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能力立意试题大家侃

2012-04-29 13:17鲁爱华杨雪玉等
地理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读图试题能源

鲁爱华 杨雪玉等

第一部分:能力立意认识

观点1:能力立意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灵魂,其含义是以考查能力为目的命制试题。能力立意的出发点是从考查能力出发命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以实际问题立意,设置问题情境,根据问题需要,确定考查的主干知识体系,不忌讳知识的重复,不追求知识的数量;从认识分析实际问题角度设问,提问的内容是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态度、观点和方法,关注对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考核,引导学生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并重视知识的理解、整体和迁移。(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鲁爱华)

观点2 : “能力立意”试题的五大要素,立意:应从回答中观察到与学习能力相关的行为表现。情景:社会化和生活化的原问题。设问:简洁、清晰明了、具有单维性。载体:知识要求浅显、广博、常识化。导向: 关心社会、自然环境的变化、发展;关心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变化、发展;导向学生改变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引导考生注重从学会走向会学。(浙江省湖州市练市中学 杨雪玉)

观点3:能力立意试题,特别注重信息的呈现,一方面为考生答题提供依据,信息就是答案;另一方面创设情境预设问题,信息就是问题,需要考生调运知识,灵活迁移。地理试题信息呈现的方式有四种:文字信息、图表信息、问题信息(有的问题就明确了答题方向)和答案信息(如选择题和综合题中问题—措施类题目)。地理图表信息的解读是考查的重点。要掌握各类图表的常规判读方法,穷尽图中信息,同时关注细节和设问。(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鲁爱华)

观点4:能力往往是构建在基础之上,是知识的上层建筑。能力立意的试题往往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考核某项或多项地理能力。能力立意试题的解答,首先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地理基本功,同时还要考生具有灵活的、创新的思维,只有这样考生才能就具体地理问题的情景因时、因地、因事做出创造性的分析,才能做出最为合理的判断,提出最为恰当的解决措施。这类试题的考核往往能超越基础知识和地理学科自身的考查,促使考生形成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的人生素养和价值观,从而为考生生命中的任何“考试”服务。(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 郭庆彬)

观点5 :能力立意的高考,关键在怎么理解“能力”的概念,“知识+方法=能力”,这里的知识,离不开知识的记忆、积累、整合,但绝不是把考生记忆的知识直接输出作为高考考查的主要方向。高考考题,更多体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层面,甚至体现一个考生多年学习形成的地理学科思维和素养;而方法,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地理学科本身的技能,主要是指读图能力,如空间图形的转换能力、数值图形数据加工和处理能力等,这些技能要求考生能够按照读图的步骤和方法,在规定时间内,规范严谨读图(表),获得与题目相关的依据和题干要求的相关信息;二是高考大纲所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题中直接或者间接获取信息的方法,即从题中的文字、图像、表格等材料中,获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间、地点(空间)、事物或现象类型、分布、变化以及题目的限定条件等解题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方法是考生阅读能力和地理学科技能的结合。(河南省濮阳油田第二高中 贾国强)

观点6:2012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进一步凸显新课程提出的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将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等课程目标。今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地理试卷都把“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作为一项最基本的能力体现在每一套试卷,甚至每一组试题当中。命题专家从能力立意出发,强调引入新材料,选取新图象,构建新情境,设置新问题。综观近年各省市新课程地理试卷,试题信息蕴含丰富,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不仅给考生和一线教师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强化了对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把获取和解读信息这一能力要求细化为三个思维过程:不仅要发现包含了哪些信息,还要去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以及与有效信息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去分析解决问题等。所以学会获取和解读试题中的地理信息,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在对试题信息特别是新的信息类型或者新组合信息要进行通读、理解,辨别不同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确定信息指向的主题,围绕该主题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找出重要、关键信息,剔除次要、干扰性信息。另外还要对不同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发掘隐含信息,梳理它们的内在联系,探寻由关键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确定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路径。(安徽省蚌埠市包集中学 赵东宇)

