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转型

2012-04-29 00:44关雪凌
教学与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经济转型

关雪凌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经济现代化;经济转型

[摘要]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油价暴跌的双重打击,俄罗斯经济中止了持续1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针对支持俄罗斯经济10年高速增长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转型问题再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本文试图梳理后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转型的主要亮点,分析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转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研究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转型中的深层次问题。

[中图分类号]F1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2)07-0057-08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为其激进的经济转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一时期,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了50%。进入21世纪后,在普京“强国、富民、强军”的治国理念指引下,得益于世界市场能源价格的持续走高,伴随着俄罗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俄罗斯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的成功故事之一。然而,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油价暴跌的双重打击,俄罗斯经济中止了持续10年(1999—2008)的持续高速增长,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了自1994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针对支持俄罗斯经济10年高速增长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转型问题再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本文试图梳理后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转型的主要亮点,分析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转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研究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转型中的深层次问题。

一、后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与

转型的主要亮点

在欧美经济疲弱、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加的背景下,2011年的俄罗斯经济表现良好。

(一)宏观经济平稳复苏

俄罗斯政府为刺激经济复苏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2009年俄政府预算赤字达到GDP的6.3%,这是俄罗斯近10年来首次出现预算赤字。同时,伴随着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出现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货膨胀加剧的趋势再次考验着俄政府长期以来为控制通胀所做的努力。因此,保增长、抑通胀和减赤字成为俄罗斯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2%,居全球第三位,排在中国(9.5%)和印度(7.8%)之后;消费物价指数为6.1%,不仅实现了俄政府年初制定的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7%以内的目标,而且成为俄独立20年以来的最好表现;俄联邦预算将成功实现“零赤字”,并且联邦预算盈余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8%。国家债务特别是外债情况也处于历史最好水平,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0.4%,其中外债仅占GDP的2.5%。此外,失业率持续下降,仅为6.2%,位列日本、中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低位。同时,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固定资本投资和对外贸易等持续改善。2011年俄工业生产同比增长4.7%,农业生产增长17.8%,固定资本投资增长5,6%。进出口贸易继续大幅增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国际储备基本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达到4986.49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三。

在2011年俄经济的稳定复苏中,能源出口依旧做出重要贡献。在2011年对非独联体国家出口商品结构中,俄能源产品占到72.6%(2010年为70.8%),在对独联体国家出口商品结构中,能源产品的比重达56.6%。俄罗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而同期石油价格同比上涨40%以上,成为出口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因素,也为其财政状况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俄财政收入对能源行业的依赖度超过50%,坚挺的国际能源价格对俄增加财政收入、消除财政赤字和保障社会福利支出发挥着关键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俄经济增长受国际市场能源需求和价格的影响依然很大。

(二)重新启动并逐步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现代化已成为俄罗斯经济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为使俄经济摆脱资源型发展模式,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俄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重新启动经济现代化进程。

第一,经济现代化是俄政府反危机计划的优先方向。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对苏联时期的社会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而彻底的改造,但在经济发展方面却始终没有摆脱其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俄政府已意识到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特殊阶段,即必须由资源型向创新型经济转化、实现经济现代化。这一思想在2002年3月《俄联邦2010年前及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中初见端倪,在2008年11月《俄罗斯2020年前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战略构想》中趋向成熟。但俄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将其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措施付诸实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中,俄罗斯以其惨重的代价演示了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俄经济影响的路径和结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并使俄罗斯经济走上稳定复苏的通道,2009年底俄政府通过了2010年反危机计划,明确指出必须在保持经济规模的同时摒弃资源型增长模式,依靠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现代化。2010年俄政府反危机计划启动了俄经济现代化进程,并将节能、核技术、航天通信、生物医疗和战略信息技术确立为发展俄创新型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

