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

2012-04-29 13:36金江军王成仁赵卫东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年7期
关键词:两化融合产业集群中小企业

金江军 王成仁 赵卫东

[摘要] 产业集群信息化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信息化的现状,然后指出了产业集群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政府认识有待提高,服务资源不够丰富,企业内生动力不足。最后提出了推进产业集群信息化的对策措施,如提高认识水平,完善政策措施,开展试点示范,培养专业人才,利用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

[关键词] 产业集群;两化融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业转型升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7. 018

[中图分类号]F27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07- 0036- 02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简称“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两化融合,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构建“两型社会”,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业集群是一群在地理上邻近而且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它们具有产业联系而相互影响。通过联系和互动,在区域中产生外部经济,从而降低成本,并在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中促进技术创新[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中小企业集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发展迅速,日益显现出“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产业大规模”的局面,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中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推进产业集群信息化,是适应资源要素交换方式转变的需要,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适应国际竞争市场规则的需要,是完善集群产业链的需要[2-3]。

1 产业集群信息化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产业集群信息化工作已积累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在各重点地区和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在纺织、轻工、机械、化工、电子信息等行业涌现了一批积极实践两化融合的产业集群典型案例,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些地方把两化融合作为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更大范围、更高程度的分工协作。例如,重庆市通过推进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信息化,提升了整车企业和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等的供应链协同能力。

一些地方鼓励和支持面向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平台的功能包括行业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在线管理软件应用等。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市建立了非营利性的两化融合服务平台,可提供工业设计、先进制造、工业控制、在线管理、电子商务、信息情报等方面的服务,在促进当地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些产业园区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例如,上海化工园通过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为园区内的化工企业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此外,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园区内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统一监测,对管道等基础设施进行检测维护。

2产业集群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地在推进产业集群信息化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产业集群信息化的认识有待提高。产业集群信息化是一个新鲜事物,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推进两化融合是一个新的视角,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产业集群信息化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总体而言,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进产业集群信息化的思路还不够清晰,对本地区的产业集群信息化模式缺乏总结和研究。

(2)产业集群信息化服务资源还不够丰富。总的来看,产业集群信息化方面的服务资源还不多。用友、金蝶等信息化服务提供商还只专注于企业信息化产品本身,如ERP、CRM、BI等,在产业集群信息化方面缺乏相应的整体解决方案[4]。在产业集群内,两化融合服务机构少,尤其缺乏市场化运作的产业集群信息化服务机构。

(3)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信息化内生动力不足。根据对中小企业负责人的抽样调查,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销售额、成本、利润这些经济指标。信息化项目往往投入大,建设周期长。软件不像硬件设备那样看得见摸得着,而信息化效果又很难说清楚。也就是说,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或投资回报率往往说不清楚,使企业负责人在对信息化项目投资决策时决心不大。

3产业集群信息化推进策略

从企业对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及各地推进产业集群信息化的先进做法来看,推进产业集群信息化,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对产业集群信息化的认识水平。通过举办产业集群信息化专题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授课,组织实地考察和座谈讨论,积极推广成功案例,总结成败经验教训,努力提高本地有关政府领导与企业领导对产业集群信息化的认识水平,转变他们的观念。

(2)制定产业集群信息化有关政策措施。从本地实际出发,针对中小企业较为集中、产业集群特征鲜明的若干行业和区域,组织精干力量,抓紧调查研究,坚持以产业集群的实际应用为导向,选准切入点,分行业、分区域开展产业集群信息化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制定和出台本地方的产业集群信息化有关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5]。

(3)开展产业集群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组织开展产业集群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针对本地区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产业集群,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等程序,遴选一批产业集群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发挥典型引路的导向作用。试点示范项目应重点支持:面向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产业集群的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面向产业集群的试验、检测、研发、设计、咨询、培训类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平台;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信息化成效显著的产业集群载体,如特色园区。

(4)加强产业集群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针对当地产业集群信息化人才需求特点,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鼓励高校和研究院所在地方产业集群设立信息化人才实习基地,每年选派相关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建立健全信息化人才引进、培养、任用、激励等配套政策体系。用足、用好本地的人才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增强对信息化专门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5)利用市场机制推进产业集群信息化工作。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吸纳各方面专业资源和力量,扶持一批产业集群信息化示范厂商,使他们有效发挥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主渠道作用,探索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产业集群信息化发展之路。针对产业集群信息化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降低两化融合服务厂商提供培训、咨询和运维等IT服务的税费成本,或给予一定税收返还优惠;对承担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IT厂商,给予政府采购和专项资金等鼓励和支持;组织相关信息化方面的交流会、展览会,促进供需双方企业的有效对接。

(6)提升信息化服务商的专业能力,创新商业模式。信息化服务商要加强产业集群机制、特点等方面的研究,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6]。考虑到中小企业用户的信息化技能普遍不高,要提高软件产品的实用性和易用性。鼓励信息化服务商开展产业集群云服务平台建设,并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门槛。鼓励大型管理软件企业提供从咨询诊断到实施、运维的全程服务。

推进产业集群信息化是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对于浙江、广东、江苏等产业集群特征突出的地区,要大力推进产业集群信息化,以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缉慈,等.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黄永斌.浙江省低成本型产业集群信息化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7(7):110-112.

[3]蔡皎洁.产业集群信息化建设模型研究[J].商业时代,2009(29):98-99.

[4]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调查与发展报告(2010)[R].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卞保武.面向电子商务的产业集群信息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22):95-98.

[6]方玲,李朝明.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情报杂志,2009(B12):50-52,65.

猜你喜欢
两化融合产业集群中小企业
基于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基于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