第二部分:能力立意试题分析

能力考点1——空间定位能力

释义: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指在认识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时,运用真实地图、略图或虚拟的脑中地图作空间透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相关的解释与结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地理能力。

微观定位(2012年全国新课程卷)读图1,完成第1题。

1.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C

宏观定位 (2012年全国新课程卷)读图2,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答案: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解读:在全国新课程卷中,有两道题目明显渗透空间思维,分别从微观与宏观尺度关注定位。第1题是对空间定位能力的直接考查,属于微观尺度的定位。首先,根据秦岭大致与34°N重合,可以判断两图所示区域都为南方地区,可以排除A、B、D选项。从a图中可看出,河流非常稀疏,且铁路沿河流分布,故可能受地形影响较大,由此可判断甲城市位于河谷地区;从b图中可看出,河网较密集,整体向东南流,说明地势北高南低;铁路多横插河流,说明其布局受地形影响小,可能位于平原地区。综上可判断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第2题对空间定位能力的间接考查,属于宏观尺度的定位。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太平洋信息,可判断该地位于南美洲大陆西海岸的低纬度地区。本题虽然不要求准确定位,但定位对于区域分析如“气候干旱的原因分析”有很大帮助。(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鲁爱华)

能力考点2——区域地理分析能力

释义:高考对区域地理要求是:掌握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点的落实地;区域发展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订发展策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具体应用。

(2012年浙江自选综合卷)读图3,回答第3题。

3.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①龙卷风 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飓风

C.①海啸 ②飓风③龙卷风 ④暴风雪

D.①飓风 ②龙卷风 ③暴风雪 ④海啸

答案:C

(2012年浙江卷)读图4,完成第4题。

4.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是该国:

A.软件产业发达 B.国内市场广阔

C.运输条件优越 D.劳动力价格较低

答案:D

解读:在浙江卷中,这两道题目明显渗透区域地理思维。第3题是属于单一要素的区域分析。从美国图中看出,利用所学脑中储存的美国地形和气候区域差异,能排除掉A、B、D,选C。第4题是属于要求区域综合分析。根据泰国区域图,设问IT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以考查城市地理的区域落实和工业区位因素的区域落实。(浙江省湖州市练市中学 杨雪玉)

能力考点3——数据图表分析能力

释义:数据图表分析能力是指在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发展变化时,运用相关数据图表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和变量,对相关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发展变化进行论证和探究,进而得出相关的结论的地理能力。

(2012年江苏卷)图5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6.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需要

答案:5.D6.C

解读:在今年高考多套试卷中频繁出现了数据图表试题,仅江苏卷有五组试题渗透数据图表分析能力,如7~8题水循环、9~10题地质构造、13~14题产业升级、15~16题能源与发展和23~24人口变动等,现以原试卷中15~16这组典型的折线数据图来研究学习。第5题是对图表中的数据定量获取和分析能力的考查。读数定量分析可知,我国单位GDP最低的是2010年,排除A;1990—2010年能源的消费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7年消费总量快速增长,排除B;年均GDP的增速比能源消费的增速快,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排除C,确认D正确。第6题是在解读数据的基础上探究地理事物原理,分析地理事物变化。结合图表信息正确探究分析,能源消费增长可能会影响GDP,但图示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与GDP增长趋势基本相同,A错;地区能源储量大小会影响GDP,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如日本,B错;虽然我国能源丰富,但无法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所以能源需要进口,如石油,D错;伴随GDP的增长,技术进步,会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影响能源消费的增长,进而能确认C选项正确。(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 郭庆彬)

能力考点4——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释义: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它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特征、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2012年北京文综卷)图6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7.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8.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

答案:7.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8.吸附飘(浮)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

解读: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是地理考核的目标与要求,这一能力考查主要通过主观题实现。题图示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7题,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很明显,要描述的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从城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分别描述绿地的形态。这种“分布”描述问题一般要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分别描述,要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与选择。第8题,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本题要阐释的地理原理是植被的生态效益,并不等同于光合作用,答题角度侧生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能力考点5——图形数据加工能力

