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2012-04-29 00:44:03郭艾寅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教育科研民办高校

【摘要】在民办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民办高校科研特别是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在民办高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必要性,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民办高校的特点,围绕教师本身和民办高校提出了教师自我教学反思法和高校引导教师参与法两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方法,开展好民办高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教育科研 反思法 引导参与法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科研项目(09C59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25-0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科研地位的有效提升,民办高校“科研促校、科研兴校”的意识强化,科研已成为是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素质的不竭原动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丰富汲养源[1]。高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实际上是指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师对教育行为和现象的分析和批判能力,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事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实验、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能力[2]。这些能力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具有善于分析、反思和发现教学问题的科研能力和分析、反思同事对教育经历感受的能力。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的教育实践工作与对象开展的研究,通过分析和反思善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1.民办高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1.1教师自身专业的急需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教师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文献资料和筛选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研究资料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对于新的教学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繁杂的教学工作中脱身出来,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3]教师从事科研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1.2教育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科学,长期都是引用外国的教育学,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学,创建我国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学,是我国教育界先驱历来的梦想,这一梦想的实现,不仅要有教育科研的专职研究人员的辛勤工作,也需要广大教师的参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仅可以为教育科学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为教育学提供“源头活水”,而且可以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把这些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发展应用教育技术科学,为教育学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1.3增强自己的自尊、自信和自立的能力

很多民办高校教师认为上课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而教育科研是公办高校的教授们和专业科研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教师对“研究”似乎有一种复杂的、爱恨参半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对研究怀有一种“神秘感”,似乎研究是十分高深的事情,自己无法涉猎;而另一方面,又对目前教育研究脱离实际的做法感到不满,认为这些研究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帮助。其实,教育科研并不是那么神秘的事情,很多教师在工作中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收集了很多宝贵的资料,他们已经在(或正在)进行一些初步的教育科研工作。他们所做的是一种朴素的“行动研究”,将研究结果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然而,由于忙于日常事务,特别是缺乏文献资料、技术指导和系统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和提升。教师如何重新反思自己已经(或正在)做的工作,将其理论化、系统化、严谨化,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和操作工具,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总结提升自己的经验,进而从事更加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教育科研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增强自身的自尊、自信和自立的能力。

2.民办高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方法

在科研与民办高校整体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关系上,一个民办高校在社会上有没有影响力、有没有地位,招生规模、教学管理和硬件设施无疑十分重要,但科研也不容忽视。针对民办高校的特点,如何有效地让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呢?

2.1教师自我教学反思法

教学反思法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里所说的反思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它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师应当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布鲁巴克等提出了以下四种反思的方法:一是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二是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三是实际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四是行动研究。

2.2民办高校创造积极教育科研氛围引导参与法

2.2.1 建立科研最低工作量制度半“强迫式”引导

在民办高校中,按职称高低规定最低科研工作量,不仅提出数量的要求,还要提出质量、层次的要求。科研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应与晋升职称、晋升工资、评选先进挂起钩来。科研工作搞得好的,还可设科研成果创新和应用奖、科研组织奖、科研标兵。既要注意正激励,还要注意负激励,即对完不成科研任务的采取惩罚措施。负激励有时可能比正激励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实现由要我搞科研向我要搞科研的转变。现在的问题是,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课时量安排得过于饱满,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教学课时量和科研工作量应有一个合理的比例要求,否则科研任务很难落实。

2.2.2 建立教育科研的激励和考评机制

民办高校应当向公办高校学习,增强科研激励机制,加强对高质量论文作者的报酬激励,在提高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和动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科研成果[4]。另外,民办高校应该把教育科研纳入考评机制,尤其是职称的评定。对立项高层次、质量高水平、发表高级别、转化高效益的科研成果和教研人员要进行物质的和精神的奖励[5],以便在民办高校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2.2.3 加大科研投入方便式地引导

一方面,加大电子图书的版权购买。大多数民办高校与本人所在的院校类似,在电子图书的版权上投入较少;这就使得本校的教师不能及时或很难下载到自己需要的文章,尤其是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投入一定的科研经费;积极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活动,并且给予教师合理的时间。

2.2.4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竞争式地引导

民办高校要想尽快发展科研,就需要聘请具有科研实力的教师,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科研队伍,带动民办高校的科研起步[6]。

2.2.5 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术研讨会氛围带动式引导

为了活跃民办高校教育科研气氛,彰显学科特色,民办高校应该定期地与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举办教学研讨会。青年教师围绕研讨会主题,积极撰写论文。研讨会可以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精彩的学术报告。

3.结语

在民办高校中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用这种正确的观念来看待民办高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消除教师浮燥心情,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师自身和民办高校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和创造积极良好的民办高校氛围,有效地让民办高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参考文献:

[1]韩玉芳,王桂梅.论民办高校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性[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5)

[2]李军.高教科研工作要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J].现代教育科学,2010(1):41~43

[3]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解与可行性途径[J].比较教育研究,2002(1)

[4]邵传芳.民办高校的科研发展与政府扶持[J].教育发展研究,2007(5)

[5]卢丽琼,王邦永.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基于上海市五所民办高校的调查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4):26~30

[6]孙鹏.在科研实践中提高教师素质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1995(2)

作者简介:

郭艾寅,女,讲师,1980年1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协议与网络算法,QOS;实时系统。

猜你喜欢
教育科研民办高校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对策
未来英才(2016年3期)2016-12-26 20:15:53
现阶段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误区及对策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13:12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精英领航 集体突围
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 19:00:47
浅析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中的不正之风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