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角度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2012-04-29 00:44王栋栋
考试周刊 2012年60期
关键词:美感文言文创设

王栋栋

摘要: 本文探索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营造审美氛围,创设审美意境,抓住审美引导,鼓励学生审美交流,帮助学生打好审美基础。

关键词: 审美角度文言文教学质量提高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发挥文言文作品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

一、营造审美氛围

应该说,文言文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因为它还涉及诸如历史、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受古代的时代背景、人文环境、个人的生活经历及性格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写成的文章,想要充分赏析,又怎么能不考虑这些问题呢?只有创设一个适合的情境,转换时空,让学生产生“代入”的情感,才能真正触动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如果只讲单纯地课文,割裂了文章与这些因素的联系,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又怎么能期望学生对此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呢?例如在学习文言文《鸿门宴》时,大可选用一些金戈铁马的背景音乐,如《十面埋伏》等,在激昂的音乐中深沉地诉说秦末战乱、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当一双双黑色的大眼睛凝神望着你,眸光跟随你的讲述,或悲伤或热烈时,再来学习课文,我想,孩子们是乐意的,至少他们的思维不会再“调皮”地“溜号”。只有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诸多写作背景,才有助于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谈心,才能更好地体味文章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二、 打好审美基础

《新课标》提出鼓励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古代汉语已经与我们现在使用的现代汉语有了较大的差异,如果不去多诵读的话,学生甚至连正音、断句尚且无法一脚迈过,更遑论理解和赏析呢?可见诵读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绝不能匆匆带过。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课堂上要开展多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是古代文学学习的必由之路。正如朱自清所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让学生熟读成诵,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更利于学生在诵读中体味文学作品的美感,积淀深厚的语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三、 创设审美意境

我们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模拟情景快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走入作者的生活,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滕王阁序》中大量描摹景色的四六句,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想象画面?“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穷岛屿之萦回,列冈峦之体势……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借声、借色,将文字转换为多种感官效果,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上、悦耳的音乐中,开动感官尽情享受,用美熏陶、感染学生,为学生创造审美条件,创设审美意境,培养审美能力,从而完成情感与态度的教学目标。

四、 抓住审美引导

审美从来都不是“喂”出来的。正如《新课标》要求的那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固然是学生的阵营,而老师也该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

1.在分析中把握形象美

中国古代文学塑造了许多鲜活在目的形象,正是这些性格迥异的人物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骨肉。比如《殽之战》一文,就塑造了诸多形象,如蹇叔、穆公、原轸及弦高等形象。但这些形象绝不是单薄片面的,也不是区区一个“好”或“坏”可以概括的。蹇叔的老谋深算里是不是透着那么点老臣子的滑头呢?穆公的刚愎自用里总算还带着点君主的大度;原轸的刚直不阿、“不顾而唾”似乎告诉我们他还是个粗鲁的人,而弦高我们除了看到他的忠心爱国外,也要看到他的机敏大胆。在成人的世界里,已经没有单纯的“真善美”或“假丑恶”了,有的是这样一些饱满的、毁誉半参的人,这才是真实。多么亲切,学生们看到这样一些有血有肉、鲜活的如同就在身边的人物形象,焉能不发出会心一笑呢?在这一笑之下,美感深深烙印在思想中,水到渠成。

2. 在情境中体味语言美

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白话文相较,区别颇大。大部分学生认同古诗词、骈文、散文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感,认为这些题材的作品语言清丽隽永,体式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富有气势。的确,这些作品用字精炼,绮丽多姿,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另有传记、小说等文,细品来,更是令人拍案叫绝。还拿《殽之战》为例,在战国大乱的气氛下,在秦晋之间纠葛多年的情况下,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体味文章的语言其实更有味道。蹇叔的“非所闻也……无乃不可乎?”(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这,恐怕不可以吧?)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见解很有自信,另一方面又担心触怒穆公而小心翼翼;在秦军出师之时,拉着孟明哭:“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拉的是孟明的袖子,话是说给穆公听,结果惹来了穆公的大怒,实在是忍不住,终于放下君主的身份,派人去骂了蹇叔一通:“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你知道什么?你要是活到七十岁就死,你坟上的树都有双手合抱这么粗了!)这样的气急败坏让我们读来忍俊不禁。捧腹之余,忍不住要说作者一句:亏你想得出。

3.在诵读中拓展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而诵读又是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说课前的反复诵读是为打好审美基础的话,那么课中及课后的审美则是为了获取审美的情感体验。对文章富有感情的诵读,对关键词语的重读或轻读都有利于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

五、 鼓励审美交流

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学习是共同学习,体悟是各自体悟。在教学中,我经常会组织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并鼓励他们将发言内容记录整理下来,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加深认知。在课后,我又鼓励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即时地将自己思想的火花记录下来,形成读书笔记或随笔,在笔记本中展开稚嫩而又大胆的翅膀,恣意飞翔,并定期组织笔记交换,互写评语,交换心得,从中挑选好的随笔整理出班级报纸,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加强思想沟通与交流。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堂生动而成功的文言文教学课,应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感世界。我们应当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贯穿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猜你喜欢
美感文言文创设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