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作文有话可说的策略

2012-04-29 04:24王彬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7期
关键词:体验生活事物小朋友

王彬

前几年,我教过《再寄小读者》这篇课文,清楚地记得冰心老人曾经在文中介绍两个一同去动物园游玩的小朋友,一位写了上千个字的日记,而且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让人读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一位写了四五十字,只简单记录了一些动物的名称。为什么一同去游动物园,写出的日记却不一样呢?除了这两个小朋友在写作技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在写作前的境遇迥然不同:前者由于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具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写作语言,写作前似有千言万语急欲表达,而后者则腹内空空,无话可写。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许多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往往只注重“写作技能”方面的训练,而忽略了在写作前进行必要的观察方法的指导,生活实践的体验和写作语言的积累。忽略了这一点,势必会抑制学生的写作兴趣,束缚学生的写作思路。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在写作时觉得无话可写,无情可表,即使写成了作文,也往往是东拼西凑,缺乏真情实感、童真童趣。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作文时无话可写的问题呢?

一、拓宽学生体验生活的空间

生活是作家的创作源泉,离开了生活这个基础,作家的创作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他们的作品必然会失去生命力,学生的写作亦是如此。冰心老人在《再寄小读者》一文的开头,便以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小朋友回忆自己在暑假中的种种经历,这其实是在告诉小朋友,他们的这些生活体验就是写作的好材料。因此要解决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问题,首先要拓展他们体验生活的空间,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对写作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并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比如在学校里,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放风筝、下象棋、打乒乓球、讲故事等比赛活动;在假日里,我们不仅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远足旅行以及饲养小动物等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途径去体验生活,像看录像电视、阅读课外书籍等。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班级里的学生每晚观看电视新闻和焦点访谈等节目,要求学生在观看后尽可能把节目内容记录下来,并在中间穿插自己的感受写成日记。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和具体的写作材料,写作时他们思维活跃,落笔成章,不再感到无话可写了。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写作形式:如为自己喜爱的照片写一段简介,为家乡的某一种特产写一则广告……这些富有情趣、具有实用价值的写作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有效化解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接触生活,捕捉生活中新鲜有趣的信息,创造条件,拓展学生体验生活的渠道,使他们获得深刻的生活体验。

二、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再寄小读者》一文中的两个小朋友,他们一同去游览动物园,这说明他俩有着近乎相同的活动经历,为什么两人写出的文章大相径庭呢?笔者以为主要差别就在于他们的观察品质存在着差异。观察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途径,也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形式。善于观察的孩子往往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一旦落笔便文思泉涌。不善于观察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往往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旦提笔便觉得无话可写。因此,我们要想学生写作时觉得有话可写,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

1.观察要仔细。看一件事物,当然应该先从大处着眼,抓主要的东西。但任何事物总是由无数细节构成的,如果只看事物的概貌,不观察事物的细节,那么写作怎么能生动、真实形象呢?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先观察事物的整体,了解其全貌,再仔细地观察事物的局部,了解事物的细节。这样由整体到局部,可以使学生的观察更为细致,写成的作文才会血肉丰满。

2.观察要准确。观察的准确性是确保观察质量、提高观察力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围绕观察的完整性和有序性来展开训练,有助于提高观察的准确性。所以,我们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是从上到下,或是从近到远,或是从中间到两边,或是按照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顺序去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并抓住某一个重点去观察事物,可使学生牢牢把握写作重点和顺序。

3.观察要深入。所谓深入观察,就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观察事物的各种表面现象,从而进一步发现深层次的意义。由于任何一个观察对象的本质都不是外露的,不易一下子了解和掌握。只有深入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小学生的观察往往只注重事物的表面,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外部的基础上,加以认真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抓住事物的特征,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蒲公英时,让学生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了蒲公英的茎、叶、花,引导他们边看边描摹各个细节,并将茎折断,让学生深入观察从茎中冒出的白色乳浆。由此使学生的观察由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从而让学生领悟到是大地母亲的乳汁滋养了蒲公英。深入观察能使学生开阔眼界,进一步发现深层次的写作材料,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话可写。

三、引导学生积累习作语言

从信息论看,作文应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输出的过程。如果说生活体验、观察事物、语言的积累是信息的摄取储存过程,那么运用语言表达则是信息的输出过程。想让学生在作文时做到有话可说,就得让他们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他们能驾轻就熟地调遣语言,准确合理地使用语言,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在平时注意积累习作语言。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时期,他们的词汇贫乏,掌握的句式也较少,所思所想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往往在写作时会觉得“无话可说”。所以,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特别是让学生积累最基本、最活跃的语言要素——词语和句子。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使好词佳句烂熟于胸,而后在写作中便能自由地驾驭词汇,模仿句子的结构,创造出符合语言环境的新句,写作时便可以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使“无话可说”的问题得以转化。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作文指导课,注重写作技能方面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把精力放在写作之前,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习作生活,培养观察能力,加强习作语言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时无话可写的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充满童真童趣的好作文。

(责任编辑 刘 红)

猜你喜欢
体验生活事物小朋友
成长
美好的事物
立正!新兵们
奇妙事物用心看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生活中的“万”
Let’s DIY Poster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