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顺玲
〔关键词〕 美育;特点;教师;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7—0018—02
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同和接受。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也是情操的陶冶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促进者和指导者,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同时还是学生交流情感的伙伴和学习的直接榜样等。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
一、美育的特点
1. 生动可感的形象性。美育是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它是从观赏美的形象开始,并且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让受教育者通过美的形象来领悟美的内含。大千世界,美的事物无比丰富,无比生动,而且均以其鲜明的直觉形象诉诸于人的感官。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它们首要的特征就是形象性,美育的形象性并不仅仅意味着伴随感性形象,而且还意味着对形象情感意蕴的体验与感悟。并且美育总是在给人以生动、愉悦感的同时进行着,它无需那种耳提面授式的训导或说教。德育、智育和体育都是通过学习、训练和实际操作的方式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知识才能和身体素质,而美育则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使受教育者在审美愉悦中达到教育目的。美育的形象性特点使其更符合人们接受知识、感受生活的心理。不论文化水平的高低和年龄修养的差异,均可通过具体可感的直觉形象、丰富多样的各种形式调动人们的审美兴趣,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满足人们的审美愿望,使人们获得审美享受,因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2. 轻松自在的愉悦性。美育的愉悦性就是指美育过程对受教育者应具有的吸引力,早在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就主张“寓教于乐”,强调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求,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美育的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智育是促进认知的教育,智育的过程是知识的教学;德育是通过一定的强制性,侧重于对善的行为的逻辑判断,着重发展受教育者的意志约束力,将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和行为规范灌输给具体的人,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社会人格;美育总是适应着不同年龄水平上的情感生活需要,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与个体生命的发展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满足个体生命发展的需要,以具体形象让人感到生动、活泼、有趣,在生动有趣的形象体验中达到陶冶情操和教育人的目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性娱乐。
3. 自觉自愿的自由性。智育是认知教育,德育的依据是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体育以身体锻炼为主,目的在于增强人的健康体质,都或多或少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而美育则不需要强制和勉强。因为只有在审美活动中,人不受单纯的感性和片面的理性制约才处于一种乐而忘返的状态和审美观照中,完全进入一种自由的境界。近代美育理论奠基人席勒把审美活动称之为“游戏冲动”,强调指出:审美活动是与强迫相对立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从运作方式来看,美育在时空上灵活自由,较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地进行。
4. 潜移默化的渐进性。中国古人认为,美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育”,是通过怡情养性的途径,使主体在感化中经过审美深入人心,从而陶冶精神世界,完善自我人格,所以美育是感性的,其特点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它把认识和道德等理性因素融入审美情感之中,以潜移默化而不是讲解、说教或者强制灌输的方式自然而又强烈地冲击人们的情感。学校里的课堂教学、教室里的训练常是直接的、有针对性的;而美育则通过既关乎人心又与欣赏者无直接利害关系的情境表现出来,使人“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所以美育能净化人的情感,纯洁人的灵魂,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同时,美育对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地熏陶和浸染,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精神生活。所以美育是一种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它比德、智、体、劳诸种教育更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不过美育造成人心灵上的“潜滋暗长”却是稳定且具有持久性的。
二、教师在美育中的作用
1. 启智求真的充实美。教育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一种活动,富有创造性。美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命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一个人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纯洁他们的心灵。教学内容是人类文明和创造精神的结晶,它既是认识对象又是审美对象,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审美内涵和美育价值。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求知能力。教师广博而精深的学识,坚实丰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培养其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认知的经验和学习的方法,从而体验到追求知识的喜悦和精神满足。
美育通过引导人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把握和领悟,培养人的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丰富学养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展思维空间,激活科学研究的创造性想象。这种对知识的追求过程是一种丰富的开启智慧、追求真理的精神活动,能使人认识到自身的内在精神力量,教师的形象和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美育功能。
2. 激情扬趣的艺术美。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则贵在创新。教学艺术就是教师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技能方法、心理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艺术融会着其自身的知识修养、人格特征和情感体验,具有独特的美育效能。精心设计的教学不仅体现了教师的审美个性和创新精神,还体现了教师的审美创造力和综合能力。抑扬顿挫的语言,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疏密相间的课堂结构,使教师与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交流、情感沟通和思想碰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使之保持学习热情,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智力、心态的活跃和开放,有效推动教学进程顺利开展。这个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就是美育的过程。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也是体现教学艺术的最基础、最直观的因素,还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学活动发挥美育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语言才能出众的教师,语言色调鲜明,讲述生动具体,再穿插使用比喻、谚语、熟语、格言等修辞格,则能有力地影响学生的情绪,通过简易、通俗、明白的形式揭示问题的本质,给学生带来富有朝气的乐观情绪,从而产生出愉快的学习热情。艺术的教学语言是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提炼的特殊的独白语言,也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创造性地使用和发挥的专业语言。它能够保证师生交流和沟通的顺畅与和谐,并且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激扬学生的思维,引领他们积极思考,勤于学习。富有感情、美感和表现力的语言运用于教学,不但可以有效地完成具体教学任务,还给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榜样。
3. 储善塑形的人格美。优秀的教师常能给人一种如沐春风、如浴春雨的感觉,最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形象的美育正可以在此大有作为。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和巨大的,教师的学识水平、人格修养、道德情操是社会的巨大财富,它既是精神文明的结晶,也是传承文明的动力。具有渊博学识、完美人格和深厚修养的教师则是学生的审美对象,其语言、表情、仪态、行为这些方面都体现着丰富生动的审美因素,会产生直接的审美效果,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发展。仪表美是学生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受到的,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是直观而显著的,教师注重自身的仪表和行为修养,以美好的形象感染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这必将对他们的审美修养和立美意识产生巨大作用。教师高尚的职业情操更能够体现美育功能。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锲而不舍的钻研态度和自觉主动的反思意识构成了教师良好职业情操的主要内容,闪现着审美的光芒。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由此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是任何教科书和奖惩手段都无法代替的。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