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洋
目前,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回顾课程改革的十年,老师们倾情课改、用心摸索,大胆创新,在尝试课改的新思路、新方法的过程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不能否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仍存在低效的现象。那么,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品味文本语言
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出见解,边读边想、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譬如,同是幽默,老舍的幽默悲郁沉重,鲁迅的幽默犀利深刻,丰子恺的幽默率真本色。
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不少词句形象传神:“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夏天……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早晨……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习得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
激活思。即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同学之间思维的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议,不仅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且要组织好、引导好师生之间的对话。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学生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二、提倡多元模式
1.阅读教学要有基本式,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的模式;如自学——指导——练习的“学、导、练”教学模式;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的“整、分、整”教学模式;2.阅读教学更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对于有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课文,可以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对于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模式; 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设计方案,分组活动,辅导交流,展示成果,小结收获”几个环节。
三、抓住关键环节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形象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由于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差时,教师不知所措,不加引导,甚至推波助澜。如《麻雀》中,屠格涅夫的本意是赞美勇敢的力量,爱的力量,而当有的学生发表老麻雀的行动太冒险了的看法时,老师不作引领,还顺着学生的话说:“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往往已经理解了,甚至发表了精当的见解,老师还不断地问,学生只好强打起精神答,磨来磨去,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通过进一步加强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究,把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