第二,经济现代化是俄罗斯重归强国行列的战略选择。苏联解体后多年的政治动荡对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布热津斯基直言俄罗斯已经跌落到“第三世界的水平”,普京称之为“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和民族灾难”。于是,“强国、富民、强军”成为普京的治国理念。进入21世纪以来,得益于世界市场能源价格的持续走高,俄经济呈现持续恢复性增长,并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也向世界显示了俄罗斯正沿着重新崛起为世界强国的道路加速前进。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的后10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是欧美先进国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过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是经济全球化红利分配的黄金时期,但俄罗斯却以其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国际分工的下游徘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拉大,甚至落后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带来俄罗斯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其主要根源仍然在于资源型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经济增长质量低下。2010年,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对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中,俄罗斯位列第51位,不仅明显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而且在“金砖四国”中也是排列最后。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俄政府意识到,在后危机时代,实现经济现代化是俄罗斯刻不容缓的生存问题,力争10年至15年后在知识、创新和高技术基础上赢得世界强国地位。实际上,在俄罗斯决策语言中,“现代化”和“创新型经济”所表明的就是俄罗斯的快速崛起和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第三,打造“俄版硅谷”,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对各国经济的现代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国际分工的新格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美国主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与周期性转移,形成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日本和西欧利用高新制造业的技术优势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市场需求,形成了高新制造业的优势地位;而俄罗斯则只是利用其丰富的资源禀赋参与国际分工,在能源及原材料领域获取有限且不稳定的贸易利益。由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俄罗斯面临着在部分传统科技领域丧失领先地位的窘境。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俄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俄政府终于将建立新的创新型经济体系放在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位置,其中重要布局之一就是打造“俄版硅谷”,即在莫斯科州的斯科尔科沃建立高新技术研发和商业化中心,充分利用位于斯科尔科沃的莫斯科工商管理学院的科研资源,使科技园区未来的科技研发和商业推广紧密结合,推动俄罗斯在通信技术、生物医药、空间技术、核能和能源节约等五个重点领域的现代化进程。2010年5月,俄政府制定了庞大的经济现代化创新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耗资8000亿卢布,实施38个现代化创新项目,涉及节能、核技术、航天、医疗和战略信息技术等五大领域,也标志着俄罗斯经济现代化进程全面启动。为了加快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的发展,2012年俄罗斯对《税法典》、《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法》等进行了修改,扩大了斯科尔科沃中心的企业所享受的关税优惠。同时,斯科尔科沃创新园区的建设稳步推进,工程建设将在2014年按计划完成。

第四,调整外交优先次序,在资金和技术上助推经济现代化。经过苏联解体后的多次经济和金融危机之后,俄领导人意识到,外交不是为某种虚无的大国感觉服务,而应该为俄经济现代化服务。实现现代化,发展创新经济,俄罗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专家预测到2013年俄需要l万亿美元来更新苏联时期的基础设施。况且,梅德韦杰夫总统认为现代化及创新的源头在西方,而非东方。于是,俄罗斯转向更加实用的外交政策,以经济原则为主轴,旨在与欧美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以帮助俄罗斯实现经济现代化。2010年5月,为配合国家的现代化计划,俄外交部专门制定了《有效利用外部政治因素实现俄罗斯联邦长远发展的计划》,指出要与主要欧洲伙伴乃至欧盟建立“现代化联盟”;利用美国的技术实力,排除美国长期以来对俄转让高技术的限制,并明确提出欧盟和美国是俄罗斯的主要伙伴;同时,为了保证俄东部地区的安全,将加强与中国、日本和印度以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无疑是俄罗斯外交优先次序的重大调整,表明俄罗斯政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而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只有积极融入这两大潮流,才有可能通过市场规则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加快经济增长与发展,提高国民福利,增强国家竞争力。但长期以来,俄罗斯在经济全球化中被动尴尬,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建树有限。2011年,俄罗斯在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第一,俄罗斯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作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金融全球化。从目前俄罗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看,主要处于贸易自由化水平上。贸易自由化的重要表现不仅是外贸依存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融入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的俄罗斯却长期徘徊在世界贸易管理、组织、协调机制之外,对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和加快推进本国经济现代化进程有着诸多掣肘。1993年俄罗斯便递交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贸总协定的申请。历经十几年的马拉松式谈判后,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成为俄罗斯加入WTO的最后障碍。经过多方斡旋,2011年11月9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签署协议,约定国际社会将监督在双方存有争议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地区的贸易往来,从而最终为俄罗斯加入WTO扫清了障碍。2011年12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八次部长级会议批准俄罗斯“人世”申请,俄罗斯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

