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详细论证了科技竞赛对培养和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中参与科技竞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只有通过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方通力协作,狠抓科技竞赛才能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技竞赛;创新;机制;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93-02
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改革,都在向培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向趋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高校开展反应大学生素质的综合技能竞赛是十分必要的。科技竞赛是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校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针对大学生举办的全国性竞赛有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四类。其次,知名度较大的还有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以及以赞助商命名的各种知识大赛、设计竞赛、能力大赛等,参加这些大赛已经在我国很多高校间形成共识。
一、科技竞赛对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科技竞赛是在紧密结合新技术应用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代教的形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竞赛任务来引导学生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增强学习兴趣及研究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系列化活动。大学生科技竞赛侧重于参赛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强调考察参赛大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科技竞赛,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促使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以及不怕困难、敢于攻关的顽强斗志,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理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将课堂理论联系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③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创新的全面领悟和认识,培养他们运用已有的或通过自学的知识去发现、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科技竞赛的内容往往是一定深度、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命题,这必然要求来自不同年级或专业的参赛选手取长补短、分工协作、默契配合,且每个成员均具备了强烈个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并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精神,方能在激烈的角逐中取得理想的成绩。⑤有利于营造校园优良学风。通过宣传和表彰竞赛优胜学生,有助于在校园里促进竞争氛围和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达到以竞赛促教学、以竞赛促学风的目的。
二、科技竞赛的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教育部门共同努力下,各种科技竞赛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①领导重视程度不高,经费投入不足。目前,相对于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招生就业等关联学校战略发展而言,很多学校与院系领导并没有意识到科技竞赛关系未来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日益增长的办学费用普遍使高等教育面临严重的财政问题。有限的经费主要用于事关学校战略发展领域,竞赛经费得不到有效投入,难以保证各类竞赛活动稳定有序开展。②竞赛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长效运作机制。当前很多高校对科技竞赛缺乏专门的领导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利于宏观的统一组织、协调,从而无法保障相关工作的高效运行。③竞赛受益面较窄,竞赛氛围有待进一步提升。很多高校参赛队伍遵循“重点选拔、针对性培养”模式即学校先甄选出一小批学生精英进行重点有针对性培养,通过反复培训再参加比赛。在这种模式中,全程只有少部分人参与并受益。竞赛已退化为几个少数精英的表演舞台,学校其他大部分学生权当旁观者。同时由于有关激励和考核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大部分教师认为辅导学生参加竞赛为工作分外的事情,因而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④高校参赛看重各方利益,日渐偏离科技竞赛的初衷。学校为了参加竞赛并取得好成绩,重点培养几个团队,培训内容与日常课堂教学脱节并凌驾于日常课程教学之上,造成参赛学生的受益远少于正规的系统课程学习;同时由于竞赛成绩关系参赛学生、指导老师及参赛单位的种种可能的荣誉及实际利益,使得本是素质教育的措施又演变为一个变味、异化,甚至走向反面的应试教育,从而背离科技竞赛的初衷。
三、狠抓科技竞赛,以此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
为做好以科技竞赛为切入点培养创新型大学生人才,应当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环节统筹考虑。①创新管理机构,健全竞赛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目前很多高校科技竞赛管理部门比较分散,不利于系统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因此为作好以科技竞赛活动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必要在管理机制上创新。首先,成立专门科技竞赛领导小组和学科竞赛技术小组,统管全校大学生的各类竞赛事宜,其主要功能是制订竞赛规则与激励机制、协调各种竞赛事宜、筹措竞赛经费等。其次,明确各部门责任。科技竞赛活动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明确各自职责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定。另外,为保障开展竞赛活动的良性的、有效开展,合理的激励措施是必要的,但对目标的评价手段必须是多元的、多样的,以此调动指导教师参与的积极性。②健全鼓励机制,激发学生竞赛能动性和竞赛激情,竞赛活动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制订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采取以下措施:(1)专业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稍作修改竞赛题目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或作为实验教学环节的内容,使竞赛理念循序渐进的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激发学生参赛的兴趣;让创新的观念深入人心。(2)加大宣传,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更多学生全面了解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可建立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如实行弹性学分制,设置创新学分、分层分类教育改革等培养方案新模式,将学生的各种创新成果与各种奖励挂钩,依据学生在科技竞赛中获得的等级给予一定的学分或物质奖励,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推荐获奖级别较高的学生出国深造或攻读硕士研究生,使科技竞赛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迹。③改革教学模式,优化导师队伍,为使科技竞赛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教师们敢于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如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靠考试获取学分的模式,比如加强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的教学环节、增加实训教学比重、引入以作品代替考试等方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科技竞赛中的掌舵作用。指导教师队伍的高水平与否直接关系到以竞赛促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充分发挥有经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吸收一部分优秀的年轻教师加入,从而建立起一支高质量、高水平指导队伍,以利于形成稳定结构的指导教师梯队。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关键,科技竞赛可作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为充分发挥科技竞赛独特的功能,需要高等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三者协作,学校作为此项系统工程的指挥者,应统筹兼顾、充分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为学生热情参与、教师积极指导创造良好的平台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威.基于科技与学习竞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科技与管理,2010,12(3),120-123.
[2]汪云路.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工程型人才[J].大众科技.2011,8,227-228.
[3]王喜鸿,王良成,周密.论以学科竞赛促进理工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J].实验室科学.2011,14(4),1-3.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项目(No.KJ110421)资助
作者简介:袁小亚,男,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