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2-04-29 04:24刘渝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7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刘渝

新一轮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往的“师讲生听”变成了“合作探究”,从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的“畅所欲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一片热闹活跃的气氛。看似热闹活跃的背后,却也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和低效化,让数学课堂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自主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数学中一些浅显易懂的知识,可以发现问题,可以通过上网查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前听算

每节课10道题的听算练习,只需要2-3分钟的时间,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三、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创设的情境要有实效性,不需要创设情境的,坚决不创设。在创设情境时,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有目的性,不要过分追求花哨和趣味,从而失去创设情境本身的意义。同时,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已有知识的迁移,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例如:我们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可以创设一些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图,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三角形,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

四、探究学习

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忽视传统讲授式教学,拔高学生的认知,一味让学生去探究的现象,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不成,学生云里雾里,中等生和差生被优生牵着鼻子走,不知所云。其实,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其特有的特点。如数的概念、单位之间的换算、图形的计算公式等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能获得的。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体验、发现和探索。教师该讲解的知识,就应该教师传授,不要去做无谓的探究。课堂中我们更应考虑的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五、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如今在很多公开课上,几乎每堂课都有小组合作学习,似乎没有小组合作的课堂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许多课中的小组合作,表面上看似热闹,其实变成了优生的擂台,中差生只能人云亦云。在课前备课时,我们一定要多思考这个知识点是否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如果学生独立可以完成的,坚决不要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应分工明确,设立组长。合作前先给每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取中心发言式、组内议论式或两两配合式等。总之,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六、课堂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个别教师一节课下来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和指正,对学生的错误敷衍了事。长此以往,学生只喜欢表扬,而经不起挫折。其实评价应建立在公正的基础上,教师语言要恰如其分。教育学生敢于面对错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适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