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字形巧答题

2012-04-29 10:48:30李志鹏
语文教学之友 2012年7期
关键词:语素读音字形

李志鹏

指导高考字形题的复习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字形,而机械识记造成学生因记忆数量庞杂而难以记牢,以致于做题过程中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而得不到解决,复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其实,字形可以巧答,字形题可以巧做,找到窍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归纳了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据读音

字形题常以考查词语字形为主。有的词语,如果它的某个语素发生错误,那么这个词语的读音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假如能够准确地把这个词语在正确状态下的读音读出来,就可以很快地判断出这个词语中的某个语素的字形是错误的。如“暴殄天物”一词,有时易写为“暴殓天物”。这个词语在正确状态下的读音为“bàotiǎn tiānwù”,但是在“暴殓天物”中,“殓”不读“tiǎn”,而读“liǎn”,“殓”字构成的常见词语有“装殓”(zhuāngliǎn)等,这样就可以断定“暴殓天物”中的“殓”写错。再如“编辑”一词,有时写成“编缉”。“编辑”一词在正确状态下的读音是“biān jí”,而我们知道,“编辑”中的“辑”其字音是“jí”,而“缉拿”(jī ná)中的“缉”,不能读成“jí”,所以在“编缉”中,“缉”被写错就很容易发现了。

高考字形题中,绝大多数现代汉语常见词语的读音是规范又稳定的,对某个词语长期形成的语音意识能够帮助同学们通过词语的读音轻松辨析它的某个语素正确与否。

第二,据语义

一个词语中每个语素的意思叠加起来才构成词语的整体意义,反过来,理解词语的整体意义也能帮助理解其中每个语素在这个词语中的意思。明白这个特点,就可以快捷地明了该词语中是否有错别字。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它的意思是“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由此可以看出,“俱”的意思是“都,全”,副词。如果把它写成“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根据其意思,就容易确定“具”错误,因为“具”没有“都,全”的意思。再如“梳妆打扮”,其意义为“梳洗化妆打扮”,“妆”的意思为“化妆”,即打扮得漂亮点;但是在“梳装打扮”中,“装”没有“化妆”的意思,因此也很容易认定“装”写错。根据以上办法,我们看看“手不失卷”一词是不是写错了。我们知道这个成语正确的意思是“手中不放下书卷,形容勤奋好学”,“失”就应该是“放下”之意,但是“失”其实是没有这个义项的,所以“失”被写错了,而应写为“释”。在“如释负重”中,“释”就是“放下”的意思。

根据语义来做字形题,是我们常用的办法之一。只有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才会在实践中熟练操作。这也要求我们在积累过程中对词语的意思要理解透彻。

第三,据偏旁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绝对的优势(现今使用的汉字中,形声字占85%以上)。形声字的形旁与这个字表达的意义相关,所以根据汉字的偏旁,也可以推断词语中的错字。如:“虎视耽耽”这个成语的词境为“视”,与眼睛相关,因此“耽耽”错误,应该是“目”旁的“眈眈”;“甘之如贻”中,词境是“甘”,即甘甜,与味觉有关,离不开吃的东西,“贻”从“贝”,与财富有关,本意为“赠送东西”,只有“饴”从食,本意为“用麦芽制成的糖浆”,所以这个词语正确写法就是“甘之如饴”。用这个办法也就可以知道“脉膊”中“膊”错误,因为“膊”从肉,指上肢的一部分,是名词,而“mài bó”是“动脉的搏动”,应该是从手的动词“搏”。

另外,还有一部分词语,其构成语素语义相关,偏旁也就相同,如“精粹”、“荟萃”、“经纶”、“摇撼”、“砝码”等,在识记和做题时根据这个特点来记忆和解决,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据结构

