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忠胜,海洪,金文英
摘要: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院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从科学定位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建立具有创新素质的师资队伍、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应用化学;创新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98-03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与化工之间的应用型专业,其目标是培养理工结合型的“应用型”化学人才,主要是利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方法和产品质量等研究。应用化学专业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领域十分宽广,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随着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特别是广西北部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部湾经济区将在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等行业开始建设,紧缺专业人才[1]。因此,为推进广西改革开放、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为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各大高校必须适应新形式,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桂林理工大学作为广西的一个地方院校,有义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培养众多优秀的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笔者对应用化学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启示如下:
一、科学定位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
科学定位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力求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有创新地构建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化学创新型人才,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化学化工类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应是拥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多项实验技能、具备良好专业素质,能够自主探索和发挥创新思考,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学校作为学生的载体,应为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可实现的途径: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关注本专业的前沿发展,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营造开放式教学实践环境,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使之经过四年学习成为国家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服务社会。
二、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以教师的创新意识及其能力为前提条件,所以创新性培养模式需要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优质师资队伍。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为教学顺利开展铺平道路,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亲和力与专业素质[2]。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够在教学环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教师及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亲和力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情感,可以促进教师的知识传授,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遇到的障碍和困惑,从而为学生创造一种平和、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精湛的专业素质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石,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好坏。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厚积薄发。除了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起码的社会科学、人文知识、丰富的思想内涵,还要有能力轻松娴熟地驾驭每一堂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学到更多的知识,并用已有的知识,进一步探索科学。其次,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各项师资培训工作,进行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可通过这些形式实现:每个教师每年至少有一次到外校做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机会,或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进修回来的教师都要向本教研室汇报在外面获得的新信息,或相关的教学改革建议[3]。我校教师工作上有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教师在科研中可以学习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教学中将这些前沿的知识及其科研成果引进教学,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自身教学水平,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会提升学生对该专业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教师的科研成果不但提升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又有利于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提高在国内院校中相同专业间的影响力,提升知名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的自身修养在教学过程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每个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端正思想,慎言敏行,爱岗敬业。
三、调整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一般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它涉及到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为适应社会需求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人才类型的培养。针对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特点,首先适当调整专业课程的结构,学院积极开设与目前发展较快并对人才需求较高的工业相关的选修课,鼓励教师开设相关的新课,开新课需要教师学习新知识,拓展新技能。这样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相应的便利平台——市场调研,兄弟院校考察交流等。这种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能力,也是创新素质的一个方面。其次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体现在教材上:专业基础的课程是不变的,但课程教材是一个开放性体系,这样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有所改革,使用经典教材的同时,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查阅学习其他相关教材,避免学一门课程只用一本书的现象;有些专业课根据自身特点,在教学中可以不指定专门教材,而是提供一些最新的文献,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研修,由学生独立完成课程中某个环节或章节的学习,对此作出相应的学术报告,这样真正地掌握了这门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最后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培養创新人才的技术保证。主要措施之一是加强团队教学,对于主干课程的教学由几名教师承担,不同的教师讲授不同的章节。这样,学生能从各个教师身上学到不同的知识,得到不同的启发,感受不同的教学艺术,弥补了以往一个教师一门课从头教到尾、避免课堂的沉闷气氛。另一方面,每个教师可以把自己最擅长、研究得最精湛的学术内容与学生分享。
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校化学化工类应用化学专业是应用型的专业,其实用性强,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因此,我院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化学专业人才方面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这就要求把实验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较高的位置上。首先,学校在教学经费的使用上,应优先考虑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创建更加优越的教学与科研创新环境,开放专业实验室,使大三大四高年级的学生尽可能地熟悉和掌握我院现有的各种大型仪器的基本操作,完成自己的科技活动项目或其他研究项目,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其次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调整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对四大基础化学实验进行优化整合,去除重復部分,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权重[4]。尤其是设计性实验,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完成过程,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可以很好地回顾专业知识并通过实践学以致用,真正地消化了专业知识,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减少单科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应用性实验,也可以将本学院教师最新的具有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择优选择转化为实验项目,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同时调研北部湾经济区的石化、钢铁、粮油食品加工等化学化工类行业紧缺专业人才及学科发展的需要,可增开相关性的化学实验,引入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如微波分离技术、超声分离技术等用于实验中。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五、开展大学生科技立项活动,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全面发展。据此我校在本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立项活动,立项课题每年达500余件。各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技立项工作,认真组织师生开展该项活动,指导教师认真负责,按期保质完成。在该项工作中,教师是关键,教师通过其专业素质对课题的选择,实验技术路线的确定,研究过程中困难等悉心解决,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是该项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交流,学生之间的团体合作,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查阅文献、制订方案、提高动手能力、吸收前沿知识等。在科学研究中真正地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及科研创新的动力。积极推动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前提。
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由于应用化学学科本身是知识面宽,实用性强,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这一特点,要求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应在各方面再加大投入,开拓创新,以服务企业为目的,高度重视学校与社会、学科专业与行业企业、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接口,践行“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海洪,金文英.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创新型生物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8-119.
[2]叶季蓉.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英语课堂教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2003,24(10):401-403.
[3]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12-17.
[4]潘路,王凤武,鲍霞,等.化学化工类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82-8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桂教科学[2011]11号:2011C0028)
作者简介:海洪,男,广西桂林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