材的选材时要巧妙,层次很清楚,何时该举例,何时该比较,何时抽象概括,以怎样的形式抽象概括等呈现得清清楚楚,按教材教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正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灵动和鲜活。

2.以生为本,尊重经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在课堂学习之前,学生往往已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不能把学生当做一张白纸。例如,在学习“秒的认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关于秒的经验。教学时,教师以发射火箭时的倒计时引入,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用秒计时的例子,联系学生的实际,充分调用、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3.有效组织,活而不乱。

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出发,观察、操作、实验、讨论等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也给教师组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组织,活而不乱是学生活动真正取得成效的前提与保证。我们提出了“关注细节、提前考虑”的要求。“认识线段”这节课,在学生折纸之前,课本怎样放,用什么颜色的纸等教师都作了细致考虑。“观察物体”这节课,物体怎样摆放,学生怎样观察,按什么顺序观察等,教师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交代得清清楚楚,课堂秩序井然。

有效地组织教学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又是培养学生倾听、尊重、合作、分享等情感态度的重要过程。

4.立足课堂,适度延伸。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度延伸,是达到上述目标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简约、扎实、开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数学课堂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数学课堂是“接受”的,也是“发现”的;数学课堂是严谨的,也是灵动的;数学课堂是科学的,也是诗意的……我们期望,将数学以更加人文、生动的面貌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猜你喜欢
公开课教材数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