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静 李斌
摘要:物理是一门内容较为丰富,既用到推理与计算这样逻辑与数学能力,又要观察、实验等从外部世界探寻知识的手段。所以这门功课对与人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不是一门好学的课。这门课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分成力、热、电磁、光与原子等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而且相对各部分都各有一套与之对应的学习方法。如果善于分割开来,分而治之,则有助于理清概念,效率较高。总所周知,高一的物理中必修一必修二属于必修的内容,所涉及内容均属经典力学内容,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部分。必修二主要讲述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但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生普遍认为比较难学。由于高中物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且在物理程度上的升华和拓展较高。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充分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掌握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准确地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字:物理;高中;知识的衔接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物理的知识有很系统化的知识,比如静力学与动力学部分都是相当完善的理论体系,也有比较零散的,比如原子物理部分就有一些零散的知识。对应系统的知识,以理解为主,务必要深刻体会其内容;而对应零散的知识,也许记忆的功夫更加重要。物理书中主要是给出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这时最为重要的事便是将初中与高中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1.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相比于初中物理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学方法,让学生初步地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等基本知识和简单应用。高中物理教学则不同,高中物理充分利用了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2.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在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主要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但在高中却不一样,它更多的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3.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要求。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考试就很容易了。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二、如何搞好物理教学的衔接
初中物理在课程的知识内容和知识检测方面与高中物理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表现为: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简单,直观性较强,如匀速直线运动、声音、杠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理解起来难度也不大。而高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系统、抽象,前后联系紧密;而且还要用到一些高中的数学知识,物理模型也比较抽象。如:质点、点电荷、电磁场、原子模型等,理解的难度就加大了;初中物理习题类型较少,变化也不多。考试时只要记住公式、背好笔记,一般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不少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到了高中题目习题型千奇百怪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这样就需要学生自己会分析、思考问题。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高中物理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高中物理教师不仅要研究高中物理的教材和教法,也要对初中物理教材有一定的研究,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知道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之前学过哪些知识,掌握的水平以及如何获取这些知识的,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之上再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研究高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制定和实施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降低"阶差",保持学生在物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和深广度。
3.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首要的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而阅读则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作为一种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此外还应该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最后通过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内在意义,明晰它最为本质的东西,在此基础之上,再将容易混淆的物理规律和概念放在一起进行区分之后再做记忆。
4.把这些知识板块进一步构建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但各个知识板块建立得好,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很好得解决问题。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单独得对每个力进行考核时学生掌握尚可,但这些力在一个具体的物理场景中一起出现,要学生分析时,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或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由此可知,这时各个知识板块在学生的头脑中仍处于分散的、孤立的状况。要把这分散的孤立的知识板块有机地组织起来,建立一个良好的认识结构,使学生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很顺利地使用它。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