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丽 王峻岭 杨正红等
腋臭是常见病,由于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往往根治腋臭的愿望非常迫切。其原因是大汗腺分泌的汗液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特殊气味。治疗上主要是如何去除大汗腺。我科在小切口皮下剥离修剪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及改进。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6例,男14例,女22例,均为双侧,年龄18~42岁,其中经激光治疗无效6例。
1.2术前准备:术前查体、剪短腋部毛发,女性避开月经期。
1.3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屈肘外展上举,沿腋毛区外缘1.0cm处标记手术范围。采用肿胀局麻技术,根据腋毛区宽度,顺中央腋皱纹切口2~3am,用11号手术刀沿皮下水肿层潜行锐性分离。于切口两侧1号丝线缝合环形牵引线,牵引线的数量和位置据剥离范围大小而定,翻转皮瓣,直视下用眼科剪剪除皮下脂肪、毛囊汗腺复合体,远端难以翻转处,不翻转皮瓣,牵拉环形牵引线显露,透光照射下,先修剪脂肪,再用针刀逐个去除,配合术中变换体位,充分冲洗,双极电凝彻底止血。应用拔毛试验判定去除情况。切口7-0单丝尼龙线间断缝合。在两皮瓣油纱钉固定皮片2针,在标记线处等距缝打包线6~8针,碎纱布打包包扎。外用棉垫,弹力绷带固定制动。术后5天拆包换药,10天拆线。如图l。
1.4疗效判定:术后6个月~1年随访观察疗效。评判者为医师、患者、周围第三人。室温25℃,脱去衣服。距离O.5m。痊愈为未闻及臭味;显效为异味明显减少,活动出汗后,偶尔可闻及臭味。无效与术前相似无明显减少,均能闻及异味。
2结果
术后痊愈69侧,显效3侧。无皮下血肿,切口均I期愈合,无切口边缘坏死。所有病例愈后均无明显瘢痕,上肢活动正常。
3讨论
3.1手术治疗腋臭是最有效的方法。传统切除腋部皮肤方法已基本淘汰。目前多为微创手术,主要有盲视和可视两种。百视操作对医师手术操作要求高,且清除率相对较低。可视有其去除彻底,操作简单,平面准确的优点,远远比盲视下操作损伤轻,但切口愈合时间长,易出现坏死仍是一个问题。在切口改进上有几字形、双切口、S切口等,但愈合时间无有效缩短,且瘢痕较明显。所以笔者切口选择仍为腋皱襞小切口,愈合后瘢痕最不明显,如何做到I期愈合,以往采用过切除部分切口边缘皮肤,因增加张力,亦影响愈合。
3.2考虑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一是要术中牵拉及操作时的张力,二是术中皮片受到损伤,影响血运。也就是说去除大汗腺与保护组织的关系,时刻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所以笔者进行了技术改进,笔者的技术改进点及优点分析如下:①选择切口在自然皱襞内,长度短,但要尽量保证视野清晰,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使手术得以精确细致地完成前提下的小切口;②缝制环形牵引线,不再用止血钳钳夹切口边缘,牵引线选择1号丝线,由真皮面进针行U形缝合后打结,可将食指稳固地固定在皮片上,在线下垫小块凡士林纱布,减少了牵拉、受力均匀、显露清楚,组织损伤轻,保护了创缘皮肤,缩短愈合时间;③在远端难以翻转处,做到不翻转皮瓣,而是向上牵拉环形牵引线显露,透光照射下,先修剪脂肪,再用针刀直视下逐个清除位于真皮深层的毛囊皮脂腺复合体,对皮片微循环影响小,皮片血运好,同时增加了治愈率;④术中变换外展角度,不必一直保持抱头位,而是适时缩小外展角度,减少翻转皮肤牵拉力,损伤减轻。经过技术改进,疗效确切,既经济又美观,切口愈合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临床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