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柱
拆迁协议中是“住房一套,门面一间”,还是“住房一套或门面一间”?一个逗号的有无,意味着拆迁户一间门面房的有无。
纷争源于一个“逗号”
2000年,四川人李术琼的父亲去世后,她和丈夫郭忠平继承了父亲在苍溪县老干部局“老红军楼”宿舍的房产。
2004年2月,该住房被鉴定为危房,县老干部局为此与苍溪市政公司达成了《关于改建老红军宿舍楼危房的协议》,市政公司指派开发商薛某、刘某作为项目总管,负责改建及相关安置事宜。
2004年7月5日,李术琼、郭忠平与薛、刘二人签订了旧房拆迁安置协议书,双方当时约定:“乙方同意以产权调换的方式将自己的房屋产权按原拆迁房建筑面积以‘拆一还一的标准(即住房一套130平方米,35~40平方米门面房一间)进行调换,互不补差。开发商在工程竣工后交付旧房房主使用前,办理好住房和门面房屋产权证和土地证。”
尽管协议已经“白纸黑字”,但协议的履行却因一个“逗号”的有无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6年4月28日,开发商在按“协议”将一套住房交给李术琼和郭忠平后,就不再提门面房的事情。李术琼接二连三找薛某、刘某说理,对方都否认当初还有应补偿一间门面房的“约定”。
2006年5月10日下午,薛、刘邀约了五六个人在县老干部局一办公室约见李术琼,并在让她出示合同原件时,趁在场人多进行了“调包”,将原合同换成了其事先已改好的合同——“住房一套130平方米,35~40平方米门面房一间”中的“逗号”,被改成了“或”字;“……办理好住房和门面房屋产权……”中的“和”字也改成了“或”字。
李术琼发现自己带来的合同原件被“调包”后大吃一惊,当即与薛、刘等人发生激烈争执,要求对方必须退回她带来的合同原件。第二天在辖区派出所帮助下,李术琼追回了已被对方篡改的“原件合同”。
一气之下,李术琼将薛某、刘某告上了法庭。
忽隐忽现的“逗号”
“少个‘逗号,那等于就是少了间门面房啊!”李术琼很是气愤。
2006年5月18日,李术琼、郭忠平向苍溪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协议书”中给付李、郭住房一套及门面房一间的事实成立。
2007年1月26日,苍溪县法院在审理此案后作出判决:一、薛、刘与李、郭签订协议书有效;二、苍溪市政公司与薛、刘在判决生效后立即向李术琼、郭忠平交付门面房一间35~40平方米。
薛某、刘某二人不服县法院判决,坚称当初签订的“协议书”写的是给李、郭“住房一套130平方米或35~40平方米门面房”,并否认“抢夺协议书单方面改动协议”的事实认定,因此向广元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同年6月20日,受理此案的广元市中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薛、刘二人继续向法院提起申诉,称前“两审”判决认定的事实都不清楚,事实是双方当事人签订协议书时,安置标准是“拆一还一”,李术琼、郭忠平原住房仅89.69平方米,还建住房面积130平方米,已考虑了李、郭的家庭情况,并称:“住房一套,门面房一间”中的“逗号”是李术琼后来自己“加”上去的。
令李术琼没想到的是,薛、刘二人的这次“申诉”理由得到了广元市中院的支持。
2008年12月13日,广元市中院再审认为,协议中约定的基本原则是“拆一还一”,李术琼原住房面积为89.69平方米,且是危房,还建的新房面积为130平方米,已有利于李术琼。如再还一间门面房,显失公平。而且与李术琼同楼居住的另7户,均还建一套130平方米的住房。为此,法院判决:撤销一审、二审判决,驳回了李术琼的请求。
上述判决作出后,李术琼、郭忠平在一年后才收到判决书。李术琼对记者说,当时收到这份迟来的判决书时,她差点被气昏过去。“不行!我必须要把‘协议书中被人 掉的那个‘逗号给抢回来!”随后,她和丈夫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了再审诉求。
夺回“逗号”泪长流
尽管官司在广元市中院败诉,但生性倔强的李术琼,仍坚信“法律是公正的”,她带着丈夫四处奔波,还申请到了法律援助。
2011年年底,四川省高院在此案的再审中认为,双方签订协议书中的“住房一套,门面房一间”事实成立,故撤消广元市中院作出的判决,判决“四川省苍溪县市政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薛、刘在本判决生效后15日内向原告交付门面房一间35~40平方米”。
对于李术琼称其一年后才收到判决书一事,法院认为,民事判决书的送达期限受诸多因素影响,且无明确规定,因此李术琼认为广元市中院再审程序违法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按说夺回一个“逗号”的李术琼理应为讨回了自己应得的房产而高兴才是,但在记者面前的她一回顾过去6年打官司遭遇到的种种磨难和坎坷,眼泪直往下流。这也许是她为夺回房产而喜不自禁,也许是为争一个“逗号”那么艰难而控制不住悲伤?