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牙儿
“师奶兵团”
陈浩第一次发现,当自己的遭遇和报道中的典型完全吻合,是一件多么令人恐慌的事情:广东邦家租赁服务有限公司在南京、深圳、青岛、镇江、无锡、东莞等多个分公司被会员、加盟商爆出本金和分红被拖欠后,“受害者”跑到当地邦家办公室,有的地方已经人去楼空,物管抱怨这家公司拖欠房租;有的地方似乎还正常,负责人说网上的消息是假的,邦家已经拿下了校车项目;刚开始,有的“受害者”还能联系上公司的人,对方要不让大家等消息,要不语焉不详,后来电话就再也打不通……
直到5月15日,广州警方出动百名警力对邦家总部在内的8个门店同时突查,抓获邦家公司法定代表人蒋洪伟等54名犯罪嫌疑人的消息爆出,陈浩的心彻底凉了。他家已经在广东邦家租赁服务有限公司累计投入了132万元,那是他母亲李老太的看病钱,还有孩子要上学换房子的房钱……
其实打一开始,陈浩就不大相信这个项目。那还是2006年的事。
起因是母亲李老太收到一份免费体检的传单,来自一家卖保健品的名叫绿色世纪的公司——邦家租赁的前身,老板也是同一个人,蒋洪伟。之后李老太成为了绿色世纪会员,每次公司组织的免费活动都参加,当然也免不了买些保健品回来。
母亲每次都兴致勃勃,陈浩也没说什么。直到有一天,母亲说公司有个新的投资项目邦家租赁,会员可以优先参与投资,陈浩强烈反对,还把上门来的客户经理直接赶出了门。
李老太的经历是绿色世纪近百万会员的缩影。该公司庞大的会员群体的重要组成是中老年人,后来有媒体称她们为蒋洪伟的“师奶兵团”。
李老太们一直不知道,2009年绿色世纪上海分公司因非法集资上了黑榜。这事在邦家出事后被媒体翻出来,显得有“前科”的邦家,又有重蹈覆辙的嫌疑和恶意。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世纪有此“丑闻”,邦家的加盟商中仍有不少是原绿色世纪的加盟商(不是会员)转过来继续合作,似乎可以从某些方面证明:邦家的模式其实有点意思。
蒋洪伟的新点子
不管外界如何质疑,绿色世纪聚合会员的方式确实为蒋洪伟卖出了大量保健品,也让公司有了一个庞大的用户群。利用这些会员资源催熟新项目,扩张商业王国,是蒋洪伟的必然选择。
蒋洪伟想将国外已经成熟的经营模式——耐用生活品租赁模式引进中国。美国租赁业对GDP的贡献已超过30%,而中国的租赁业对GDP贡献不到3%,在他看来,市场机会巨大。
他把邦家定位在一个家庭或一个人群必需的生活消费品。家电、家具、灯饰、汽车、健身器材、医疗保健器械、儿童用品、数码电子、奢侈品等九大品类都可以在邦家租用。邦家以团购低折扣买进货品,再以优惠价格租出去,通常租金为进货价的20%~30%,同时收取押金,一般为进货价的60%~70%,邦家赚取其中的差价。在一次租赁的产品回收后,可以请厂家翻修,进行二次租赁,再收取相对低价的租金及押金。最后在农村设立知名家电品牌折扣租赁门店,进行最后的租赁。
蒋洪伟的“师奶兵团”年龄偏大,不大可能亲自租用东西,但是下有儿女孙辈,完全可以靠她们辐射潜在人群。
蒋洪伟太清楚如何吸引这些人,他在保健品行业操练得纯熟的营销方式再次发威:在各大高档社区楼盘发传单,各大主流报纸投下整版或半版的广告版面,趁热打铁举行盛大的开幕仪式。
邦家的店开起来了,动不动就是6000平方米一8000平方米的大店。蒋洪伟说,这是为了适应中国国情,一是大店可以摆放更多的商品品类,二是中国人更习惯“眼见为实”。
蒋洪伟本人则在各大媒体推广他的“租生活”理念,他要用“只租不卖”的“大租场”模式改变中国人传统的消费习惯,将“拥有者”变为“租赁者”。
广州珠海店开业就是这套J顺序。深谙这群人心理的蒋洪伟在广州珠海店的三楼专门开设了医疗室,聘请医生入驻,为中老年人提供最受欢迎的身体检查和养生建议。
然后,有专人对这些会员以及会员带来的朋友进行一对一的邦家项目介绍。参与项目方式是购买公司的消费卡。卡上的资金既可以用来购买公司的保健品也能租赁公司提供的各类商品,即使不买,卡上余额仍会有高于银行利息的回报,这叫“顾问费”,每一季度发放一次。
那些前期成本将如何消化,那种声势能否延续,并不是李老太等人关心的问题,她们只是很满意地看到一个“大公司”的大手笔。在她们的逻辑中,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更加安全。