第二,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成立“欧亚经济联盟”。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各国纷纷强化与区域外国家的经济联系。虽然独联体各国之间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次区域合作组织,但绝大多数无实质性进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俄罗斯的积极推动以及西亚北非局势影响的综合作用下,俄白哈三国一体化进程明显提速。2010年,三国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建立了关税同盟,同年7月三国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2011年7月起,三国之间取消了相互之间的海关。2011年11月18日,俄、白、哈三国签署了有关推进经济一体化的一系列文件,包括《欧亚经济一体化宣言》、《欧亚经济委员会条约》以及《欧亚经济委员会工作章程》,这标志着俄白哈三国经济一体化进入新阶段。俄白哈三国将于2012年开始建设统一的经济空间,最终目标是建立包括统一的政治、经济、军事、海关和人文空间的“欧亚经济联盟”,实现劳动力、商品、服务以及资本自由流动。同时,成立超国家机构“欧亚经济委员会”取代现有的关税同盟委员会,全面协调统一经济空间框架内的一体化进程,并借助“欧亚经济联盟”有效连接欧洲和亚太地区。

第三,积极推进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区协议。作为21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一,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表现令世界瞩目,即以东盟10国为“圆心”的一体化迅速推进,形成了10+1(中国)、10+3(中日韩)、10+6(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合作模式。在此形势下,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也在积极寻找机会开拓东亚市场。2010年东亚峰会期间,“东盟酝酿吸收俄美加入”成为最具冲击性的新闻。2011年,俄罗斯和美国正式参加了东亚峰会。加入东亚峰会为美国开启了一扇参与亚洲贸易和投资的大门,而俄罗斯的加入对东亚与俄罗斯来讲是互惠互利。东盟国家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俄罗斯需要开拓东亚市场,因此,俄罗斯与东盟之间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前景广阔。2012年3月,俄罗斯各部即将完成俄罗斯一东盟经贸投资合作“路线图”的筹备工作,相关文件旨在深化双方在能源、交通、电信、宇宙、农业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合作。目前,俄罗斯正在与关税同盟成员国(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合作研究与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FTA)以及新西兰谈判创建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如果这一试点项目成功,就开始与该联盟组建自由贸易区的实际谈判。

进入21世纪后,“多哈回合”谈判的艰难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构建、拓展和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来争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自身利益诉求。欧盟的如期东扩、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以及美国高调推出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等,都表明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热潮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既定的增长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被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所接纳,取决于在这一组织中的定位。所以,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俄罗斯加快与世界贸易体系接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无疑将有效提振内需,强化抵御外来经济风险的能力。

二、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转型中

面临的现实挑战

由于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内部结构性缺陷没有根本改善,俄经济要保持稳定发展和转型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一)全球经济下行趋势将加剧俄经济运行风险

2012年是世界经济继续低速增长或是重新陷入衰退的关键一年,而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风险持续蔓延,金融系统脆弱性明显增加,低增长和高失业率交织,政策空间上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制约。这些风险因素已经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可以使发达国家陷入另一次经济衰退,同时也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渠道严重威胁到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与稳定。

从深层次看,2011年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离不开国际油价的上涨,财政状况的好转更是依赖于此。这表明俄经济增长基础依然脆弱,资源依赖型经济的结构性缺陷并无根本改善。受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未来两年内全球能源供应与需求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俄经济因此也面临波动风险。2011年12月联合国发布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按照三套不同的前提条件,对未来两年世界经济和俄罗斯经济做出了基准、悲观和乐观三种预测。按照基准方案,预计2012年和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为2.6%和3.2%,俄经济增长为3.9%和4%;按照悲观方案,发达国家有可能再次出现衰退,全球经济将止步不前,预计2012年和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为0.5%和3.0%,俄经济增长为-3.6%和4%;按照乐观预测,如果世界各国能够齐心协力、加大力度应对危机,世界经济仍有可能出现转机,预计2012年和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为3.9%和4.0%,俄经济增长为6.0%和6.3%。受欧元区危机影响,国际原料价格下跌和能源出口量减少、银行融资和流动性不足等风险增大。2012年1月IMF发布的年度《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大幅下调了俄经济预期增长率:2012年的经济预测从原来的4.1%下降至3.3%,而2013年的数值则从4%下降至3.5%。同时,IMF预测的2012年和2013年的俄政府赤字也比此前的预期更糟,将分别增加至GDP的1.4%和1.7%。