词语中,有一部分成语的构造为并列结构。并列结构的成语,其特点是相同位置上的语素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如“惹是生非”,动宾结构的“惹是”与动宾结构的“生非”又构成并列结构,“是”与“非”的词性就相同,它们的意义相反;如果把这个词语写成“惹事生非”就错误。再如“重峦叠嶂”,“重峦”与“叠嶂”都是偏正结构,它们之间又构成并列结构,“重”对“叠”,“峦”对“嶂”,各组的词性与意义均相同;如果写成“重峦迭嶂”或者“重峦叠障”就容易判断出错误来。类似的还有“心旷神怡”、“凤毛麟角”等。

进一步探究,我们还会发现,这种结构的成语,将其对应位置上的语素相结合就是一个并列式词语。上文举到的“惹是生非”中“是非”就是一个词语,“重峦叠嶂”中的“重叠”也是。再看,“青山绿水”、“山清水秀”、“唉声叹气”、“一模一样”这些并列结构的成语中,就包含着“青绿”、“山水”、“清秀”、“唉叹”、“模样”这些并列式词语。由此,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一个并列结构的四音节成语,或许就是由一个双音节的并列式词语在对应位置上增添词性相同、意义相同或相反的语素拓展而成的。所以,在判断并列结构的成语字形正误的时候,可以先观察对应位置上的语素词性是否相同,意义是否相同或者相反,有些还可以观察这些对应位置上的语素能否构成一个并列式的词语。

第五,据功能

一个词语有没有错别字,还可以从这个词语某个语素的性质、搭配等语法功能来判断。如“座无虚席”一词,其意义为“座位没有空着的”,“座”是名词,若写成动词的“坐”就错了;“波涛”一词中,“波”与“涛”意思相近,均为名词,指“大波浪或者像波涛的声音”,写成“波滔”就错误,“滔”是形容词,“水大”之意。

除了从语素的性质角度判断之外,我们还可从搭配的角度入手来判断字形错误与否。比如“必须”一词,其后只可跟动词搭配,在“必须品”一词中,“品”是“物品”的意思,是名词,所以此词中的“须”就写错了,应该是“需”。再比如:是“欢度春节”还是“欢渡春节”正确?这就要看“渡”与“度”的搭配功能,前者跟具体事物搭配,如“江、海”等,后者跟抽象事物像时间“假期、春节”等搭配,由此就可断定,“欢渡春节”错误。

第六,据来源

汉语中,许多词语特别是成语,来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等,如能了解这些成语的来源,对判断它们的书写正确与否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墨守成规”,战国时期墨翟善于守城,世称“墨守”,因此“墨守成规”不能写成“默守成规”。又如“名列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作为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前头,作为报警用的信号,故称“前茅”,现比喻名次列在前面,只要理解了其来源,“茅”字就不致于错写成“矛”了。同样道理,了解了词语出处,对来源于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一词,也就不会误写成“世外桃园”了。

第七,注意通假

有一些成语,其书写在传承过程中以讹传讹,我们今天称之为“通假”,在现代词典中依然使用“通假字”,如果要写成本字反而错误。比如“再接再厉”,唐代韩愈、孟郊《斗鸡联句》中说,公鸡相斗,每次交锋前先磨一下嘴;后用来比喻继续努力,毫无松懈。所以“厉”字的本字为“砺”,磨砺之意,但是如果写本字“砺”反而会被看作是错误,如果写作“鼓励”的“励”却又不明来源。成语“厉兵秣马”中的“厉”的用法也如“再接再厉”中的“厉”一样。这些成语数量不是很多,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识记过程中细心归纳。

以上几种方法侧重于理解,理解中得窍门,可以让学生从对字形死记硬背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对字形的掌握更为深刻,也更为持久,在做题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率。

(作者单位:阜南一中)

猜你喜欢
语素读音字形
“那”与“哪”的读音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华中学术(2020年2期)2020-11-30 02:49:34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长江丛刊(2020年30期)2020-11-19 09:48:13
字词篇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因果复合词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添一笔变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