即使儿子“不开窍”,李老太仍瞒着家人动用了自己的部分养老金以搭上邦家“财富航线”。果然,蒋老板没有欺骗她们,李老太和绿色世纪的会员们每三个月就能收到平均每个月800多元的分红。
成长中的烦恼
初期会员们的追捧让蒋洪伟很是兴奋,但是公司“成长中的烦恼”随之而来——租赁业务上不去。
每天花1.85元就能拥有美的空调一年的使用期,你会感兴趣吗?这是邦家的宣传噱头,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陈浩还是知道了母亲投资的事情,有些无可奈何。对于自己家,没啥需要租的,租回来也没地方放。他倒是介绍了一个要搬家的年轻同事去邦家店里看看。同事回来告诉他,邦家租家具除了要交付订金外,还要额外给押金。自己倒是看中了一套价值2500元的沙发,但押金就要1000元,还不如直接买。
同事还说租家具怕麻烦,邦家说货品本身可以享受保修,自然磨损不用扣押金,但如果不属于自然磨损范围内呢?怎么界定?押金变赔偿金的话难免生纠纷。
这或许可以代表大众对“租生活”的迟疑心态,中国租时代到来还需要时间。但是前期狂轰滥炸式的宣传太过烧钱,邦家的策略已经调整成为靠会员“口碑”宣传。怎么个“口碑”法,不得而知。
同样因为租是新概念,邦家在消费体验方面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难免出纰漏。比如,在国内最被看好的租赁市场——汽车租赁方面,大而全的邦家就拼不过专攻这块的正规租车公司。对手在租车发生车祸如何处理、租车费用如何计算、保险如何计算等都有较完善的应对措施。在邦家的网站,缺少这些细节。更让人不满意的是,消费者去预订的时候经常被告知没有车。
一方面是市场的不成熟,一方面是自身的不成熟,蒋洪伟发现个体租赁难以支撑公司运作,他将目光投向了团体大客户。
金融危机对邦家来说,或许算好事。2010年广州亚运会除了赞助车辆外,媒体用车、客户用车以及商务车等300多台车都是由邦家提供。
蒋洪伟的很多开公司的朋友也说,金融危机来了,自己购买办公设备的话,是不小的支出,老蒋你的生意来了。
蒋洪伟自然也能感觉机会在敲门,他在办公设备租赁当中发现了一个租用频率更高的细分市场:酒店和医院。两者的家具每过几年就需更换,不如租赁划算。
负责人常常几句话就把蒋洪伟哽回去了:我们指定要用某某品牌,邦家?好像没有听说过啊。蒋洪伟说,我们是广州亚运会合作伙伴。人家再问两句,又说,你们是租车的,和家具品牌关系不大吧。
蒋洪伟意识到,邦家没有自己的家具、设备品牌,入不了人家的眼,即使合作了一单,租赁的延续性也得不到保证。
蒋洪伟提出过一种合作模式:由邦家联系生产商,提出研发需求,由生产商生产,产品再贴上邦家的品牌进行租赁。这正是邦家在非名牌的困局中,在产业链上希望有所作为从而打开局面的尝试。
但是从公开的资料来看,邦家在与团体客户合作方面,并未取得大突破。这些尝试还指向另一个迫切的问题:研发的资金从何而来?个人租赁业务萎靡不振,团体业务不见起色,邦家靠什么运转,靠什么支付前期采购家具的费用?
另一边,陈浩的母亲绕过儿子,拉了儿媳“入股”。儿媳去领钱时,工作人员劝她,利息涨了,现在转存一年约有30%的利息。结果儿媳不仅没把钱拿出来,和婆婆一商量,又投进去一笔钱。通过几次分红累积入本金,以及追加投资,陈浩家一共投入了32万元。
“巨轮”之梦
蒋洪伟不甘心。
虽然邦家靠租赁进账惨淡,但据媒体报道,目前邦家全国门店初步估算有40多家,每个店都有集资业务部门,而业务部门下面又至少有5个小部门,公司要求每个小部门每月至少完成300万元的集资指标,因此40多家店每年的集资额保守估计在70亿元左右。
面对这么优质的庞大“资源”,蒋洪伟舍不得收手。他将邦家的种种力不从心归结为市场待培养,要培养市场就要舍得下血本!他要将邦家升级做大。大到处处可见,无所不包,这样消费者就该放心上门了,企业客户也不会说邦家不是牌子货而拒绝合作了。
做大,首先是把邦家“大租场”升级为“大商场”。邦家引进的不再单是各大供应商的货品,蒋洪伟更将旗下的五大产业(邦家租赁、绿色世纪、童来福、素成斋、颐养园)重新整合,将其产品全部引进邦家进行销售。
又是一个老问题,钱从哪来?