(二)2012—2014年俄财政预算将对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2012—2014年俄财政预算的趋势是,大幅度提高军费开支,减少对国民经济的开支。这使得一些俄罗斯经济学家认为2012至2014年预算可以称之为“军事主导型”。在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俄经济外部风险放大的情况下,这样的预算将对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鉴于俄经济对能源产业的高度依赖,俄财政部根据对乌拉尔牌原油的年均价格预期,得出俄联邦预算案的各项指标。预计2012年乌拉尔牌原油均价预期为每桶100美元,2013年为每桶97美元,2014年为每桶104美元。2012年通胀率预计可达5%—6%,2013年和2014年将分别达到4.5%-5.5%和4%-5%。未来三年俄联邦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将分别为1.5%、1.6%和0.7%。同时,预算收入中,非石油天然气收入的比例将会增长。但是,积极的宏观经济指标却不会使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2012至2014年预算案规定,将大幅减少教育和卫生开支,住房公用事业方面的开支将减少3/4,而军费开支将提高1/3。2012—2014年,教育支出占联邦预算支出的比重将从5.1%减少到3.4%,卫生支出也将从4.6%减少到3.2%,国家对住房公用事业开支的削减更加明显,将从2.1%减少到0.5%。俄国防开支占预算总额比重将从的13.9%提高到18.8%,国家安全和护法行动的开支从11.3%提高到14.2%。如果世界经济再次衰退,这样的预算案对反危机将是十分不利的。此外,从俄财政部拟定的预算案可以看出,没有向新的创新项目拨款,对斯科尔科沃创新项目的国家投资也在减少,俄总统直属的经济现代化改造与技术发展委员会在大选前降低了工作强度。对于政府主导型的俄罗斯现代化而言,无论是减少对创新项目的预算拨款,还是经济现代化改造与技术发展委员会工作强度的降低,都将不利于俄罗斯经济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三)加入WTO对俄罗斯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加入WTO是俄罗斯真正融入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开始,可以享受到由此带来的权利与便利,同时也应当正视其所需承担的义务以及因此带来的各种挑战。从长期来看,加入WTO无疑对俄罗斯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大有裨益,这也是俄罗斯经济实现崛起的必由之路,但在短期内对部分行业形成冲击的“阵痛”也许难免。

实际上,俄罗斯现在加入WTO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希望通过扩大贸易和引进外资来改变依赖资源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如上所述,俄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摆脱对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依赖,而加入世贸组织的目的是将外资吸引到生产部门,在与其他国家同等的条件下扩大各种商品的出口。但是,加入WTO也可能对俄经济带来冲击和震荡。随着市场的开放,外国商品的进入将对俄轻工业、高科技产业带来激烈竞争,由此将引发俄就业结构的变动。同时,俄加入WTO后将面对市场开放的挑战,国内经济将在更大程度上经受国外产品和技术直接竞争的考验。俄主要出口部门为原料、天然气、石油和武器,这些市场都不受世贸规则的调节。因此,在俄罗斯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不具有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得不到外部市场却要开放国内市场,一定程度的冲击不可避免。农业和食品工业以及机器制造部门的一些企业,尤其是载重汽车和小轿车的生产将面临严峻挑战。此外,俄罗斯还需要学习适应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共同游戏规则,其中包括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如何有效应对贸易纠纷。

三、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转型中的

深层次问题

由于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存在,以经济转型为核心的俄罗斯经济现代化将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

(一)俄罗斯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动力,是制约经济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推进,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调整和资金扶持,更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是从事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是重要的市场竞争主体,也是创新动力和创新成果的重要来源。创新和变革应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吸引企业参与经济现代化进程。

经过近20年的经济转轨,以非国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所有制体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框架逐步形成。但迄今没有培育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没有形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阶层,这已严重制约俄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大型企业来看,俄多数大型企业目前还缺少变革力量和创新动力,这种情况“主要是由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最大受益人——俄现代精英造成的。这些精英缺少改革的动机,而且在俄罗斯的地位非常巩固,甚至作为权力上层牢固地控制着局势”。尤其严重的是,一些大型企业并非将利润投到新企业的创建方面,而是将这些资金大量地移往国外,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违法交易。从中小型企业来看,由于在市场准入、获取资源和资金等方面存在严重障碍,俄中小型企业始终处于市场竞争的弱势地位,主要表现为管理水平落后和创新能力不足。但实际上,发展中小型企业已成为促进技术进步的关键之所在。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20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俄企业不能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在可预见的未来,俄实现经济现代化将是异常艰难的。