释义:图形数据加工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对各式图形的数据,利用读图的方法,按照图形固有的规律,对某个点、线、区域的具体特点,进行数据的推理、判断,得出具体的数值或者数值范围。

(2012全国新课标卷,10~11)图7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9~10题。

9. Q地的海拔可能为:

A. 90米B. 230米C. 340米D. 420米

10.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 260米B. 310米C. 360米D. 410米

答案: 9.D 10.C

解读:图形数据分析、推理、判断、加工,要建立两个层面,一是数据分布的规律;二是试题中信息和要求,是解题的依据和解题的灵感。第9题属于数据判断, 要先找到关键的数据支撑,从图看出,图中西北方向有一山头580米,而Q在东南,中间有一河流,地形起伏趋势,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两侧西北和东南较高,而等高距为100米,从河流到两侧的等高线应为300、400,所以Q外侧的等高线数值为400,即400<Q<500。第10题属于数据加工, 中有“瀑布的落差为72米”,又河流两侧等高线数值为300,说明桥梁的海拔h,200米<h<228米,所以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H的范围,352<△H<380。(河南濮阳油田第二高中 贾国强)

第三部分:应对能力立意的具体教学策略

策略1 熟读和默读教材,渗透学科素养

对知识的掌握,传统的方式是指导考生,有重点地背诵和记忆一些知识点,有意识地去加强主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是非常必要的,而当前能力立意的高考,更加注重学科素养的潜移默化和渗透。如自然地理概念的内涵和理解,人文地理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等,这些会影响和处理地理问题的宏观方向,也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因此,让考生每天都能读读教材,从头到尾默读几遍,细细品味和琢磨教材内容的真谛,一定会收获和体悟更多地理学科的思想。(河南省濮阳油田第二高中 贾国强)

策略2 重视空间分布,建立联系线索

(1)地图漫游:大洲大洋——板块分布——全球地震分布——年轻的褶皱山脉及其附近的高原——古老的高原——世界重要平原——世界大河分布——世界农业区的分布等;

大洲大洋——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洋流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渔场分布——自然带分布。

(2)多角度漫游:亚马逊河——河流补给类型——河流水文特征——河流航运价值——河流冲积地貌——河谷形态等;

亚马逊河——亚马逊平原——世界平原分布——世界高原分布——世界主要山脉——板块构造学说——地质作用等;

亚马逊河——热带雨林气候——气压带风带分布——大气的运动——天气和气候等;

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破坏——热带迁移农业——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选择等。(浙江省湖州市练市中学杨雪玉)

策略3 多发并举,培养读图能力

(1)图文结合:地图被誉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它与文字是相辅相成的。地理图象印证文字内容,文字描述图象 。图象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象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复习矿产分布、工业布局、耕地利用、行政区划、自然资源等 都必须有相应的地图,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看图(挂图、地图册或教材图像),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 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以图引文: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图形,以图夺人,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入最佳状态,激发求知欲,启发思维。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适当补充、绘制板图,精心设计问题,巧妙导入新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读图训练:读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一环。在学习地图基础知识之后,要将读图训 练贯穿在图象教学的始终,长期坚持,逐步提高。读图问题的设计,应紧扣主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后 提示规律和成因。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①识别图象类型,明确读图目的;②认别图例,了解方向和 比例;③认真读图,弄清问题;④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结果;⑤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4)用图训练:通过地理图象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运用地图、地理图表的能力;能从地图上查找在课外阅读、听广播、看电视接触到的地名和国家并熟悉它们,以扩大自己知识面;能从地图和图表中分析、 解释一些地理问题和现象,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用图训练可采取拼图、游戏、建立绘图本、知识竞赛、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山东省宁阳县教科研中心 刘立栋)

猜你喜欢
读图试题能源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