蒋洪伟有几步规划。
为了进一步“开发”会员资源支持邦家“升级”,邦家推出了“九星连租卡”。消费者最低存入2万元,就能成为九星连租卡的拥有者,邦家会为之提供各种服务。蒋洪伟对这个卡的设计是,逐年增加卡的价值,并以预付的方式直接获得会员的消费资金。
这样筹得的资金还是有限,在蒋洪伟的运作下邦家还申请了金融租赁牌照,蒋希望用融资平台支撑其租赁门店连锁化经营。但据业内人士分析,从邦家的发展现状看,邦家的租赁模式并没有得到银行的支持——邦家没有向银行借到钱。
蒋洪伟还有一个希望——或为融资租赁试点单位。在国内,一些经营性租赁公司因缺乏融资渠道,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融入设备,然后再用经营性租赁转租出去,这是解决资金来源不足的重要途径。
只是融资租赁试点单位对企业的规模、信用等要求非常严格,邦家租赁公司不具备申请资格。在一番努力之后蒋洪伟不得不放弃,转而考虑让邦家商品金融化模式。
根据蒋洪伟多次在公开场合的解读,商品金融化模式具体的流程是这样的:租赁客户先给银行支付一定的押金,然后由银行向生产厂家开出存兑汇票,厂家给邦家发货,等产品租出去之后,租金和押金就同时进入邦家设在银行的账户。承兑汇票到期后,厂家就可以拿到资金。
要玩转这种商品的金融化模式,要求邦家必须拥有大规模的店面。于是,蒋洪伟的“邦家租赁体验店”布点计划应运而生。
变味的计划
蒋洪伟宣布,到2012年,邦家将开设50家直营连锁旗舰店和50家中心店,完成全国的布局,并计划上市。
蒋洪伟的指示精神“落实”到一线,2011年,李老太拿到一张新合同。
根据合同,会员出资100万元和邦家租赁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店,收益按照双方各得50%分配。会员不需操心运营中的琐事,由公司代管。这次李老太劝儿媳妇拿出100万元钱来投入到邦家的扩张事业中。
事情自此其实已经变味。事后有邦家员工爆料,201 1年邦家的租赁业务陆陆续续收缩、停掉。到2011年6月,东莞门店更是直接将租赁部改为招商部,专门找大客户投资体验店。
不做租赁的邦家已经是个空壳,不断注入的资金只是为了让邦家撑下去,直到击鼓传花的游戏再也玩不下去。即使蒋洪伟是真的要用这笔钱重振租赁生意,不知道他是否意识到:从大而全的租赁经营,到发展大型综合卖场,到全国大量布点,他打造的邦家已经是“航空母舰”规模,李老太们投入的资金在这个庞大的计划中只是杯水车薪。
几个月过去,体验店没有一点消息,李老太吞吞吐吐地给儿子报告了100万元投资的事情。一家人大吵一架后,陈浩不安地寻求挽回损失的办法。
2012年4月15日,陈浩找邦家要半年内该返还的30万元,公司告知这要给总公司打申请报告,大概要一个月后才能有结果。
陈浩准备作为客户租赁公司的豪车,万一公司真的出了问题,自己还能靠豪车抵御一些损失。可公司回复他现在没有车。
后来陈浩与其他邦家会员、加盟商交谈,发现邦家方面拖延支付利息的借口有很多,比如重拟合同,延长发放利息的周期,利息则可酌情调高;邦家方面甚至会以“会员客户之前跟绿色世纪的合作已经赚到钱”为由,要求投资者为支持邦家将资金挪至公司投资的其他项目。
捅开这层纸
蒋洪伟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邦家的净利润保守估计在12%左右。据估算,邦家给投资者的回报高达21.6%,邦家的资金链断裂是迟早的事情。
第一个捅开这层纸的人是谁已无从考证。邦家南京、深圳、青岛、镇江、无锡等多个分公司爆出的拖欠会员、加盟商本金和分红的金额达到数亿元;邦家广州总部多个门店撤场,包括蒋洪伟在内的多名负责人被抓;巴彦淖尔市网上公安挂出一则警方提示,“警惕广东绿色世纪保健品、广东邦家租赁服务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至截稿,邦家的情况警方还在进一步调查中。蒋洪伟和邦家其他负责人都联系不上。邦家门店前,聚集了不少白发苍苍的中老年人。有的直接骂邦家是骗子,有的相信蒋洪伟还是做实业的人,只是周转不灵。
陈浩已经懒得去辨别蒋洪伟是善意还是恶意,邦家是骗子还是“先烈”,他更关心自己家累计投入的132万元能否拿回来,他母亲已经进了医院,急需用钱。
如果邦家“巨轮”倾覆,不知会裹挟着多少人家的希望和未来坠入未知深海……
编辑
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