(二)人力资本质量偏低,是制约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严重问题

人作为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国家间竞争的主要资本,是俄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把人作为第一重要的财富排在石油之前,重视人的创造性,这是俄经济向现代创新型经济转变的关键”。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一直面临着与发展人力资本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人口数量逐年递减,特别是处于劳动年龄段的人口死亡率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致使俄劳动力资源匮乏。同时,由于教育、卫生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俄教育质量特别是基础教育质量明显下滑,缺乏具备专门知识和熟练技能的劳动力,劳动力的性别和年龄结构不合理,大量酒精中毒带来早亡、工伤和日常事故增加,没有能力从事有规律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这些情况不仅严重制约俄经济现代化,而且会削弱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现在,俄政府明确意识到,卫生、社会领域和教育体系的效率不足,是恶化人力资本发展条件和发展动因的因素之一;俄罗斯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教育和身体素质,取决于人对自我完善的追求,取决于人发挥自己的素养和才能”。因此,要过渡到创新发展道路上去,首先就要大规模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发展国家教育体系,这是进行全球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俄政府计划增加用于教育与医疗卫生的预算支出。但是,相关投资的落实取决于很多因素,投资真正发挥作用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三)低水平的“制度质量”,是制约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从本质上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过近20年的经济转轨,俄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已基本完善,但市场经济的运行能力还没有培育起来,即市场经济的“制度质量”处于很低的水平。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的研究,“制度质量”主要包括商品市场效率、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司法独立性和财产权与金融市场效率等四个方面。WEF《2009—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对133个国家的“制度质量”进行了评估,俄罗斯在上述四个方面均排在100名之后。其中,商品市场效率排名第108位,政府行政管理效率排名第110位,司法独立性排名第116位,财产权与金融市场效率排名第119位。可以说,低水平的“制度质量”反映出俄罗斯缺乏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而国有企业垄断和政府官员腐败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

目前,俄政府持有本国约5 500家企业的股份,俄政府直接和间接控制的企业占俄经济总量的45%-50%,这一比例远高于全球30%的平均水平。国有企业的垄断与市场竞争原则不相容,与经济开放原则不协调,它不但损害中小企业和外国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俄消费者的利益。由于俄国有企业的垄断性、封闭性和缺乏创新动力,已出现企业效率日益下降和国有资产不断流失的情况,这将成为俄经济现代化的严重障碍。此外,由于俄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一般由政府委派,从而容易产生官商结合的腐败。政府官员腐败是俄罗斯积重难返的病症,作为一个制度性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2009年“透明国际”的调查表明,在180个国家中,俄政府的清廉度排在第146位,列“极端腐败国家”之列。因此,严厉扼制和打击腐败是俄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最严峻的任务。

除上述因素以外,固定资产破损严重、基础设施陈旧和资金短缺也是俄罗斯经济发展、创新和现代化的严重障碍。固定资产破损严重成为俄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规模更新设备和改造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显然,仅靠本国力量远远不够,而要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又存在市场经济“制度质量”的制约。

从理论上讲,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为俄罗斯痛下决心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油价上涨为俄罗斯经济带来短期福音,但从长期来看仍然令人担忧。据俄政府测算,只要油价维持在每桶70美元的水平,俄罗斯就能达到预算和收支平衡。因此可以说,今天的俄罗斯经济已经从每桶33美元的噩梦中醒来,于是投资者再次返回俄罗斯市场,并且带动股市市值上涨了70%以上,卢布已经基本稳定下来,外汇储备的流失也已得到遏止。然而,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仍然需要进行一系列根本改革,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才能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可靠的参与者和新兴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每桶70美元的油价也蕴含着潜在的危险——油价上涨可能又将使俄罗斯经济转型的需求显得不那么迫切。如果这样的话,尽管普京的领导魅力、强势作风以及日渐成熟的执政能力可以帮助俄罗斯在制度供给和政策选择方面积极推动经济转型,但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复杂的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又使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前景充满变数。

猜你喜欢
经济转型
浅论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
经济转型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关于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究
探讨基于经跻转型背景土地利用的规划筐理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基于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研究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